蘋果「跨界」研發出電腦晶片,微軟忌憚落後,華為:較勁開始了!

2020-12-23 專注科技智能發展

晶片成為科技界的爭奪焦點。

繼蘋果研發出電腦晶片M1後,微軟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微軟也要自研晶片,據媒體報導稱,微軟正在為其伺服器以及未來的Surface設備設計基於ARM的處理器晶片。還有亞馬遜研發伺服器晶片,阿里達摩院研發AI晶片,華為研發麒麟晶片等等。

蘋果、微軟、華為等一眾科技大佬都看好晶片領域,說白了,晶片就好像是人的「心臟」,晶片的性能直接決定「人」的身體好壞,也直接決定能幹多少事情。誰掌握了晶片,誰就能控制生態的核心。

當初,蘋果與英特爾合作中,飽嘗英特爾擠牙膏式的研發速度,影響了蘋果產品性能的提升,這讓蘋果是無法忍受的。蘋果公司果斷的決定,像在2006年的改變,放棄了IBM的PowerPC ISA和處理器,轉而支持英特爾x86設計。現在,自己研發晶片,蘋果再次跨界研發電腦M1晶片,並且做出了基於5nm工藝的電腦晶片,把電腦晶片的短板補上了。新研發出電腦晶片M1,整體性能不輸於晶片巨頭英特爾的同類產品。

微軟立馬第一時間跟進,適配了蘋果發布的基於ARM機構的M1桌面處理器,保持與蘋果的發展速度。

微軟很早就意識到,沒有匹配自家產品的晶片技術,在全球市場只能受制於人,加速晶片研發才靠譜。

微軟通過晶片開發商來完善晶片對自己產品的支持,微軟和高通合作開發過一款名為 SQ 系列的晶片,但是,這款晶片表現非常的差勁,網友有評價,Surface 2和Surface RT說實話都有點翻車賣得很差。

現在,蘋果成功研發了基於5nm工藝的電腦晶片,讓微軟感到了不尋常,蓋茨意識到,蘋果願意投入巨資自研晶片,一旦微軟不能研發出晶片,微軟在這場較勁中,就會失去更大的市場。據最新消息表示,微軟為此成立了晶片開發的單獨保密部門,已經開啟了自研晶片計劃。

在這場科技大企業晶片的研發「較勁」中,華為早有準備。

在2002年,華為和美國的思科就因為晶片的事情有糾葛。任正非的危機意識讓他意識到要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在2004年,華為的海思就開始了晶片的研究。華為海思用了十年時間的投入,這個十年的時間,華為投入的數百億可以說幾乎都沒有任何回饋。

2013年,海思終於實現盈利,營收也達到了92億元,員工更是達到了5000人。如今,海思已經生產了超過200種晶片,申請了超過五千項專利。尤其是麒麟系列晶片,甚至在全球都走在前列。

其實,美國蘋果、微軟加緊自研晶片,圍繞著晶片的較勁已經開始!

相信華為在新的「較勁」中,會用百倍的努力,控制住核心技術,不讓中國晶片受制於人,百尺高竿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鴻蒙2.0完成最後的拼圖,華為實現軟硬核心雙定製的蘋果式生態
    晶片危機的陰霾並沒有散去。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 2.0 開始適配用戶群最為龐大的消費電子產品:手機端。亦如蘋果,華為也是擁有作業系統和SOC晶片的雙定製能力唯二科技公司,雖然用戶粘性和群範圍比起蘋果,差距較大,但在某些技術細節,比如5G通訊、AI上,華為已經開始獲得相比蘋果和谷歌的優勢。作者本人認為:華為是最接近蘋果,或者說是最具相似性的生態存在。
  • 國產系統來了,替代微軟?你以後的電腦可能用它了!
    就拿手機端系統來說,主要還是以Android和iOS為主,而國內99%的智慧型手機都是用Android系統,華為小米OV都不例外。除了Android平臺之外,目前公認最好用的就是蘋果iOS了,也是目前最安全、最流暢度的手機端作業系統。除了手機終端以外,PC端電腦也是大體分為兩種,一個是微軟windows系統,一個就是蘋果公司出品的mac OS,中國在作業系統這一塊的技術還是相對薄弱的!
  • 蘋果自研ARM架構電腦晶片,兩年取代英特爾
    在WWDC20召開之前,業內人士紛紛預測蘋果很可能會放棄多年來的合作夥伴英特爾,在Mac電腦上轉用自己的晶片。LxBednc果不其然,在WWDC20上,有近四分之一的時間被用於介紹蘋果自研電腦晶片以及蘋果芯Mac電腦。
  • 自研ARM晶片,親手拆掉Wintel聯盟,微軟(MSFT.US)這次是認真的嗎?
    現有的晶片產業格局裡,x86架構晶片由英特爾(INTC.US)主導,掌控90%的伺服器和大部分PC市場,而AMD(AMD.US)正成為新挑戰者;ARM架構佔據了移動晶片市場,由於ARM的開放策略,高通(QCOM.US)、蘋果(AAPL.US)、三星、華為海思等成品處理器廠商成為這一架構的主要受益者,臺積電(TSM.US)、三星兩大廠商則掌控了先進晶片工藝演進的節奏;而像GPU則是英偉達
  • 「M1晶片」電腦殺手:Windows筆記本電腦目前岌岌可危
    很顯然,M1隻是蘋果為Mac重新搭載晶片計劃的開始,這種想法讓人不寒而慄。今天我們就見識了這「第一步」的優秀。當然,這並未體現在績效表上。蘋果公司硬體工程副總裁約翰·特努斯(John Ternus)指出,「晶片家族」即將上市,他重申這只是第一步,過渡還需要幾年時間。
  • 為什麼蘋果公司連晶片都造不出來,那蘋果的A14處理器是什麼?
    一個是蘋果公司能夠自研處理器,為何無法研發基帶晶片;一個是蘋果公司能夠自研處理器,為何卻要通過代工廠來完成晶片的生產工作。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蘋果公司為何無法研發基帶晶片的問題。蘋果手機的A系處理器並沒有集成基帶晶片,而是通過主板外掛的方式來實現網絡通訊。
  • 微軟的夢想 要被蘋果提前實現了
    和惠普ENVY x2首度公開亮相;2018年1月和2月,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相繼宣布將在旗下LTE網絡上支持搭載驍龍晶片的Windows 10 PC設備;2018年2月,京東和亞馬遜宣布將逐步開始銷售一系列搭載驍龍晶片的全新Windows 10 PC設備;2018年6月,國行首批驍龍筆記本
  • ARM架構電腦之路,蘋果需要從微軟Surface ProX中吸取哪些教訓?
    如今,大家都知道蘋果已經鐵了心要徹底轉向ARM架構處理器,那麼在這過程中,蘋果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嗎?要知道,其實蘋果並不是第一家提供採用ARM架構處理器的電腦產品。微軟在這幾年也在積極投入到ARM架構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的研發。
  • 微軟為新 HoloLens 研發 AI 晶片,翻譯 500 萬篇文章僅需 0.1 秒
    無論是蘋果、Google 還是微軟、三星,科技公司總希望能夠把 AI 技術用於行動裝置當中,比如讓人工智慧為你搜索產品或者實時翻譯。但其中遇到的一大挑戰在於:在不拖累設備運行速度、不消耗過多電量的情況下,該用怎樣的辦法去處理海量的數據?
  • 微軟放出大招:Win10運行安卓應用
    確實如果微軟能夠在行動作業系統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那麼微軟無疑會成為全球作業系統領域的真正霸主,但就在微軟宣布放棄行動作業系統不久後,蘋果正式放出大招,推出了自研M1晶片產品
  • 華為再放大招!發布華為電腦版應用商店:彌補微軟Win系統不足
    【1月7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對於很多手機黨用戶而言,無論是蘋果手機用戶,還是安卓手機用戶,都幾乎喜歡在手機應用商店中下載APP應用,比如蘋果的Appstore、華為應用商店、小米應用商店等等,畢竟在官方平臺下載應用APP,在經過了手機廠商的審核之後,整體安全性無疑有了極大的提升,這也確實也會讓用戶更加放心使用
  • 為什麼蘋果拿A13對比麒麟980?庫克在「忌憚」什麼?
    不過,蘋果的硬體以及一些軟體的性能方面,不能如大家如期所致,但在發布會結束後仍然給大家帶來了不少的驚喜。新款iPhone除了浴霸式後置攝像頭的出現,以及新配色的上線,還有蘋果那顆無人能敵的A13仿生處理器,再次引來了全球科技界以及機友的關注。縱觀蘋果的發布會,每次都用史上最強的處理器來形容新一代的A系列晶片,雖然說得誇張了點,但仔細想想也找不出什麼毛病。
  • 蘋果又要強上基帶晶片了!說說那些年蘋果踩過的晶片巨坑!
    最近,蘋果的晶片高管約翰尼.斯魯傑放了一個大衛星,據說蘋果啟動了內部的基帶晶片的開發工作。這話剛出,高通的股票應聲大跌7.36%,因為都傳說目前蘋果A14移動晶片上外掛的仍然是高通的X60晶片,如果真的蘋果自己來玩,那不是高通銷售要大幅度下降!
  • 蘋果電腦開始擁抱ARM,英特爾錯過了手機晶片,還能捲土重來嗎?
    如今,基於ARM的晶片高速發展,蘋果電腦已經開始使用基於ARM的M1晶片,英特爾要想再進入移動晶片市場已經困難重重。但英特爾如果真想捲土重來,可能嗎?當然有可能!不過必須更加專注,放開晶片製造,讓公司更加專注於晶片設計。
  • 谷歌自研晶片的野心:不僅用於手機還要適配筆記本電腦
    又有科技網站披露了谷歌自研晶片的新動態,晶片將用於谷歌旗下的Pixel智慧型手機和Chromebook筆記本電腦。據12月5日科技網站Tom's hardware報導,谷歌的晶片野心不止於Whitechapel,據稱公司正考慮為其Chromebook筆記本電腦開發處理器。通過智慧型手機處理器獲取晶片設計的經驗後,谷歌也將具備為PC電腦設計SoC晶片的能力。
  • 蘋果Mac晶片完爆英特爾!新電腦三彈齊發,最長續航20小時
    發布會上,「晶片巨無霸」蘋果亮出三款Mac系列電腦,全部採用蘋果自研電腦晶片,終於補齊蘋果宏偉造芯計劃的最後一塊關鍵拼圖。三款Mac電腦都擁有超強能效和續航能力,國行起步售價分別為7999元、5299元、9999元,國行具體發售日期尚未更新。蘋果還號稱其新款MBA完爆市面上98%的筆記本電腦。不過,蘋果並沒有提到這幾款新產品的包裝裡,有沒有送充電頭。
  • 雷軍宣布放棄小米MIX Alpha:量產難度太大;餘承東稱華為手機沒晶片...
    據雷軍此前透露,小米 MIX α 早在2年前開始研發,前後投入了1000位工程師,總投入達到了5億元人民幣。此外,小米自研的澎湃晶片也備受外界關注。雷軍對此表示,小米2014年開始做澎湃晶片,2017年發布了第一代,後來的確遇到了巨大困難。但這個計劃還在繼續。「等有了新的進展,我再告訴大家。」雷軍說。
  • 足量5nm晶片+收購相機公司,蘋果超過華為,只是時間問題?
    華為在去年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品牌;華為之所以獲得如此好的成績,小宅認為還是產品策略方面的成功,然而華為的產品策略,實際上就是在效仿蘋果——例如華為自主研發晶片的做法,蘋果早就做了A系列晶片,華為打造的HMS生態,蘋果早就做了更好的App Store。
  • 蘋果、華為將制霸5納米晶片市場?三星Exynos 1080第一個不服
    像是蘋果、華為方面就率先為消費者帶來了A14與麒麟9000,之後三星和高通也緊跟著發布了Exynos 1080與驍龍888,四大5nm旗艦晶片即將展開一場激烈的角逐。 我們都知道,蘋果和華為的晶片僅僅只適配自家機型,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選擇手機產品的空間,所以三星和高通的出現很好地緩解了這一點。
  • 何止蘋果!又一科技巨頭自研手機電腦晶片,英特爾「腹背受敵」
    在晶片領域,長期以來兩大晶片巨頭一直採用IDM(垂直整合)模式,即從設計、研發、製造到銷售的全進步流程,這就是三星和英特爾。 11月11日,蘋果在推出Mac電腦的同時,也推出了基於ARM架構自研的M1晶片,在M1晶片的賦能之下,相信大家應該從各大媒體關於M1系列mac電腦的測評中了解到了不少關於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