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成為科技界的爭奪焦點。
繼蘋果研發出電腦晶片M1後,微軟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微軟也要自研晶片,據媒體報導稱,微軟正在為其伺服器以及未來的Surface設備設計基於ARM的處理器晶片。還有亞馬遜研發伺服器晶片,阿里達摩院研發AI晶片,華為研發麒麟晶片等等。
蘋果、微軟、華為等一眾科技大佬都看好晶片領域,說白了,晶片就好像是人的「心臟」,晶片的性能直接決定「人」的身體好壞,也直接決定能幹多少事情。誰掌握了晶片,誰就能控制生態的核心。
當初,蘋果與英特爾合作中,飽嘗英特爾擠牙膏式的研發速度,影響了蘋果產品性能的提升,這讓蘋果是無法忍受的。蘋果公司果斷的決定,像在2006年的改變,放棄了IBM的PowerPC ISA和處理器,轉而支持英特爾x86設計。現在,自己研發晶片,蘋果再次跨界研發電腦M1晶片,並且做出了基於5nm工藝的電腦晶片,把電腦晶片的短板補上了。新研發出電腦晶片M1,整體性能不輸於晶片巨頭英特爾的同類產品。
微軟立馬第一時間跟進,適配了蘋果發布的基於ARM機構的M1桌面處理器,保持與蘋果的發展速度。
微軟很早就意識到,沒有匹配自家產品的晶片技術,在全球市場只能受制於人,加速晶片研發才靠譜。
微軟通過晶片開發商來完善晶片對自己產品的支持,微軟和高通合作開發過一款名為 SQ 系列的晶片,但是,這款晶片表現非常的差勁,網友有評價,Surface 2和Surface RT說實話都有點翻車賣得很差。
現在,蘋果成功研發了基於5nm工藝的電腦晶片,讓微軟感到了不尋常,蓋茨意識到,蘋果願意投入巨資自研晶片,一旦微軟不能研發出晶片,微軟在這場較勁中,就會失去更大的市場。據最新消息表示,微軟為此成立了晶片開發的單獨保密部門,已經開啟了自研晶片計劃。
在這場科技大企業晶片的研發「較勁」中,華為早有準備。
在2002年,華為和美國的思科就因為晶片的事情有糾葛。任正非的危機意識讓他意識到要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在2004年,華為的海思就開始了晶片的研究。華為海思用了十年時間的投入,這個十年的時間,華為投入的數百億可以說幾乎都沒有任何回饋。
2013年,海思終於實現盈利,營收也達到了92億元,員工更是達到了5000人。如今,海思已經生產了超過200種晶片,申請了超過五千項專利。尤其是麒麟系列晶片,甚至在全球都走在前列。
其實,美國蘋果、微軟加緊自研晶片,圍繞著晶片的較勁已經開始!
相信華為在新的「較勁」中,會用百倍的努力,控制住核心技術,不讓中國晶片受制於人,百尺高竿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