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瓷器起源西方,做工精美,卻完全沒有「粗大明」的特徵

2020-12-18 子明的瓷器史

這件瓷器便是別具一格的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

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明永樂,高38.5釐米,口徑9.0釐米,足徑23.5釐米。

瓷燭早在三國時期就出現,到唐代時西方文化注入中土,此八角燭臺就是仿於阿拉伯銅器,到明代時這種八方瓷燭臺隨之盛行。造型,畫工能力更是達到最高水準。燭臺上有的放置蠟燭形柱,造型美觀大方,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此瓷燭臺結構複雜,裝飾華美。燭臺為八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為燭插,形狀為束腰八方形,花紋圖案由蕉葉紋、回紋為主,蕉葉紋以芭蕉葉組成帶狀紋飾而得名,多繪於瓷器的頸部或者底部,元明清時代最為流行。繪製紋樣使用的青料為進口鈷料,即所謂的「蘇泥勃青」,青花色澤濃豔,有暈散感。青花花紋之間的鐵繡斑點隱隱存在其中,無疑是用料與時間沉澱的驗證。

中部為連柱,形狀如酒盅倒扣。紋飾為花卉紋與變形的蓮瓣。花卉紋纏繞中部一周,畫工行雲流水,一點不拖沓。蓮瓣紋自南北朝時就有,到了元代以後多採用的是變形蓮瓣,且作為輔助圖案,很少作為主圖案的。中部的蓮瓣與花卉之間以浪花過渡,使得花紋融合更為得體。

下層為臺座,外壁八面繪八組各式纏枝花卉,乍看花卉是一致的,其實不然,其形態各種不同,是由於畫師畫紋飾時,只會規定紋飾類別,樣式,而不會定死紋飾走向,所以花卉可以隨性畫作。這樣有著工匠氣質的藝術作品自是工坊裡千篇一律的畫法無法相比的。

足內施白釉。底心無釉。由於底部的構造瓷器並無落款,永樂年的瓷器有許多是不落款的,像腰部或者頸部落款是宣德時期才流行起來的。

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外形雖然仿自西方藝術,但除此之外的其它元素皆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八方燭臺出於五行八卦之意,八方數為八。而五行呢,其中蕉葉,屬木;其下的回形紋,出自雷紋,屬於金;水波紋,屬水;最下部以錦地,屬土;而燭臺本就是燃燒蠟燭的,其是火。燃燒之時,火本為利器,但與其它元素共同組成五行之術,以達到平衡。

此瓷燭的製作精美之外還保留著手工畫的人工痕跡,與許多人的「粗大明」的鑑定標準相違背。其實「粗大明」只是外行鑑定者對明代瓷器的一個模糊印象,只在大體上來說,明代的瓷器相較於清代的瓷器是「粗糙」一些。而對一些內行者來說,明朝的永樂年製作瓷器是最為精製的,大大小小的瓷器,精美細緻的物件也是有許多的。只是到明朝後期特別是崇禎時期,才出現了許多製作比較粗糙的瓷器,這也是國力的一個體現。

相關焦點

  • 1998年,「黑石號」撈出67000多件瓷器,卻意外破解了青花瓷起源
    其實在文物界充滿了許多的疑團,自然是對文物的定義或者說起源有意見,為此也總是在爭辯,比如我們今天就針對其中的一個謎團來進行破解。 相信大家肯定知道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們古代中國的瓷器燒制珍品。說起青花瓷,人們似乎都會想起明朝,畢竟明朝是瓷器主流時期,當然了後來清朝更是發展到了巔峰。
  • 博物館珍藏了一個雙魚紋盤,做工精美,是定窯白瓷中的精品!
    而在古代,中國的瓷器獨樹一幟,是很多外國人夢寐以求的收藏品,其中的一個雙魚紋盤就珍藏在博物館中,做工精美,是定窯白瓷中的精品!該紋盤叫做定窯白釉印花荷蓮雙魚紋盤,高6.2cm,口徑30.1cm,距今已經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北宋時期的一件作品。
  • 玉獸雕件靈動可愛,可怎麼才能分辨各個時期的玉獸件呢?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各個時期玉獸件的特徵:1、原始時期 這時的玉獸雕件完全體現了原始玉器樸拙、神秘的藝術特徵,作品往往放大突出動物的某一明顯特徵,而忽略其它身體部位,這種手法明顯脫胎於原始的圖騰崇拜,具有較大的抽象性,在工藝手法上重意不重形,刀功簡單、質樸。
  • 中國青花瓷器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青花瓷器作為一種「國瓷」而馳名中外。青花瓷器典雅大方的特色吸引了無數藏家的追捧。有關青花瓷器的起源、傳說與發展歷史為您逐一細說。二、青花瓷器的起源關於青花瓷器的起源,有些學者認為可能始於唐代,但是完整的唐代青花瓷器比較罕見。宋代也偶爾發現有青花瓷碎片,浙江省龍泉市金沙塔宋代塔基中,考古專家共發現了13片青花瓷片,發色不穩定,紋飾相對簡單。元代時期,青花瓷器的工藝水平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青花瓷器的裝飾內容題材也十分豐富。
  • 德國名瓷|麥森瓷器於歐洲瓷器的起源
    瓷器在18世紀歐洲啟蒙時代象徵了皇室貴族的財富與地位,而歐洲瓷器的起源,則與德國麥森瓷器密不可分。
  • 宋代耀州窯瓷器的特徵與鑑定
    他們還把產品運到外地銷售,這在《續資治通鑑長編》裡就有記載,在宋哲宗元佑八年 (公元1093年),「耀州遺子弟載陶器四車,進京(汁京,今開封)貿易[3]。耀窯之胚胎比柴窯之胎,質略粗,性略糠,色略白,惟無釉漏胎之處不反黃土色耳。2.器釉特徵:南宋出現了暗青、青綠、青黃、淡青、月白等多種色調。宋代耀州窯生產的瓷器胎薄質硬,品種繁多,具有相當的工藝水平和技術水平。
  • 瓷器之王——骨瓷餐具,你了解嗎?
    中國人對食物的重視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餐具便是一個典型例子,中國從鑽木取火煮食伊始就出現了早期的餐具,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中國餐具變得越來越精美,它們甚至能擺脫餐具的標籤,成為一件件藝術品供外國友人欣賞。
  • 清代宮廷的琺瑯彩瓷器,為何件件精品,卻很少傳世
    這件瓷器便是: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燒制於大清乾隆時期,瓶高18釐米,口徑2.6釐米,足徑5.5釐米。瓶口呈蒜頭狀,長頸,溜肩,碩腹,圈足。瓶內壁及圈足內施綠松石色釉。宮廷瓷器設計師會與乾隆共同進行設計畫稿,然後把設計畫稿交由景德鎮按照畫稿燒制素瓷,再由造辦處琺瑯畫師按照旨意畫彩,經爐火烘烤而成。琺瑯彩的特點主要是,彩料凝重,花紋突起,色彩鮮豔明亮,畫筆精緻,融合東方寫意與西方寫實的技法。若最後的成品得到乾隆的誇讚,那麼參加這件瓷器燒制、上彩的工匠都是有相應的賞賜。
  • 中國送寮國的禮物太精美,直接放在首都中心,15萬件瓷器捆成雕塑
    而在噴泉的不遠處,看能夠看到一座精美的雕塑,在遠處可以看到這是一座以塔鑾和大象為原型設計的城市景觀雕塑,不過當你走近觀看的時候就能夠發現,這麼一座不小的雕塑竟然全部都是由一件一件的瓷器組成。而這就是中國送過寮國的另外一件禮物了,一座來自四川自貢的瓷器綑紮工藝做成的彩燈雕塑。
  • 陶瓷中國說:瓷器製作之瓷器的設計圖稿!60年代超精美瓷器圖樣!
    我們常說「陶瓷」,但是陶器和瓷器其實是兩類,並且在做法上有所區別。簡單和大家舉個例子,就比如老家醃菜缸就是陶器,而有錢人家收藏的青花瓷,就是瓷器。但是往細了講,陶和瓷的差別基本都在原料和製作工藝上,如果你是古玩熱愛者,陶器和瓷器的製作工藝也是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 琺瑯彩——瓷器中的「百歲山」
    琺瑯彩,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頗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據清宮舊藏道光時釉記載: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存世大約400餘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於臺北故宮,40件左右藏於北京故宮,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且大多為殘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稱世間瑰寶,國之文物。一件琺瑯器殘器往往身價百萬,完整器更動輒數千萬甚至過億。隨著時間的推移,琺瑯彩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 (1)它既是瓷器又有標緻的傳統繪畫,琺瑯彩是個混血兒?
    近年來古董收藏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所以市場上也是越來越多的仿品出現,蒙蔽藏家的視線,玩收藏的都應該有所了解,每個時期的瓷器都有其不同的時代特徵,而相對於清代的瓷器來講,則是達到了瓷器製作的巔峰時期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及永、成瓷器不僅胎釉、紋飾維妙維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轉帶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書式金鐘罩等。這一時期無論創新、仿古都達到了高潮,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後,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見有創新之作。造型從精美蛻變為粗笨,已逐漸失去前期的優秀傳統。
  • 精美的明清瓷器以及工藝品第十九輯
    器形規整,盤心微塌,時代特徵明顯。內壁繪團龍紋,極為精美。全器繪工流暢,回青色澤濃豔,為萬曆青花之精品。圈足內書「大明萬曆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明萬曆 青花趕珠龍紋文具盒 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帝王荒於政務,沉迷享樂,加之世風浮靡,競相奢華,在強烈的需求下,景德鎮瓷器燒造規模空前擴大,青花瓷的總體產量和質量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專業化程度加強
  • 西班牙雅致瓷器:玩票玩出的歐洲著名瓷器廠
    西班牙雅致瓷器的起源 西班牙的雅致家族的三兄弟——胡安、何塞和文森特,出生於地中海瓦倫西亞省的一座名叫阿爾梅塞拉的小鎮。雅致家的三兄弟,在年幼的時候就展露出了非凡的藝術才華,他們都有著極強的繪畫與造型能力。由於對藝術的熱愛,他們開始嘗試製作瓷器藝術品,但在一座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小地方,兄弟三人的行為被看作「不務正業」。
  • 學習瓷器鑑定,清代以後得學點繪畫知識,講一下皴法
    之所以大家管明代瓷器叫「粗大明」,做工粗糙是一方面,畫法是另一方面。先來看一件圖一圖1是個明代晚期的青花人物紋尊,記住畫中的山石,有點像「波浪」再看下面圖2瓷器。圖2圖2是康熙青花鳳尾尊,記住瓷器底部的山石,像「閃電」一樣,再來看下面圖3瓷器。圖3最後這張圖3是乾隆粉彩嬰戲雙耳尊,為了體現寧靜祥和的環境,畫了許多的遠山。
  • 元代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元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中國國內現存各地傳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有200多件。這可以從高安市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幾乎件件腹部均有斷璺中得到證明。元初期青花瓷的釉面呈現色青白,並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元代末期的釉面呈色較為渾濁,呈色乳白。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藍中暗灰,中晚期青花燒造技術完全成熟,青花發色濃豔,藍色深沉與鮮豔均有。紋飾繪畫清晰優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潤透亮。這時青花瓷使用的鑽料有兩種,一種是進口青料,另一種是國產青料。
  • 世界頂級瓷器不完全品鑑指南,唯有中國獨領風騷|鈞瓷|中國瓷器|...
    這是銅或其他金屬材料在極稀的釉料表面分解產生的效果。因為過程不可控,即使形狀相同,也不可能產生兩件完全相同的作品,讓結果更加令人期待。豇豆紅瓷Peach-bloom Ware豇豆紅又稱「娃娃臉」、「桃花片」、「美人醉」,也屬於銅紅釉。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但是相對於「刑」而言,「禮」的普遍約束力是到了國家之後才具有的,與原始的風俗習慣相比,「禮」也更具有明顯的法律特徵,表現為神秘性、權威性、規範性、準確性、強制性。西方古代法律起源毋庸置疑,古希臘和古羅馬是西方法律的源頭。
  • 外國人家中的中國瓷器
    歐洲人用瓷器餐具是很晚的事了,早期一直都是用銀質餐具。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之前,歐洲就想研製瓷器,一直不太成功,直到17世紀初,才做得像點樣子。那時候歐洲家庭也沒有什麼室內裝飾的講究,餐桌不是後來的分餐制,而是聚在一起用餐的。當時歐洲家庭的餐桌上,講究一點是這樣放置菜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