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小喵(富書籤約作者)
01
2018年7月,在瀋陽打工的曹先生,突然收到一條奇怪的手機簡訊,內容是「信用卡支付錯誤」。
他感到很奇怪,卡一直揣在自己身上,怎麼會被盜刷?
於是立即跑到銀行打出交易明細,結果這一看就被嚇到了,自己的4張信用卡被瘋狂透支高達8.8萬元!
經過調查後才發現,原來是他8歲的女兒看直播給主播打賞把卡刷爆的。
後來他女兒說是因為主播長得像媽媽,她感受到溫暖,感覺很高興,才不斷的打賞。
那時的她根本沒想太多,每次充值,眼中只有「打賞」、「禮物」,完全沒跟現實生活中的錢、爸爸的工資等聯繫到一起。
她不知道這些錢是爸爸辛苦的血汗錢,不知道這些錢相當於爸爸辛苦工作3年的工資。
她說她要是知道,她就不會這麼大手大腳了。
其實想想我們的孩子有多少人知道錢的,知道錢是如何掙來的?
聽到一個人在逗小的孩子:
「你爸有錢不?」「我爸有的是錢。」「錢怎麼來的?」「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啦。」
聽到這種話我們都笑得不行。
可是想想,對他們來說有多麼可悲。
他們都不知道錢是什麼?不知道錢是如何掙來的?
以後又該如何能掙到自己想掙的錢?他們又怎麼會合理的進行消費呢?
就像曹先生的女兒,她不知道金錢的概念,更不明白掙錢的不容易;
而且,她想從打賞這個行為收穫感謝和認可,認為給錢就可以得到安慰。
殊不知這些錢換來只是表面上的感謝,並無真誠。
新華網曾報導過一則新聞:
重慶13歲熊孩子偷家裡21萬現金,一個半月全部揮霍花光!
這樣的新聞令人十分唏噓,而且他的家庭並不富裕:
家裡三口人,母親患有智障,這20萬是他們獲得的徵地補償款,因為有一次急需現金,父親就把錢取了出來,加上平時積蓄,湊齊了21萬元現金,用紙和透明膠裝著,放在家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然而,這筆錢被孩子無意間發現了,他瞞著父親,每次出門拿兩沓錢即2萬元,叫上朋友一起到周邊景區遊玩,泡溫泉、開水陸坦克(1000元/小時),花錢極其揮霍,「一般情況下,兩萬元兩三天就用完了」。
孩子的「偷錢」行為、花錢方式和速度都令人咋舌,也讓父母感到十分寒心。
這一次次的事件,都暴露出家庭教育中金錢教育缺失導致的種種惡果。
作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自己省吃儉用也希望孩子不懂得掙錢的艱辛,不跟孩子談論錢。
事實上呢?
我們不僅要談愛,也應該談錢;
談談錢是什麼,又是如何掙來的,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利用金錢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金錢教育,這也是為了能讓孩子以後更好的生活所以必須重視的。
02
與此相反,讓我們看看這個讓人驚豔的小女孩。
在2018年度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被一名8歲的小女孩問倒了。
面對女孩的問題,巴菲特一時語塞,他笑稱:
這個問題實在把我難倒了。我就坐在這兒想我到底要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我還以為我買這個股票是買對了,你現在一說我甚至覺得自己犯錯了似的。
這個年僅8歲的小女孩,是伯克希爾和蘋果公司的小股東,這是她第二次參加股東大會。
女孩從5歲開始,她就把巴菲特的傳記《滾雪球》當睡前故事聽,夏天的時候就去紐約中央公園擺攤賣檸檬水,據說銷量很好。
你們可能會說:這是在拼爹,她們家庭本身就富裕,她父母也都是高管,有更多的資源。
可是,物質富裕只是最表面,隱藏在背後的是,父母對她們進行的金錢教育。
《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有個案例:
某經濟學家問一個孩子:「你知道錢嗎?」孩子:「知道啊,錢就是一張張紙。」經濟學家:「那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孩子:「知道啊,過年的時候,會有壓歲錢;過生日的時候,也會有錢。反正每次過年和過生日,我都可以拿到錢。」
你看我們的孩子對於錢的認識,僅停留於錢能買東西,錢是好東西的這個層面上,至於錢如何而來,並不懂得。
而這個8歲的小女孩從小就接受了金錢教育,明白金錢是什麼,錢還可以投資用來生錢,還知道如何能掙錢。
其實金錢教育是教我們如何獲得和對待擁有。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從小就讓孩子接觸錢,明白錢是什麼,去懂得如何擁有以及如何消費,還可以從小去學會如何才能掙到錢,實現自己的夢想。
03
朋友講了她兒子發生的一件事,才讓她們意識到金錢教育之於孩子有多重要。
她兒子7歲的時候外婆給了500塊紅包,
他兒子問:「外婆,這錢就是我的了吧?」
外婆說:「給你的就是你的,你拿著花就行。」
最終他兒子卻被他爸打了一頓,為什麼呢?
500塊錢他請同學買吃的不說,他還把錢分給同學,說他的錢他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以至於他在班級裡出手大方,一起玩的小夥伴都還分到了錢,最後小夥伴的家長還以為她家發生了什麼事,怎麼隨便給錢花呢?
當時的他除了知道錢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零食外,根本不懂得它還有什麼意義。
當他挨打的時候,還在理直氣壯的說:
「這是我的錢,我自己有權做主,你們就是說話不算話。」
後來朋友告訴他兒子:
「你的零花錢你是可以自由支配,但是這些零花錢並不是你自己的勞動成果獲得的,我們父母還是有權利對你進行管教約束的。」
「除非你只有通過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才可以完全由你自己來決定,即使你全部給別人也是你的自由。」
說到這裡,可以說說這個富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有一個傳統: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帳本,這個傳統從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小時候就開始了。
洛克菲勒從小就通過幫父母做家務賺零花錢,但這些零花錢還要嚴格記帳。
最初,他每周可以得到固定的一筆錢,父親會對這筆錢進行審核,如果記錄清晰,用度得當,下周就可以多得到一些,以此來培養孩子積累財富的習慣。
生活中我們會給孩子很多零花錢,可是他們的花法我們很少去管,而且他們花完了還可以無限制的再找父母要。
其實對於零花錢也是一種很好的關於錢的教育方式,讓他們知道零花錢他們是可以做主,但並不是絕對的權力,並不能隨意的揮霍。
而且零花錢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做好規劃,這次的提前花完了就必須等到下一次,而不能沒有限制,沒有約束。
我們從生活中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錢,如何去進行合理的消費,而不是任孩子索取,也不是用錢來打發孩子。
04
現在我們的孩子身處到處是誘惑,物質又充裕的時代,他們可謂說要什麼有什麼,也從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這種大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果不提前給孩子正確的金錢教育,錢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壞主人。
託爾斯泰說過:
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錢過剩則更加悲哀。讓孩子懂得管理錢,而不是讓金錢管理孩子的人生。
《窮爸爸富爸爸》裡也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呢?
1、不要忌諱和孩子談錢
我們接受的教育是「談錢傷感情」,對於孩子,更不會主動去談及錢,甚至還想著將孩子培養成不看重金錢的人。
但是這種「諱疾忌醫」,卻讓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很好的金錢教育機會。
而且事實上,只有懂錢,才懂得自立。
所以,我們可以很客觀的去和孩子談錢,談談日常生活中所花費的錢是如何掙來的,也談談該如何合理的去支配錢才能讓生活過的更好,還可以談談如何才掙到錢。
比如我們帶孩子去逛超市,去購物時都可以跟孩子談錢,討論下蔬菜水果的價格為什麼不同,討論下如何合理的購物等等。
我們既不炫富也不應哭窮,而是客觀的去和他們談錢。
2、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正確的金錢觀》中寫道:
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形成金錢至上的金錢觀,而是要孩子善於使用金錢,合理支配金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
現在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各種視頻的火熱,捧紅了大批的流量主,也讓很多人一夜爆紅,一夜暴富,但是有的人就各種炫富,甚至為了錢失去了人品,變得毫無下限。
甚至看小視頻,有很多家長用孩子來當搖錢樹,為大家表演吸菸喝酒,表演雜耍來掙錢。
這會讓孩子認為錢是萬能的,為了錢可以付出一切。
盧梭說:
金錢應當是保持自由、實現價值的一種工具,而不是使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所以作為家長,更要注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要讓他們明白錢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生中還有比錢更重要的。
讓孩子知道不應該用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錢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趁孩子還小,進行金錢教育為時不晚,教孩子認識金錢,明白金錢是如何來的,也讓孩子學會如何花錢;
形成正確的金錢觀,這樣以後才能更獨立,也才能生活得更幸福。
作者簡介:胡小喵,富書籤約作者,心理諮詢師,家有二寶,致力於兒童營養與心理教育,但願每個人都能幸福一生。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特別聲明:本文為本平臺原創獨家首發,版權歸富書所有,24小時內禁止轉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作者和來源,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