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縣張家畔街道張家畔村村支書李忠是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土生土長的「張家畔」人。他從村會計幹起,跟著歷屆村支書將一個一窮二白的小村莊發展為擁有18處集體經濟的小康村,他對村上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嚴防控,做實做細疫情防控工作
2003年非典防控李忠記憶猶新。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李忠再次進入緊急備戰狀態。「現在村民們日子好過了,不能在我手上有任何意外和閃失。」李忠說。年近花甲的他親力親為,始終以十二分的警惕保持戰備狀態,親自帶領村「三委」成員、村組黨員、網格員逐戶摸排、宣傳提醒、爭分奪秒傳達上級精神,迅速拉起村轄區預防疫情發生蔓延的大網。他迅速通知張家畔村18處村集體經濟實體負責人,要求他們對公司、廠區全面消毒,進行人員摸排統計,積極配合各級各部門疫情防控安排,真正實現了村轄區摸排無死角;帶領張家畔村黨建包抓單位疫情防控黨員志願隊到各網格小區、居民區開展消殺工作;帶著網格員們去轄區正在隔離的一百餘名縣外抵靖人員家裡,督導他們填寫個人承諾書、居家告知書並張貼居家醫學觀察公示牌,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群眾信任我,我就要對他們負責,我能衝在前頭,他們自然也能跟著走,工作抓實抓細了這仗才能打贏。」李忠說。
前期摸排工作開展順利,隔離人員的監測和後勤保障由專人專管,李忠又開始盤算不隔離人員該怎麼辦。隨著榆林市被確定為疫情低風險地區,「三返」人員不斷湧入,生產生活恢復工作有序推動,沒有隔離即將出門活動的人便成了下一步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於是李忠又給自己定下了新要求——堅持每天去村上轉一圈。
作為靖邊縣最老的城中村,張家畔村轄區土地面積1.5平方公裡,轄區人口1400餘戶4千餘人,居民獨院偏多,走街繞道下來也得近3個小時。人多力量大,李忠主動聯繫張家畔村包抓單位黨組織和村組黨員兵分兩路,村組黨員跟著他負責獨院區,包抓單位黨員去各個家屬院小區。「口罩不能摘、洗手不能停、不聚集、少出門、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他們帶上喊話器、小音箱邊檢查邊宣傳,提醒著居民們繼續做好防護。村上熟悉李忠的老人總會提醒老支書注意身體。 「你們聽黨的話,做好預防,我心上就沒事了,心上沒事兒了,身體自然也好著哩!」李忠笑著回應。
除了村上的人,還有村上的物,張家畔村18處集體經濟實體多以打包外租的方式經營,連日來,李忠帶領「三委」成員以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多次督促檢查各處經濟實體的疫情防控工作。自全省「健康碼」推廣以來,李忠對所有經營實體提出「三必須」要求:場所必須每天無死角消殺,商戶必須憑健康碼綠碼經營、顧客必須憑健康碼綠碼入場。
穩發展,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給村上的賓館、商場、農貿市場等帶來不小的影響,有關門歇業的、有經營低迷的、有工期滯後的,李忠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除了要求疫情防控不放鬆,他積極對接承租方多渠道加大商家宣傳力度,想方設法全力配合各經營實體陸續恢復正常經營。「保障全體村民經濟利益最大化,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工作重心不能變,『病』來我擋、『困』來我也要想辦法掩」李忠說。
為積極響應上級黨委號召,張家畔村委發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自願捐款倡議,李忠帶頭捐款300元,全村52名黨員積極行動線上線下共計捐款6850元,悉數上繳張家畔街道辦。「村裡有支書扛大旗,國家有共產黨扛大旗,咱們老張畔人一定要跟著扛旗人出一份力呀!」捐款的老黨員們邊說邊給老支書豎起大拇指。 「人心齊泰山移,咋村不能掉隊,每人盡一份自己的力呀,這難一定過的去!」李忠笑道。
從大年初二開始,老支書李忠已堅持工作無休兩月有餘,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村委原本的計劃——一處超市要建成營業、一處果園要爭取項目投資、一處農貿市場要轉型升級、一處沙柳林地要更新改造等等。隨著榆林市整體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正常的生產生活日漸恢復,老支書李忠又開始謀求發展時間差,將所有精力投入到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奮鬥目標中。(白凌燕 王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