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來,不是花紅柳綠,而是那些你以為柔弱的女人不經意間又美成了另一幅模樣。
刷圖,偶然看到前兩天佟麗婭在上海的一場秀。白衣勝雪,美腿纖細,尤其是一頭短髮,更襯出她的知性優雅。
這舉手投足間,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美觸動心弦,讓人想起當年初見「趙飛燕」的驚豔,卻又有著微妙的不同。不明覺厲,網友只能送上「氣質魔女」的大帽子。這不一樣的美到底是什麼?
讓我領悟到這種美的不同,恰恰是因為熱搜常客丫丫最近「被上熱搜」——
2018年,某大V以評價親侄女兒般熟稔地不容反駁的口吻,發布了一條評價佟麗婭性格的微博,稱理解佟麗婭這樣的大美人為何不自信。原博隻字未提佟麗婭父親,但卻有人對號入座,直接給佟麗婭父親扣上了一頂「直男癌」的帽子。沒想到,佟爸直接下場手撕鍵盤俠。愛女心切,心疼佟爸爸30秒……
其實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脆弱、不自信,頗有些網友也能平等地看待這場「懟話」,甚至欣賞用「口腔癌」對仗「直男癌」的工整。
而我好奇的是,為何佟爸會被扣上「直男癌」的帽子,這又和丫丫有什麼關係?
這又得從另一位大V說起。坐擁百萬粉絲的某位大V去年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一篇題為《直男癌父母的體面,佟麗婭的悲哀》的文章,用泛濫的情感描述(想像)了佟麗婭的種種「不幸」,最後證明了一個公理——「比遇到渣老公更可怕的,是遇到直男癌父母」。
這篇雞湯文成功賦予了佟麗婭「愛得卑微」,「完全不自信」的人設。雖然後來刪除了文章,但很多不明就裡的網友信以為真,自以為的坐實了佟麗婭父親「直男癌」的名號。
其實這樣的觀點或者立場,與揭露了某種事實真相無關,更多的是滿足用戶需求、迎合情緒宣洩、走個量,與今天網紅主播滿地撒嬌賣萌求送禮物沒有什麼不同。
就在「佟麗婭的悲哀」那篇檄文中,佟爸上《快樂大本營》時的一番話被精心包裝為「直男癌」的實錘,但後來網友翻看整期節目後發現,這完全就是斷章取義。
佟爸先是囑咐了女婿陳思誠,稱丫丫是自己的掌上明珠,要好好對她,之後才表示佟麗婭嫁人後該孝敬伺候老人,給老陳(陳思誠的父親)做做飯……整段話合情得體,唯一的不足也許就是——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音樂系畢業,從事小提琴演奏、作曲,還擔任過數百場各類音樂會、晚會、音樂比賽的策劃、編導、評委),佟爸沒有符合咪蒙式審美,來點什麼雞湯文藝腔。他對新人的祝福,就像你自己或身邊朋友婚禮上聽到過的那樣,樸實老套,平淡無奇,卻代表著每一個不善言辭的父親最深沉的愛。
但「意見領袖」如此帶節奏就別有用心了,網友也忍不住出言反駁——
作為直男,我由衷理解網友、大V對丫丫的關注,但無法理解的是對佟爸的「過度關注」。比如當小兩口處在風口浪尖,佟爸只是為一條微薄點讚,也被堪稱「神探」的某些網友挑出來腦洞大開批評「封建思想」。下面這段話中,明明有「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但全然無視,而單單在「忍耐」上「劃重點」。
佟爸最大的錯誤在於,他沒有滿足看熱鬧的人強加給他的人設,破壞了網絡暴民看熱鬧的興致。父女倆的沉默和冷靜,讓鍵盤俠的道德優勢得不到高潮。
對於上面那段話的「閱讀理解」,我不知道是否有正確答案(不同人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理解),但絕不認為「直男癌父母的體面害了女兒」才是標準答案。
但我也明白,只有按照「標準答案」的理解,才能讓「直男癌佟爸導致佟麗婭不自信」的預設結論顯得正確無比,才能滿足傳播效果、大眾狂歡。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在「黑歷史」中尋找光明。我所看到的正是丫丫一路被打壓而倔強生長出來的自信之美。
「我已剪短我的發,剪斷了牽掛」。自從丫丫剪去多年來最適合(符合人設)的黑長直,利落而不失韻味,更有辨識度,時髦到飛起來。這就是今天丫丫展示給大家的「大女主」氣質。
真正的自私,不是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是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真正的自信,不是一個人按照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而是自己做自己管別人怎麼說。
知性優雅
清純可人
御姐風情
自然隨性
同樣是美,有人看到的只是「紅顏禍水」。比如有一種頗有市場卻又荒謬無比的說法——要是我有丫丫的臉和身材,有她的事業和錢,簡直會自信到飛起來。這樣天真的邏輯實在可笑。沒有自信,新疆草原長大的小姑娘能夠翻閱一座座高山,一步步走到今天?
說到佟麗婭在新疆長大,不禁想到一個廣泛的誤解——丫丫不是維吾爾族,而是錫伯族。乾隆年間,部分在東北的部分錫伯族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走了6000多公裡的路來到新疆,為國戍邊、抵禦外敵。
可笑的是,許多連丫丫是哪個少數民族都搞不清楚的人,卻能用「看著她長大的」那樣熟稔的口氣談論幹涉其個人家庭生活,也是演技在線。
與某些「考古學家」善於從微博的隻言片語發掘考證一個人的性格、情感、為人不同,我更願意相信一個演員始終是靠其作品說話。與其捕風捉影,腦洞大開,不如從她的成長經歷、從與她生活在一起的角色身上,找到她何以成為今天的自己的原因。
丫丫在「星空演講」讓我們見識了她的另一面——「兒子娃娃」。
從小吃鹿肉喝鹿血酒長大,「我小時候摔個跤都得跳個舞蹈動作爬起來。我跟我們家山裡的羊一樣,都是放養長大的,沒有人逼我成為這個家或者那個家。所以,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
12歲坐一輛拉貨的大卡車走了一天一夜,她來到烏魯木齊追逐舞蹈夢想。15歲坐三天三夜火車,到北京參加建國50周年閱兵式。當閱兵彩車路過天安門,小姑娘暗自許願——我一定要來北京。2003年非典過後,她還真來了,扛了一袋子饢!
辭掉了新疆舞蹈團的鐵飯碗,和十六、七歲的應屆生一起考中戲、考北電,丫丫「操著一口帶著孜然味的普通話走進了考場」,真讓人見識了「兒子娃娃」的勇敢、倔強。
「那個時候真的不知道在北京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沒有錢、沒有演出,但我一點都不害怕,我也不覺得苦。我這麼一個「兒子娃娃」,大活人還能給餓死?不能,咱有饢啊,能吃一個月呢!我還可以去新疆餐廳跳舞,可以去婚禮上助興,我能賺錢養活自己。」
也許是「古裝小花」「完美女友」的影視劇形象美得太耀眼,讓人忽視了她性格中堅毅、大氣的一面。不久前,丫丫在微博曬出「過秤」的照片,讓過完春節肥十斤的網友扎心,也加深了對其「嬌弱」的印象。不要被她的外表迷惑!「獅子女」的內心倔強、堅強,一旦決定的事,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那個12歲坐著卡車翻山看世界的小女孩,不知道有一個地方叫中央戲劇學院。
「但是我的人生回想起來,是在那一刻開始改變的——那是我翻過的第一座山。後來我也翻了很多座山,我每次剛翻過一座山的時候,我會特別地高興,我覺得這裡就是新世界。但是真的把這個當做終點,也許我再也沒有機會看到另一座山背後是什麼。所以我們要保有翻越下一座山的勇氣。」
翻越一座座高山,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丫丫並不願意被貼上標籤,只被關注外表。「我希望觀眾看到的佟麗婭不是一個花瓶,而是一些有質感、有溫度、能夠引起思考的角色。」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但她卻給自己接戲定了一個標準:作品要有正能量,題材要有社會效應,人物要接地氣。
就像「產科醫生」何晶,讓觀眾看到丫丫自己——外表文弱,內心卻倔強有主見。小人物在大城市打拼,不斷抗爭,處處碰壁,但最終在事業上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並且收穫愛情。
演員的成就得益於角色,角色的魅力也影響著演員本身。《平凡的世界》扮演田潤葉,她把「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當作自己的生活寫照。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趁年輕多接一些現在流行的偶像劇、時裝劇、玄幻題材不是更有商業價值嗎?
丫丫的回答特別有底氣:
我更希望在演繹這些經典角色中成長,這些歷史賦予的骨氣是我們這代青年人無法想像和感知的,有機會重溫時代的記憶是我的榮幸,不僅能夠幫助我成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演員,還能讓這些紅色經典再度流行起來,再次深入人心,傳播真善美,我何樂而不為呢?
許多人喜歡空泛地討論原生家庭,仿佛這就是宇宙誕生的第一推動力,足以解釋人生定數。丫丫的成長經歷,拼搏歷程,比那些高深莫測的理論,安慰治癒的雞湯,更有說服力。她做人做事有一種可貴的品質——責任感。在人生的大舞臺,丫丫體驗了更多重要的角色——
作為中國文聯文藝志願者一員,到祖國最南邊的三沙群島慰問駐島官兵,「佟麗婭新疆舞」、「佟麗婭頂碗」上熱搜,令網友點讚這才是正能量的有效傳播。
2015年舞蹈節目《國色天香》與央視春晚半步之遙,元宵晚會上令人驚豔——
狗年春晚,她實現了自己的春晚夢,和陳曉一起演唱開場曲,紅紅火火為全國人民送上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祝福——
在另一臺七大衛視聯播的春節晚會、文聯春晚上,她也是一襲紅裙出場,演唱歌曲《春暖花開》。
晚會上對去年擔任文聯志願者慰問邊疆戰士的丫丫,真是各種誇——
丫丫的成長也讓所有人看在眼裡,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擔當。
2016年11月30日,她首次以青年文藝工作者的身份出席了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光明日報》點名為她打call,稱為「一位與歷史之筋骨、時代之體膚如此親近的青年演員」!
丫丫形象上的改變和性格上的堅強,也讓導演看到了她的潛力,新作品多了些從前少有的英氣,迎來了自己的「大女主」時代——
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她是英姿颯爽的女將軍蒙淺雪。
電影大銀幕也同步出擊,她與雷佳音主演了徐崢監製的《超時空同居》。
在抗戰劇《愛國者》中,她是革命戰士舒婕。拓寬戲路的她,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個百變的丫丫。她如此形容舒婕這個角色 :
她對角色的理解,更像是為自己人生設定的目標。這不由讓人感慨,面對一年多的網絡暴力,看似嬌弱的丫丫沒有隻言片語,卻用一部部作品作出了最好的回擊。這是一個演員的自信,這是一個女人的自信。
當年考中戲,丫丫朗誦了席慕容的《一顆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到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成熟、自信、大氣、從容。現在的丫丫正是「一顆開花的樹」,展示著一個女人最美的時刻。
面對這樣的美麗笑容,你會相信發自一個內心不自信的人嗎?
小時候,丫丫躺在草地看星星時常常想:
如果順著那拉提草原一直往前走會走到哪裡?阿拉喀爾山山後面有沒有更高的山?
「兒子娃娃」翻越了一座座高山,
來到了這裡
成為了今天的丫丫。
兒時仰望的那片星空,
依然向內心發出召喚——
只要你拿出勇氣熱情和擔當,
在人生的另一端
一定有無比美麗的風景在等著你。
來源:清南師兄
新疆風俗 新疆人情 新疆故事 新疆我的家
自新型冠狀病毒開始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不畏艱難與危險,奔赴一線。
原創公益單曲《一束光》,來自新疆的聲音,致敬抗擊疫情期間所有的逆行者和愛心組織及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