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時,需要舉辦一個隆重的授予學位儀式。在這個儀式上,最重要的就是穿著自己的學位袍、學位帽,由校領導、導師或是系主任把自己學位帽上的帽穗,從右邊撥到左邊,即為撥穗,象徵著你已學有所成,可以畢業了,然後才給你發學位證。

學位袍最早源於歐洲的傳教士服,因為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後來哈佛大學美國大學將學位服的標準進行了統一,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學位服的標準。而我國的目前的學位服規範是在1994年統一確立的。我國最新的學位服主要分為校長服、導師服以及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每種學位服又包括了學位帽、學位袍以及流蘇和披肩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含義
其中,學位帽均為方形黑色。而學位帽上的流蘇共有四種顏色,其中,博士為紅色,碩士為藍色,學士為黑色,而校長、導師等為黃色,因此,當我們看到學長學姐們穿著學位袍排畢業照的時候,也別羨慕,從帽子上的流蘇顏色,我們就能區分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
當然,學位帽上的流蘇可是很重要的,如果還沒有被授予學位,流蘇是在右邊的,只有被校領導或者學位評定委員會的主席,幫你從右撥到左邊,才代表你畢業了。如今很多學校本科畢業生很多,畢業典禮上也只有碩士、博士才有領導幫你撥,而且那麼多畢業生,領導至少要撥一上午。
另外就是學位袍了,博士、碩士、學士以及校長(導師)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全黑色的是學士,藍黑色的是碩士,紅黑色的是博士。要是看到穿著「大紅袍」的必然就是校長或者學位評定主席了。就披肩而言,就分為了文、理、工、農、醫、軍事等六類,分別對應粉色、灰色、黃色、綠色、白色以及紅色,例如經濟、管理等專業也都是粉紅色的。
例如去年,吳奇隆獲得北大EMBA碩士,其流蘇為藍色代表碩士,學位袍為藍色,披肩為粉紅色代表文科。
對於學位袍,你們都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