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英雄張逸民:崇武海戰,沒打好就沒打好,何須梳妝打扮

2020-12-26 騰訊網

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107

1965年11月14日凌晨,快艇31大隊在福建烏丘嶼以南海域又一次擊沉蔣軍海軍炮艦「永昌」號。

第一輪攻擊開始時,戰鬥序列是:

魚雷艇突擊群指揮員張逸民,第一代理人大隊長武小斯,副政委王善亭。

第1組指揮員1中隊長侯其昌,指導員閆青雲。

132艇艇長王榮興,

124艇艇長範哲其,

第2組指揮員2中隊長王允萬,指導員侯福。

145艇艇長譚遵樹,

126艇艇長王永國。

準備就緒後,我即向敵發起攻擊。

我下達命令,攻擊距我最近一艘敵艦。此刻,我距敵為10鏈。接著我命令第2組兩條快艇到我右翼擔任箝制性攻擊任務。當時距敵艦約為10鏈,即小於2000米。按常理說,不要5分鐘即可戰鬥完畢。王允萬中隊長接到命令後,隨即帶領126艇向敵艦艦首方面衝去。指揮艇132艇則將敵艦擺在艇首方向以擴大敵向角,又能靠近敵艦。等目力發現敵艦後,我判斷敵距我為8鏈。敵艦這時正朝著烏丘嶼方向急進中。

132艇處在敵艦左舷,敵向角約為60度,正適合魚雷攻擊。我命令132艇與敵艦保持住10度提前量接近,此刻敵艦已發覺了我之進攻意圖,艦上的各式火器一起瘋狂向我射擊。我攻擊各艇此時均以「25」炮還擊。這「25」炮威力雖不能與「37」炮比,但由於「25」炮射速快,對敵艦上甲板人員仍有重大威脅。這4艘進攻快艇,等於有8座雙聯裝的「25」炮,那火力亦然可觀。看到我快艇猛打的精神著實令人讚嘆。快艇上的槍炮兵們個個都像下山猛虎啊!

我所在的132艇衝至距敵4鏈,大約700米時,我發現敵艦開始向左轉向,妄圖以艦首對正我以逃脫我之魚雷攻擊。規避攻擊只是瞬時的事情,看得出敵艦「永」字號的靈活性要比「太」字號好,且旋迴性能也靈活多了。我這一次攻擊被敵人甩掉後,我就決心,撤出來再次重新組織攻擊,絕不給敵艦喘息機會。敵艦這次向左轉向規避魚雷攻擊,雖是壞事,卻也是好事。因為向左轉向後,航向便遠離烏丘嶼方向了。只要敵艦不向敵佔島嶼逃跑,我就有了殲敵機會。我下令:「各號立即撤出來,再重新開始進攻。」

此時是0時15分前後。根據我的撤出命令,4條艇重新撤出來,組織好再次進攻。

敵艦成功避開我之攻擊後,艦長大概心知肚明,跟我們周旋的結果只能是被擊沉,他的唯一生路就是往烏丘嶼逃跑。即使跑不進錨地,只要跑到烏丘嶼炮火射程之內,那也是一種支援嘛。於是敵艦又調轉船頭,往烏丘方向高速逃逸。此刻,大約是0時25分,我又下令開始第2輪攻擊。進攻艇速為30節。這次我下令,不論那個組佔領了有利射擊陣位,就擔任主攻,以確保將敵艦擊沉。

先後三輪進攻均被敵艦成功規避掉。我於是再次下定決心,將各艇撤出來再重新組織進攻。這次不是大撤,而是撤到5鏈多距離後繼續擴大敵向角的進攻。接著我又將132艇置於小舷角上,而此時第2組則處於了最有利的舷角之上。就在132艇準備撤出來準備第四次進攻時,我發現了敵艦有魚雷爆炸的巨大火光和爆炸聲。

此刻是0時33分,王允萬中隊長開始向我報告:「第2組命中1雷。」說老實話,一個「永」字號,挨上這顆533毫米魚雷肯定是報銷了,若不將「永」字號的骨架震碎了,那算這條「永」字號實在結實。剩下的事,就是究竟多長時間能沉的事了。至於那些準備到大陸抓上一把的小股敵人,如在「永昌』號上,那就將連小股也一塊兒沉海底了。

魚雷命中後,132艇艇長問我:「副參謀長,我的雷怎麼辦?」我說:「戰鬥結束了,沒機會射雷了,帶回去。王榮興同志要改變觀點,雷帶回去一樣光榮,一樣有功。」我下令2個組的快艇向我靠攏,準備返航。命令通信業務長向前指報告:「命中一雷,『永』字號沉沒中。現在132艇、124艇尚有4顆魚雷,請示行動。」前指很快下達返航指令。

大約在快艇編隊奉命撤出戰鬥10分鐘以後,即0時45分左右,就在我們剛射雷的海域,又見到高速護衛艇射擊的紅色曳光,而且火力相當猛烈。王榮興艇長向我說:「打得這麼激烈啊。」我說:「你看只是紅色曳光彈,不見白綠曳光彈嘛。敵人已經趴下了,沒有還擊這是一家在打,這不能叫激烈。後來新聞紀錄片中不斷播放的這個所謂激烈場面。我心裡明白,他們也是不識真假,熱鬧就行。

戰後我在想,主要突擊群這一個小時脫離戰場的空白,該如何向組織解釋呢?僅僅用573艇戰傷,編隊指揮員魏副司令員負重傷能說明深層次的理由嗎?而真正能打硬仗的部隊,是既打不垮,又是拖不亂的。一打就下戰場,一碰就碎是過不得硬的表現。說實話,其關鍵不在部隊,而在組織指揮、而在用人上。對此,我始終不見岸指戰後有任何說法,也沒見到此次作戰編隊領導有任何說法。按常理,凡是有作戰使命的事,誰都不應當矇混過關,不了了之。

為了更清晰地理清此役的作戰行為,也為更好接受經驗教訓,不妨從打響第一炮算起,看看戰場究竟都發生了些什麼?

23時33分,573艇率領第一、二突擊群開始與敵艦交火,炮火不十分激烈。因向左轉打的逆向,敵我方位變化極快,有效射擊時間非常短暫。

23時34分,我軍炮火戛然而止,指揮艇573艇中彈,艇上的編隊指揮員受重傷。

23時38分,快艇132艇雷達報告:「573艇編隊脫離敵艦,並繼續向東南戰區外離去。」

23時38分,我帶領快艇6艘加速向烏丘嶼以南撲去,決心截住敵艦。

23時40分,戰區東南方向,升起兩發白色信號彈。按照協同信號規定,表示「敵艦已被我主要突擊群打成癱瘓,召喚魚雷艇部隊去攻擊」。此刻編隊指揮艇573艇距敵艦已在18鏈以上。

23時41分,我立即與573艇用超短波聯繫,573艇無回音。我聯繫3次,均無回答;

23時45分,我命令大隊參謀長帶領預備指揮艇前去偵察敵情,要求其在較近距離上,偵察一下是否敵艦真的癱瘓了。

0時0分,我帶領4艇在烏丘嶼以南50鏈處視情況待命。距敵艦15鏈、20鏈處,我處在中間位置上,此刻敵艦退路已被我截住。

0時01分,我用超短波與131艇聯繫,詢問131艇偵察敵情情況。參謀長回答:「敵艦沒有癱瘓。我已帶領131艇、152艇向敵艦發起魚雷攻擊,沒有命中,現在撤退途中。」

0時02分,我命令參謀長帶領快艇第3組在安全海域待命。

0時05分,我開始帶領4艘艇向1艘「永」字號發動第一輪攻擊。

0時33分,145艇魚雷命中敵艦一雷。

0時45分,發現護衛艇紅色曳光彈攻擊已失去抵抗能力的「永昌」艦。

19651114日,在崇武以東海戰中被擊沉的美制PGM690噸級掃雷巡防炮艦「永昌號」軍艦(舷號51)】

19651114日,在崇武以東海戰中逃跑的美制PGM640噸級炮艦「永泰號」軍艦(鉉號62)】

在我向敵艦發起攻擊前的2336分高速炮艇與敵炮擊突然熄火算起,足足半個小時,編隊和福建基地沒有給我任何指示協調戰場事宜,艦隊前指也沒有給任何指示。到0時33分我率領魚雷艇編隊攻擊魚雷命中敵艦後,這前後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沒有任何上級向我下達指示。這就是說,岸上指揮所原本應該有充分的時間重新組成海上指揮班子的,可是最終什麼都沒有發生。

「崇武以東海戰」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人們對此役的評說也頗為不一,甚至已經到了胡說歷史的境況了。這麼多年裡,我從未評論此役,可以說是沉默至今。因為寫回憶錄,也只實話實說,目的就是把戰場真實情況留給後人。我評論此役,簡言之,沒打好也可以說,該是個全殲的戰鬥,因岸指和編隊組織指揮上出了問題,擊沉一條,跑掉一條。勉強說,只能算基本完成任務。好與不好的根據,就是北京交給的使命,是要求我們全殲兩艘敵艦,我們沒能全殲,所以叫不好。我的個人評價不像有些人羞羞答答,不敢認錯。沒打好就是沒打好,何須戰後又要梳妝打扮。

相關焦點

  • 海戰英雄概括八六海戰經驗,12個字:高速炮艇優越,快艇戰法欠靈
    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99 1965年8月6日夜間,南海艦隊護衛艇與魚雷艇配合,打了場全殲「章江」「劍門」兩艦的漂亮仗,簡稱「8.6」海戰。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對國軍艦艇作戰細節經過
    當年,人民海軍與國民黨海軍在閩粵前線爆發了自炮擊金門作戰以來三次規模較大的海戰,分別是「五·一海戰」「八·六海戰」「崇武以東海戰」。戰鬥中,人民海軍指揮靈活,戰術運用恰當,敢於近戰夜戰、海上拼刺刀,震懾了敵膽,取得了海戰的勝利。
  • 金門海戰,路遇廈門百姓辦喪事:敵人一發冷炮,炸死老祖母
    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61  1958年金門海戰前,我們魚雷艇大隊奉命抵達廈門前線。  首長意味深長地說:「張逸民啊,虎嶼這個點,並不是我選的。這是艦隊陶司令上任後沒多久就選定了的。就因為北邊的三都岙快艇基地、閩中的竹嶼口快艇基地動手早,這兒的快艇基地就晚了半拍。好在現在碼頭已基本建設好,馬上可以投入使用了,但營房慢了半拍,只好先讓你們臨時住在竹棚裡了。
  • 「314」海戰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1988年3月14日,在我國的南海,中國和越南海軍爆發了一場小規模海戰,我方取得完勝,史稱「314」海戰。這場海戰拉開了中國以海軍力量為保障維護南海權益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在南沙群島實施主權的基礎。314海戰創造了許多首次,是中國海軍首次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海戰、首次零傷亡海戰、首次距離國土1000公裡以上的海戰。314海戰是中國海軍建軍以來歷時最短的海戰,歷時48分鐘。中國海軍以一人輕傷,艦艇無任何損壞的微小代價取得了擊沉越南艦艇2艘,摧毀1艘的輝煌戰果。「敢於亮劍,無懼犧牲」是這次海戰勝利的最大啟示。
  • 1965年人民海軍三次重大海戰解析——美國軍艦為何幫不了國軍?
    >前文著重分析了三次海戰的指揮關係,接下來分析三次海戰的指導思想。「五·一」海戰派出4艘護衛艇,又有南昌艦與4艘護衛艇配合,兵力與敵形成相對優勢,但由於指揮上的失誤,形成的優勢並不大,未能擊沉敵艦,這為後兩次海戰提供了借鑑。「八·六」海戰中,4艘護衛艇共同打擊「章江」號,5艘魚雷艇、3艘護衛艇攻擊「劍門」號,相對優勢明顯,「崇武以東海戰」亦是如此。
  • 鳴梁海戰:一場日本悲催的戰役
    但是,關於鳴梁海戰到底誰是勝利方,朝鮮和日本雙方一直都有著不同的爭議。日本方認為鳴梁海戰,朝鮮李舜臣僅憑12艘戰船,就打敗了日本一百多艘戰艦,這是不可能的事。而朝鮮方則堅稱鳴梁海戰的勝利就是屬於朝鮮。反正不管日方怎麼懷疑鳴梁海戰,朝方在歷史記載中誇大其詞了。朝方仍堅信鳴梁海戰,是朝鮮的軍隊指揮官李舜臣,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朝鮮方是勝利方。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機構來證實,到底誰是這場戰役的勝利方。
  • 古希臘海戰,有哪些特點?古羅馬又是怎樣把海戰引進的陸戰的
    【古代的海戰是怎樣進行的?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海戰就可見一斑】修普底德在《伯羅奔尼撤戰爭電》第一卷第一章就向我們論述了那個時代希臘「海上勢力的重要性"。希臘是個半島國家,海上貿易發達,發展海軍對付海盜,進行海外擴張,是很必要的。
  • 明代版「抗美援朝」——露梁海戰
    圖: 露梁海戰,明朝海軍終於復活,卻也是其最後的輝煌。 圖: 露梁海戰日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殲滅。 海軍中,總有輝煌將星劃出了類似的軌跡,英國海軍的巔峰之戰特拉法加海戰中,最著名的海軍英雄納爾遜也是在船上被流彈擊中。 但是英雄將領的死亡,並沒有改變戰局。激戰至午時,明軍副將率軍來援,看局勢不妙的日軍也因為成功讓小西行長脫困而且戰且退。因為對日軍而言,此戰的目的僅是救出小西行長,並撤退回日本,並非求戰勝。
  • 中日甲午海戰:世界蒸汽動力裝甲戰艦的首次大規模海戰
    1894年7月,日本海軍與中國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在黃海的豐島海域附近遭遇,日艦吉野號首先向北洋水師艦隊突然開炮,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戰的戰火。日本對中國的新型鋼鐵裝甲艦十分恐懼,為了在未來海戰中能與中國抗衡,日本投入巨資趕建了一批鐵甲戰列艦。
  • 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是因為北洋官兵貪生怕死嗎?
    一百多年前,一場發生在黃海海域的海戰,決定了兩個國家的命運與興衰。勝利方如願以償的得到臺灣島和大量賠款,一躍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失敗的一方,則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了列強們瓜分的對象。
  • 泉州崇武古城遊記
    崇武,乃崇尚武備的意思,1988年崇武古城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福建省首批「國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同時,崇武還有被譽為「中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的崇武海岸,連接著「南方北戴河」——半月灣、「西沙銀蛇」——西沙灣、「八閩第一金灘」——青山灣等頂級度假勝地!!
  • 60年前轟動的《甲午海戰》話劇(五)
    1961年吳玉章、謝覺哉觀看話劇《甲午海戰》後與演員合影。事實上在甲午海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主戰派官員文廷式在上奏時也提到,「西人」感念鄧世昌忠勇,鑄像紀念。對於當時海戰、海軍等相關情況,連文廷式、況周頤這樣的人都沒能完全搞清楚,更何況普通人。另外,當時揚州、蘇州、上海一帶,都是書畫造假的興盛地區。如今在個別提供拍賣信息的網站上,還能看到不少所謂「鄧世昌遺墨」,有些上面蓋著的就是「臣世昌印」和「海軍都督」印。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中途島海戰所以1942年6月,日美兩國就為了這個要命的中途島打了一場關係國運的中途島大決戰。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
  • 歷史上的今天——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是壬辰倭亂中的一場海戰,發生於1597年10月26日(萬曆二十五年),地點是朝鮮全羅道海南郡之鳴梁峽。在這場戰役中,朝鮮三道水軍統制使李舜臣指揮12艘戰船,擊退日本水軍,擊斃日本將領來島通總等,因此被朝鮮半島方面稱為「鳴梁大捷」。
  • 中途島海戰,日本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中途島海戰那麼日本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犯了什麼錯,讓其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完敗於美國呢?首先是情報上的失誤,日本海軍竟然讓美國間諜在戰前破譯了自己的海軍通訊密碼,這是致命之失啊,最終導致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爆發前就了解了日本海軍所有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是戰神附身,也很難打贏美國啊。
  •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5大經典海戰
    《珊瑚海海戰》1942年5月4日-1942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日本兩國航空母艦編隊在珊瑚海進行的一場海戰。由於距離太遠,戰略物資無法立即補充,最終以日軍中止進攻而結束。美軍損失;重型航母1艘,油船1艘,驅逐艦1艘,66架飛機,543人陣亡。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此戰美國海軍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此戰過後,美國一掃珍珠港被襲後的不利局面,重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天平也漸漸向美國傾斜。中途島海戰而對於日本來說,中途島海戰更是其喪失國運的一戰,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被美軍擊沉。
  • 馬江海戰紀念日:專家馬尾現場解讀馬江之戰
    ……8月23日是馬江海戰紀念日,上午,馬江海戰紀念館邀請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油畫家高英智在馬江海戰紀念館追思亭為大家深度解讀馬江之戰。  來自福州的中小學生前來聽講。馬尾實驗小學學生吳語彤說,講座形式新穎,除了專家深入淺出講解,老師展示自己製作的船模也讓人印象深刻。
  • 超大和登場:《海戰世界》新艦船揭秘
    超大和登場:《海戰世界》新艦船揭秘 新遊戲 178新遊戲頻道 ▪ 2015-05-06 14:59:27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