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葉露盈:花木蘭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女性

2021-01-06 澎湃新聞

2018年,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上,90後插畫家葉露盈的巨幅繪本《洛神賦》驚豔萬分。實際上,早在2016年,葉露盈就憑藉全新演繹的《洛神賦》繪本在法蘭克福書展上讓所見者沉醉。

本科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後,葉露盈赴挪威奧斯陸國立藝術大學完成了碩士學業,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插畫與漫畫專業。

葉露盈

在挪威,她開始有機會藉助他山之石重新審視自己民族的文化與傳統,從而萌生了用符合現代審美的方式講述中國傳統故事的念頭。

回國後,圖書館角落裡翻看到顧愷之《洛神賦圖》的一瞬,她在其中看到了「中國繪畫美學的原始碼」,她知道自己找到了答案。兩年後,全新演繹的《洛神賦》繪本誕生。

她說,時代在發展,古典故事繪本更應該注入年輕血液以及這個時代的標籤,保留魂,注入新顏。

她說,希望能將中國傳統文風、畫風與現代的漫畫技藝結合,插畫將詩詞歌賦與繪畫融為一體,創造出了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綺麗世界。

她做到了。《洛神賦》繪本讓她一舉斬獲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插畫獎金獎,並登上央視《國家寶藏》,成為宋人顧愷之《洛神賦圖》的今生守護者。

外界的認可讓她堅定了繼續畫下去的決心,在《洛神賦》繪本後,她又完成了《蘭亭序》繪本。

8月26日,葉露盈最新繪本《木蘭辭》由磨鐵圖書·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澎湃新聞對其進行了專訪。

葉露盈最新繪本《木蘭辭》

與此前的藝術理念一脈相承,《木蘭辭》繪本加入了大量的藝術發揮和現代演繹。但相較於《洛神賦》《木蘭辭》繪本來說,《木蘭辭》繪本更加寫實,為此葉露盈做了很多案頭工作,使得在背景上更接近魏晉的時代風貌。

在葉露盈看來,花木蘭是非常現代的女性,在中國傳統女性故事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按:木蘭姓氏存多說,《木蘭辭》繪本以及葉露盈口中皆直呼木蘭,本文為便於敘述和讀者理解,會根據情況採用「花木蘭」一名。另為避免混淆,本文涉及葉露盈作品一律加上「繪本」二字)

「和穆桂英這類本身就非常高大上的藝術形象相比,木蘭作為一個鄉村少女,她的身上體現出了一種『逆襲感』。」

「在中國描寫女性的歷史線上,木蘭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同樣精彩的角色。再加上這個故事線中展示了一個女孩的個人成長軌跡,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觀眾是可以跟著木蘭一起成長的。」

葉露盈正是在這種很強的共鳴下,對木蘭從軍的故事展開演繹的,她希望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擁有各種美好品質的女孩,從她勇敢、獨立的人格中汲取力量。

對話

「我希望在木蘭故事裡增加無常感」

澎湃新聞

:這次的《木蘭辭》繪本,跟你之前的作品,包括《洛神賦》《蘭亭序》繪本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哪些變化?

葉露盈:

《洛神賦》《蘭亭序》繪本都是有神話背景的作品,這次的《木蘭辭》繪本我更想在情感線上著墨。木蘭的故事,其實是一個農村少女,替父從軍、闖蕩天下、建立功績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非常寫實,我沒做太多處理,配文就是用的北朝民歌《木蘭辭》的原文,不像《洛神賦》《蘭亭序》繪本採用的是經過現代文改編的配文。因為《木蘭辭》本身就很有時空感,文字也很簡約有力,很純正,也很有歷史感。

從情感線來看,木蘭辭的故事是非常貼近生活的,她的情感是樸實的、親民的。我因為自身的經歷,對木蘭的故事很有共鳴,創作的時候很容易沉浸其中。我也是一個小鎮出身的女生,為了夢想來到大城市求學、工作,所以我自己覺得在情感上與木蘭是共通的。

澎湃新聞

:那與其他有關木蘭從軍的作品相比呢?

葉露盈:

我非常喜歡這些前輩老師的作品。所以我也在想,我應該怎麼去畫,去呈現別樣的木蘭。我思考最多的其實是木蘭這個女孩子到底是什麼性格。

在我看來,木蘭的性格是非常現代的。比如說,木蘭會騎射,這在當時來說,女孩子會騎射其實是很常見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跟木蘭所在的時代是有相通之處的。而且這個女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美德,比如忠孝勇烈。

澎湃新聞

:你剛剛提到感情線,那我們知道迪士尼動畫增加了與男主李翔的愛情線。實際上,木蘭從軍的故事除了北朝民歌《木蘭辭》外,幾乎沒有更多的原始史料,那麼在敘事上可能就要加入創作者的理解和創造。你做了哪些藝術發揮?

露盈:

確實我還融合了蠻多我自己的感受的。比如一開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場景,在我的想像裡,木蘭在織機面前的樣子不會是那麼循規蹈矩的,不會那麼端莊。而在「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這一句時,因為已經知道父親被徵召上戰場的消息,她在為家族命運擔憂。我就在想應該如何表現這種憂思,所以我畫了她跟家人打過招呼後,騎著自己的小白馬獨自跑到山頂上去散心的畫面。這種可能大家都經歷過,就是不當著家人的面表現難過的情緒,而是獨自一人時才去釋放、思考、消化。我希望大家能在木蘭出場時,就通過這些細節看到這個女孩子的性格。

迪士尼《花木蘭》動畫電影我很喜歡,看過很多遍,裡面的臺詞都記得。但是它畢竟是一部合家歡的電影,結局是比較皆大歡喜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要接受無常和變數。所以一開始,木蘭待字閨中,這個時候奶奶還在,但是等到從軍十年歸來,老人家已經不在了。這種情況是普遍的,是很可能發生的。我在國外讀書的期間,我奶奶就去世了。身邊類似的情況也很多,很現實。所以我加入了這個情節,希望表現出世事無常的一面。

澎湃新聞

:你在後記裡說請教了很多文學、史學相關方面的老師?

葉露盈

:有關木蘭故事的歷史記載幾乎沒有,因為她可能是個虛構人物吧。所以找資料花了很大功夫,所有相關的,包括諸如《雌木蘭替父從軍》《雙兔記》等明清小說都去找來作為參考。(澎湃新聞:那歷史背景資料方面呢,比如建築、服飾等。)對,這方面就是要儘量貼近歷史,比如木蘭家房屋的結構、梁柱的形式等,是有參考相關圖像資料的。還有皇宮的造型,也是看了一些畫像石、畫像磚上的形式,再結合魏晉南北朝的風格特點做了些加工。整體上,我覺得還是比較抽象的,不是一板一眼的,畢竟這不是一個史學或考據的繪本。

澎湃新聞

:你在繪本中加入了兩隻兔子和一隻鳳凰,這讓我想到了迪士尼《花木蘭》動畫中的神龍木須,它們在藝術表現的功能上有什麼差別?

葉露盈

:兩隻兔子作為木蘭的陪伴,從第一張畫面開始就出現了。鳳凰一方面承擔著類似守護神的功能,另一方面還作為木蘭的女性和戰士兩重身份外化力量的體現。鳳凰的出場是在木蘭決定戰鬥的時候。當最後木蘭脫下盔甲、換回女裝時,鳳凰變成了小鳥,兩隻兔子也變回了正常的兔子。這個設計反映木蘭內心理念力量的變化,我想讀者可以感受到。

澎湃新聞

:剛剛你談到了戰爭帶來的無常,你在後記中也表達了獨特的視角:「不希望完全站在木蘭這邊」「只為獲勝一方歌功頌德」,因為「戰爭終究是悲劇的」。這應該如何理解?

葉露盈

:其實我當時考慮了很多,包括如何畫戰爭場面,怎麼在畫面裡去表現敵我。之前我也查了很多北方遊牧民族的資料,有關他們本身的宗教信仰,對自然的信仰,還有一些價值觀,跟金錢物質無關,更多是跟自然有關,也和他們的生活環境相關,我個人都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其實我對敵我雙方都是有同理心的。

很多時候,戰爭可能都是統治者出於一己之欲,跟真正站在戰場上打仗的士兵無關,誰也不想去戰場,他們沒有對錯,也沒有選擇。

花木蘭身上有逆襲感,她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少女

澎湃新聞

:後記中提到木蘭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少女」,在那個時代,大概是不多見的吧,是否跟她的家庭環境有一定關係?你在繪本中是否有呈現她的成長過程?

葉露盈

:對木蘭成長過程刻畫的比較少,但是有通過刻畫她父親的一些動作、姿態、性格,來體現木蘭從他身上傳承的軍人血性。比如皇帝派他的近臣到村裡來招兵時,木蘭爸爸下跪的動作。家裡人在看軍帖時,爸爸只是拄著拐杖坐著的樣子,這些狀態其實都能體現他作為一家之主的威嚴。木蘭的父親看起來就是一個軍人,所以她父親的動作和姿態都能反映到木蘭身上。父親的形象和家庭環境對她的性格以及之後的選擇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澎湃新聞

:中國古代女性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只有木蘭被迪士尼選中,你覺得這跟西方或者迪斯尼宣揚女性力量、女性覺醒這些議題有關係嗎?

葉露盈:

我覺得很有關係。木蘭的故事之所以有趣,就在於它的交錯。這個故事的立體感,使得角色本身也自然而然變得立體。和穆桂英這類本身就非常高大上的藝術形象相比,木蘭作為一個鄉村少女,她的身上體現出了一種「逆襲感」。

在中國描寫女性的歷史上,木蘭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同樣精彩的角色。再加上這個故事展示了一個女孩的個人成長軌跡,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觀眾是可以跟著木蘭一起成長的。跟看哈姆雷特一樣,就看觀眾用什麼樣的視角或者觀念去解讀。

澎湃新聞:

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預告片出來時曾引起熱議,你看了嗎?對其中的人物形象,比如服飾、妝容有什麼評價?

葉露盈

:我看了,我覺得挺好的,而且它裡面也有很多新的東西。可能電影會更為嚴肅,但這樣的詮釋也很好,導演和編劇他們之前肯定也做了很多調研,包括有薩滿教色彩的女巫這些形象。雖然我覺得上戰場不一定要穿的那麼紅,但是畢竟紅色很有代表性。

我們一直在往西方看,卻沒有回頭看看自己的文化

澎湃新聞

:你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關注東方美學、中國傳統故事的?

葉露盈:

我之前有在北歐留學的經歷,當時就覺得北歐神話被漫威或者其他藝術形式演繹得那麼好,其實我們中國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在外面生活的日子,會更加懷念自己國家的文化。

我回來以後,就開始畫這方面的內容。其實國美一直都有一個東方學方向的學科,我從在美院讀書到留校任教,學校整體的教育視野和我的工作背景,再加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讓我覺得做這件事情本身很有意義。所以近幾年會很想把這些好的經典故事和其中蘊含的精神進行再創作,讓喜歡和不了解的人都能看到。

澎湃新聞

:當時你學的是西方的繪畫技巧,那麼在傳統國畫方面是如何開頭的?

葉露盈:

開頭確實很難,《洛神賦》繪本搞了三年。包括到底如何去講這個故事,突破到什麼程度,之前都挺怯的,不知道怎麼做才對。後來是試探性地先去畫,雖然自己一個人在家創作的時候,真的很孤獨,但之後得到了很多不錯的反響,還是挺開心的。我們作為插畫漫畫專業,其實在傳統技藝和繪畫材料上,沒有特別制度性的限制。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會比較敢去嘗試。

澎湃新聞

:《洛神賦》繪本使你名聲大噪,成功「出圈」。除了作品本身的驚豔外,這種出圈的背後應該也有大眾心理因素和文化氛圍因素吧,比如對優質傳統文化作品的呼喚,近年來不斷增長的文化自信?

葉露盈:

我覺得這些因素一直都有,包括為什麼會有《國家寶藏》這樣的欄目,為什麼很多年輕人現在都喜歡在b站看文化類節目,其實就是大家在重拾歷史中的星光。包括國家呼籲的文化自信,對我們整個民族來說都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往西方看,卻忽略了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沒有回頭看看我們自己的文化。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時代大背景很好。

澎湃新聞:

作為外行,我在《木蘭辭》繪本中看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風格和手法,比如祥雲、廣袖,不過似乎也看到了一些外來的元素和西方技法,比如頗似浮世繪的浪花,以及北歐插畫的感覺,這種印象對嗎?

葉露盈:

我覺得一半一半吧。我在創作的時候,腦子裡面並沒有想哪些東西能用,哪些東西不能用。我最開始學畫畫的時候,確實也是學過西方的畫法,比如素描、色彩。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這樣也挺好的。等自己成長到了一定高度後,再審視我們自己歷史和文脈裡的東西,反而會有不一樣的角度。不過,畢竟我是地地道道在中國長大的,中國文化的影響是融入血脈的。所以繪畫時選擇了用毛筆創作,也沒有很刻意地要安排一些外來的元素在畫裡。所以你說有西方風格的東西嗎?我個人覺得也沒有。其實不一定要一分為二的界定東、西方。有時候界定只是為了把事情講的更清楚,但本質上不需要去界定,完全就是一個個人表達的問題。

審美上更喜歡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的思想自由、百花齊放

澎湃新聞:

你如何理解被冠以國風、新國風這類的名頭,新國風是什麼,它最重要的審美內涵是什麼?

葉露盈:

其實所謂國風和新國風,只是一個寬泛的定義,它能讓一些讀者或者年輕觀眾大概了解它們的範圍。對業內來說,它不是一個藝術概念,更多的是一種針對大眾的宣傳概念。就我個人來說,我是不喜歡用這些詞的。它跟我自己創作本身來說沒有太大關係。

澎湃新聞

:一般你都從哪裡汲取靈感和養分?會看日韓美漫或者其他國家繪本插畫嗎?

葉露盈:

日韓歐美的都會看,但是主要關注一些腦洞,看看編劇他們怎麼講故事、寫故事,其他比如造型和技術上的東西,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借鑑意義了。

澎湃新聞:

每當有不錯的國漫佳作出現,往往就會有「國漫崛起」這樣的聲音,你是怎麼想的?曾經有一段時間,動畫中有中國學派。以上海美影廠為代表的老一輩傳統動畫人,他們當時的水平其實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很多日本後來的漫畫大師都要來中國學習。就你所在繪本、插畫領域來說,我們目前在國際上是什麼位置?

葉露盈

:我覺得國漫創作本身的工作體量就很大,它是需要一些時間沉積的。我們現在看到崛起的一些國漫,其實五、六年前大家就在努力了,我的同行們可能創作了七、八年甚至更久。所以已經造了很多年勢,沉澱了這麼多年,這一兩步(的成功)是理所應當的。而且我相信,接下來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好作品。

我也很喜歡美影廠的東西,因為它確實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那個時候確實很好,我覺得跟時代、各個方面都有很大關係。其實中間有所下落,是因為我們也有斷層嘛,這個是正常的事情。再到後來,我覺得跟經濟發展、物質欲望膨脹也有很大關係。

澎湃新聞

:美影廠當時的那些動畫都非常有中國特色,比如大鬧天宮、九色鹿、小蝌蚪找媽媽等。之後國漫、國創也用過3D或者日韓漫畫的元素包裝,但反響似乎不佳。近年來一批氣質上跟中國傳統精神比較接軌的作品,比如哪吒,反而受到了很好的反饋,還有本來春節檔上映的姜子牙。你怎麼看待這類國漫電影中人物形象和傳統精神回歸的現象?

葉露盈

:以前上海美影廠的老師們生活都很樸素,可以看出他們對動畫是真的熱愛。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是時代造就了這樣一些人。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快速的經濟發展期,在那個時期裡,我們可能沒有出現這樣的人。

現在的美術教育、美術體系和文化圈子各方面都慢慢變得穩定成熟,可以更好地保護一群愛好傳統文化的年輕人的理想。同時,這些年輕人也沉澱了很多年,我認識的一些製片人真的都很辛苦,所以能夠創作出收穫好評的佳作。總的來說,這跟個人很有關係,跟一個時代背景也有很大關係。

澎湃新聞

:從《洛神賦》《蘭亭序》到《木蘭辭》繪本,時代都集中在魏晉南北朝,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其他時代的作品嗎?有沒有正在構思的故事?

葉露盈:

接下來計劃的作品是戰國時期的故事。

澎湃新聞

:很巧,和魏晉南北朝一樣,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分裂時代,但很有魅力。所以這裡我可以理解為是有你的一些審美傾向和個人趣味的嗎?

葉露盈

:對,這兩個時代是思想較為自由、百花齊放的時代。

澎湃新聞

:沒考慮過唐朝的作品嗎?很多人都很喜歡,那麼鼎盛璀璨,覺得更能代表中國。

葉露盈

:雖然唐朝很強盛,器物文章都很美,但我更喜歡魏晉那種比較作氣的感覺,那種自由和鄉野的東西。這完全是我個人的一個傾向了。所目前還不太有規劃,但也不排除未來有創作的可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每個獨一無二的人,都是自己的「花木蘭」|葉露盈繪本《木蘭辭》
    葉露盈說:「中國古代的女性形象很多,但有些是相對保守一點的犧牲品形象,木蘭不同,她非常有勇氣,她的形象具有國際性。」葉露盈設計的票面圖這是葉露盈第一次就花木蘭的形象進行深入思考,也為繪本《木蘭辭》創作埋下伏筆。最近兩年,女性主義作品當道,文藝作品們聚焦於女性的困境,也展示著女性的堅韌。
  • 國寶守護人、插畫藝術家葉露盈助力西湖明信片大賽
    今年受邀主講的,是屢獲國內外大獎的青年藝術家、中國美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插畫與漫畫專業老師葉露盈,和中國美院玻璃藝術家鄭聞卿老師。我們專訪了其中的葉露盈老師,希望用她在藝術道路上的經驗,為更多的美術從業者和未來的小漫畫家們提供經驗和參考。
  • 木蘭花綻放!安踏攜手迪士尼推出「花木蘭」聯名款!彰顯女性力量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是每個人中華兒女都會朗誦的詩詞,千百年來,「花木蘭」在大家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巾幗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英勇殺敵,榮歸故裡受大家深愛!這樣的傳奇故事,確實充滿著一種傳奇色彩,但是花木蘭成為女性力量覺醒的代表,她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是特別大!去年迪士尼拍攝了《花木蘭》這部電影,預告就很震撼,大家應該都特別期待!而就在《花木蘭》即將上映之際,安踏攜手迪士尼推出「花木蘭」聯名款潮流老爹鞋,實在是太意外了!
  • 童書·專訪|葉露盈:《蘭亭序》裡要畫40多個男人,太難了
    葉露盈,本科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後赴挪威奧斯陸國立藝術大學完成了碩士學業,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插畫與漫畫專業。因著迷於東方文化,她的繪本和插畫創作從一開始就致力於發展一種具有個人特色與現代意味的東方風格。
  • 葉露盈:重畫洛神,傳遞東方之美
    憑藉繪本《洛神賦》等作品,她獲得了素有中國動漫「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插畫獎金獎、英國CHELTEHAM插畫獎、CCBF上海國際童書展插畫大賽金獎。2019年5月她憑藉《洛神賦》又獲得了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非但如此,她還上了福布斯中國2018年30歲以下精英榜。
  • 在「當代花木蘭」遍地的時代,女性崛起了嗎?
    我們假想一下,在一個真正的母系社會,女性的自由恐怕是可以不修邊幅。3花木蘭也會煩惱嗎?在某種意義上,今天的女性似乎人人都是「花木蘭」,她們是一群可以自由「從軍」的人——按照從前男性的標準要求自己,要求自己變得更優秀,成為「多面手」,從而與舊時代處處受限的女性貧弱狀態劃清界限。花木蘭,意味著僭越男權社會的女性規範,「男女都一樣」。
  • 戴錦華論花木蘭:僭越男權的女性規範
    :作為秦香蓮——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舊女子與弱者,和花木蘭——僭越男權社會的女性規範,和男人一樣投身大時代,共赴國難,報效國家的女英雄。 除了娜拉的形象及其她所提供的反叛封建家庭而「出走」的瞬間,女性除了作為舊女人——秦香蓮遭到傷害與「掩埋」,便是作為花木蘭式的新女性,以男人的形象、規範與方式投身社會生活。而新中國權威的歷史斷代法,無疑強化了為這兩幅女性鏡像所界定的女性規範。
  • 愛國英雄、迪士尼偶像、女性戰士:花木蘭在美國的百年徵途
    我們甚至可以說,留洋多年的《花木蘭》,終於回家了。作為一個源自中國的女性形象,花木蘭絕不僅僅代表了一個藝術作品。由誰來演繹、在什麼樣的場合下演繹、怎樣演繹,這些元素使得花木蘭成為了一個極其特殊的舞臺和銀幕形象,溝通著西方與東方,連接著華人與世界。
  • 為什麼說動畫版的《花木蘭》才是真正的女性個性解放?
    花木蘭取材於北朝民歌《木蘭詩》,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從明雜劇到豫劇再到當代的影視作品。花木蘭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第一位中國的「公主」,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不靠公主出身,不靠嫁入皇族,而是靠自我成長、自我確認完成人格與實力的形象。本文作者林丹婭與張春認為,比起中國的花木蘭,迪士尼的動畫版《花木蘭》在改編之後更能體現人文主義與女性主義膠合的女性個性的解放。而中國故事裡的花木蘭看起來表達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思想,內在故事邏輯反而是一種對父權秩序的確認與強調。
  • 羽西聯合迪士尼重磅推出花木蘭限量版彩妝系列
    全系列包括羽西明星產品蟲草煥顏恆色凝潤唇膏、全新配色的瓷釉四色眼影盤、上妝即養膚的靈芝精華氣墊、獨特木蘭花浮雕的傾城漾彩漸變修容腮紅和口袋便攜的立體多效眉妝盒,助力當代女性打造又美又颯的花木蘭戰鬥妝,彰顯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魅力。
  • 俯仰宇宙,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插畫師訪談葉露盈
    她是獲獎無數的90後美女畫家,24歲時作品就被慕尼黑青少年圖書館收藏,還憑藉繪畫登上2018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葉露盈的作品有種極具個人特色和現代感的東方風格。恰逢「傳統文化」復興的年代,她的創作也隨這股熱潮扶搖而上。但對葉露盈來說,傳統文化不清高,也不神秘,它只是一件有趣又有意義的事。
  • 葉露盈 | 《洛神賦》今生守護者
    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本科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 、碩士畢業於挪威奧斯陸國立藝術大學。獲獎作品評審獎 JURY AWARD洛神賦  GODDESS OF THE LUO RIVER葉露盈(中國) LUYING YE (CHINA)
  • 紐西之謎攜手《花木蘭》,讓每一位女性「美出強大」
    敢出圈、敢嘗試、敢打破常規,也順應了現代女性乘風破浪的時代氣質。9月11日,萬眾矚目的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將在國內院線上映。作為一部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迪士尼經典IP融合的大女主題材電影,《花木蘭》定檔消息一出,即引發熱議。
  • Ulike x 《花木蘭》丨不被傳統束縛的女性革新力量!
    終於定檔了,這個東方故事、這位東方公主將會在全球大銀幕刷臉——《花木蘭》,由劉亦菲主演,歷經曲折,在眾人的期待中,9月11日院線正式上映。該片根據1998年迪士尼同名動畫改編,講述了中國巾幗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獲戰功的故事。
  • 《花木蘭》的14億,都花在哪兒了?
    迪士尼很多動畫經典在近幾年改編為真人電影後,都會根據時代的變遷對角色訴求和自我領悟做出調整,特別是女性角色不斷受到重視的今日好萊塢,花木蘭的故事也有了新的演繹。主動揭開女性身份,展現女性覺醒花木蘭的故事雖然耳熟能詳,這次真人版依然在角色塑造的細節上做出了一些改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木蘭意識到為能最終完成任務,她需要主動揭開謊言,展示自己的真實身份。「忠,勇,真,孝」是花木蘭這次故事中推崇的四個中國傳統美德。
  • 《花木蘭》製片人:劉亦菲是萬中無一的花木蘭
    迪士尼大片《花木蘭》目前已經定檔9月11日,媒體也放出了多版本的預告片和幕後試鏡花絮。近日該片製片人傑森·裡德(JasonReed)在接受外媒deadline採訪時表示:真人版花木蘭演員的搜尋是「史無前例」的。
  • 花木蘭電影花木蘭迪士尼真人 花木蘭迪士尼真人預告
    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最新海報和預告片的發布,劉亦菲柔中帶剛的眼神中,為這部電影奠定了基調。那麼美國人眼中的花木蘭為什麼是她?據了解,《花木蘭》的選角導演團隊訪問了五大洲,看了近1000名候選人。因為這個角色需要可靠的武術技能、流利英語的能力,以及最難以形容的要求:明星素質。
  • 《花木蘭》符合世界價值觀的花木蘭,用最正確的方式實現自我價值
    導語我想《花木蘭》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且不說小時候「熟讀並背誦」的《木蘭辭》讓我們記憶深刻,就單這個故事家長們也經常會拉出來當做教育講給孩子們聽。這個故事可以說非常具有中國特色,木蘭的形象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 同行12年,不知木蘭裙下有Python:花木蘭程式語言騙局被揭破
    ,則似乎表明中國已經的程式語言方面獲得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領先技術,消息傳來,坊間振奮,然而結局卻出乎預料。畢竟,在程式語言方面,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項技術或者語言得到全球公認,甚至目前主流的程式語言,也難說究竟來自於哪個國家或者地區。如果中科院能夠自行研製出一款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程式語言,那堪稱世界震驚,行業第一。非常不幸的是,在這個消息傳出後,一些行業人士馬上發現了「花木蘭」背後的貓膩。
  • 花木蘭的英雄之旅
    《花木蘭》的編劇導演及製作團隊都是老外,外國人講中國故事,而且是講給全世界的,自然有特別之處。中國人觀看的時候自然會想起《木蘭詩》,當看不到「木蘭當戶織、東市買駿馬、磨刀霍霍向豬羊」這樣帶有強烈畫面感的鏡頭的時候,會大呼小叫地說違背了原文。《木蘭詩》原文392字,三層意思,代父出徵、經歷戰爭、凱旋歸來,是典型的三幕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