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本美妝連鎖巨頭重振旗鼓發力中國市場,是消費者福音,更是集合店同行中一條甦醒的「鯰魚」。
最近,可開嘉來(CocokaraFine)這家在中國蟄伏多年的日本美妝連鎖,終於一反低調,掀起浪花。
今年6月,可開嘉來上海美羅城店翻修後正式試營業,自此,不僅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社交網站上的KOL探店repo一下多了起來,與京東plus、天貓國際合作的新聞也隨之露出,其總部更是傳來與另一日本美妝店巨頭松本清合併的消息。
它為何能在上海低調運營,既不拓店也沒倒閉?又為何在2019重振旗鼓,線上線下全面發力?作為日本十大美妝連鎖之一,它有何管理之道?改變後的它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本土連鎖學習?帶著諸多疑問,《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走進了位於上海美羅城B1「五番街」的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可開嘉來。
平平無奇的8年蟄伏期
記者在探店之前做了些功課。
早在2012年,可開嘉來的中國分公司就在上海正式成立。同時,其中國首店在上海徐匯區美羅城B1低調開業,這也是它進入國內市場多年以來的唯一門店。
低調是真低調。如今,網上已經找不到可開嘉來當年開店的新聞(也或許官方根本沒作推廣)。只有大眾點評上一條2012年4月30日上傳的消費首評,證明這家店已經存在了8年之久。除此之外,基本上所有關於可開嘉來的新聞都來自於今年。
△ 大眾點評上「可開嘉來(上海美羅城店)」的首評
保守也是真保守。在中國這個幅員遼闊、潛力巨大的市場,可開嘉來為何遲遲不拓店?除了歸結於日企一貫小心謹慎的運營風格之外,記者無意間發現了一些歷史根源。
早在1987年,一家來自日本大阪的美妝店Segami Medics在香港開設分公司並運營門店,但到了2001年,不知由於經營不善還是落地困難,這家分公司宣布解散並退出香港市場。十年後的2010年8月,Segami再次進攻中國市場,與上海百齡藥業合作,在內地的上海高檔商圈大悅城開店,但在兩年後二度敗走中國。
在其日本同行眼中,Segami的失利原因是在產品本土化、價格本土化以及合作模式上均落地不足,吃了「急功近利」的虧。
而可開嘉來,正是由這家兩次敗走中國的Segami,與東京美妝店Seijo於2008年合併而成,時由Seijo創始人齋藤正巳擔任社長。2012年在上海美羅城開業的可開嘉來,也正是由原址的Segami門店改裝煥新。因此,可開嘉來多年來偏安一隅,可以說受了「前人」經驗的影響。
但其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只是安安靜靜地賣了8年貨嗎?並不是。
在天眼查平臺上搜索,可以發現可開嘉來目前在國內共擁有兩家公司:上文提及的可開嘉來(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和可開嘉來(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2012年6月1日成立),企業法人分別是柴田透和武藤進。2013年開設的江西第二分公司和2015年開設的上海第三分公司如今均已註銷。可見可開嘉來有過開拓其他省份市場的心思,可惜未能成功。
重裝亮相,火了
2019年6月28日,歷時30多天的裝修調整,可開嘉來上海美羅城店重裝升級亮相,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以「上海1號店」作為門店的新稱號。
老店新開,如何吸引消費者?
答案首先還是價格。據了解,在重裝開業期間,可開嘉來聯合店內的幾大主力護膚品牌:資生堂、嘉娜寶、高絲、蘇菲娜、芙麗芳絲等,用防曬特惠、買一送一,超值滿減等「佛系」抄底價吸引消費者。
其二,復刻日本本土門店原版裝修。記者逛店發現,重裝之後,這家300多㎡的門店以品牌極具辨識度的粉色和白色為主色調,加大店內白色牆壁面積,以粉色作為輔助點綴,以紅色突出特色區域,並撤掉冗雜的弔旗。整體視覺效果更加通透明亮。
△ 門頭對比(上圖舊門頭,下圖為新門頭)
其三,獨具匠心的分區和琳琅豐富的產品。
進店後,護膚(skin care)、彩妝(cosmetic)、健康護理(health care)、季節限定(season)四大主要品類一覽無餘,以背櫃形式一一呈現。值得一提的是,可開嘉來將健康護理大類進一步細分為「高效工作」、「睡眠管理」、「體型管理」等四個品類,可謂很符合當代「社畜」生活工作需求了。
另外,如城野醫生、MINON、高絲、石澤研究所、芙麗芳絲等多個主力品牌均為多點陳列設置、同時出現在護膚背櫃和中島以重點展示。除了「日本籍」品牌之外,記者還在可開嘉來發現中方出資、日本生產的養生堂,義大利Rilastil,韓國網紅面膜春雨、SNP等進口護膚和面膜。
△ 護膚(skin care)、彩妝(cosmetic)、健康護理(health care)、季節限定(season)四大品類
△ 養生堂、義大利Rilastil和韓國春雨、SNP
中島護膚區以明星產品重點陳列為主,加上面膜、洗護、身體護理的大面積鋪貨,給消費者琳琅滿目、產品眾多的逛店體驗。同時利用中島端櫃空間掛上網紅口罩、發熱眼罩、熱銷零食等產品以豐富陳列。其中各品牌都會用物料突出明星產品,部分品牌還會配有電子屏不間斷播放產品宣傳片,可以說用盡一切辦法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品牌和產品。
在中島和收銀區中間,柳屋生髮液和大麥若葉青汁以堆頭形式陳列,既起到區域過度作用,又以網紅產品和符合當下需求潮流的品類吸引消費者繼續逛店。
但最能體現日本美妝店特色的,還是店內的「權威日本商品榜單區」和「日本同步流行區」。
這兩個區域均附於牆面,用乾淨、醒目但柔和的紅色牆面框出。其中前者陳列有化妝棉、頭髮護理、唇部護理、化妝水、身體護理五大品類的銷量排行。後者展示本土人氣TOP產品——這些產品尚未通過一般貿易進入國內,所以並不在店內售賣,但消費者可以掃碼登錄可開嘉來天貓國際旗艦店購買。
△ 日本同步流行區(左)和權威日本商品榜單區(右)
據店內員工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為了給到中國消費者最原汁原味的日本美妝店購物體驗,這些排行也會實時同步日本本土數據。
另外,店內還設有超大彩妝體驗區(4把椅子一字排開),包括資生堂官方美妝星品館、悠萊、泊美、芙麗芳絲、高絲、蘇菲娜等品牌在內的人氣品牌專區,以及日本網紅零食區,充分滿足消費者的服務體驗需求和品牌選擇需求。
△(由上至下)彩妝體驗區、人氣品牌專區、網紅零食區
上述店員告訴記者,實際上可開嘉來的這次重新裝修花了很大心思,公司把從日籍經營管理團隊和採購專家派來上海,店內的裝潢、走道、貨架、商品等各方面都融合了日本當地明星店鋪元素。「團隊也在擴大,今年新增了推廣、市場人員和線上專職人員。」這位店員說,8月5日,可開嘉來的天貓國際旗艦店也正式上線。
事實證明,這些動作頗有效果。截至發稿,小紅書上關於「可開嘉來上海」的筆記多達1萬+篇,門店的大眾點評頁面上則收集精選評論共500多條。在這些討論中,幾乎有一大半都於今年下半年上傳。
翻紅背後,是日本美妝店的競爭困境
萬物皆有因果,可開嘉來突然發力中國市場,實際上是其面臨競爭日益激烈的日本美妝店行業所採取的增長戰略之一。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數據,從2014年開始,整個日本美妝行業的銷售額呈大幅增長,到2018年達歷史最高峰(門店總數超過2萬個),市場規模從5萬億日元增長至近7萬億日元。
但發展至此,其日本本土市場已經接近天花板。包括松本清、可開嘉來等排名靠前的美妝店都面臨增長困境。與此同時,員工老齡化日益加劇也讓公司面臨實際困難。
目前來看,它們改變困境的方法有兩個,其一是拓展海外市場,尋找「新蛋糕」。在6月底可開嘉來翻修門店重振中國團隊後,2019年7月,松本清宣布準備在香港和越南開設零售門店。在年初2月,日本平價百貨連鎖唐吉訶德也表示要將現有的41家海外門店擴張至200家。
其二則是報團取暖,強強聯合。前不久的8月14日,可開嘉來(日本美妝店業界排名第7)表示與松本清(業界排名第5)的合併經營問題已經進入協議階段。如果協商順利,合併後將誕生銷售量超過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63.6億元)的美妝店最大企業。
「鯰魚」甦醒
實際上,可開嘉來從2008年就開始合併同行,如今由7大美妝店連鎖系統SEIJO、SEGAMI、ZIP、LIFORT、SUZURAN、KODAMA、MEDICALINDEX共同構成,截至今年3月旗下有1354家店鋪。松本清成立於1932年,截至今年3月共有1654家店鋪。二者合併後店鋪總量將超過3500家。
龐大店鋪數量背後,可開嘉來的連鎖經營之道可窺一斑,實力不可小覷。
如今,它在中國市場的觸角已然甦醒,是攪起一池春水還是如一條鯰魚激活市場,促進同行改革?我們且走且看。
美妝零售界的新物種正在湧現,它們打破了化妝品店常態商業模式,以顛覆者之姿讓行業震驚。CBO專題報導《美妝零售新物種》,以記者實地探店形式,獨家探秘這些國內美妝零售「新物種」到底有哪些基因突變與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