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是多少人童年的啟蒙之作。我們眼看著三個小主演長大成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可沒想到這些主演們有一天會聯起手來攻擊成名作的原作者。
JK羅琳對於這些小演員來說就是伯樂,是恩師。究竟發生了什麼,原來親如一家的一群人開始反目呢?
JK羅琳公開談論性別歧視
2018年,為了簡化變性人的認證流程,英國人要認證自己的性別只需要口頭表示即可。不再需要提供「性別認同障礙確證書」以及其他醫學文件。
這時全球發展中心的稅務專家Maya Forstater表示,自己有不同的看法,社會對於女性的定義應該更全面,我們不能通過簡單的口頭定義來削弱對一般女性的保護。
這是《哈利波特》的原作者JK羅琳公開表示自己支持Maya,於是她和Maya被一起認定為「恐跨」。
在公開支持這條言論之後,羅琳的個人主頁炸了,好多讀者跑過去罵她。說自己的青春被毀了,自己看錯了人,甚至有人將她形容為小說中的恐怖者「烏姆裡奇」和「伏地魔」。
咒罵聲此起彼伏,但是不管羅琳怎麼解釋,這些人都聽不進去。
主演們紛紛站隊發聲
這場罵戰因為《哈利波特》的演員們發聲,被推上了新高潮。
最先發聲的是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他表示變性人就是變性之後的性別,任何與之相悖的話都是在抹殺跨性別者,他不贊同羅琳的言論。
緊接著是女主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森表示:跨性別者不應該被否定。
另一部電影的男主小雀斑也表示不能接受羅琳這樣講。
隨後羅琳的作品也被狠扒了一次。有人質疑她將古靈閣中的妖怪比作猶太人,而秋張的名字(Cho Chang)也是來自種族歧視的稱呼Ching Chong。
主演們公開聲討原作者,看熱鬧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了。
社交媒體是人類言論偏執的原罪嗎?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只有一個人為羅琳說話,盧娜認為沒有必要因為一句話就把羅琳打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其實仔細想想,羅琳這麼做確實有她的道理,羅琳在成名之後一向關注女性安全,所以這次在「跨性別」的事上也格外關心。
羅琳本身並不厭惡跨性別者,她所厭惡的是打著跨性別者名號卻傷害一般性別的人。舉個例子說,如果你在女更衣室換衣服,這時候一個客觀性別是男性,但是認知性別是女性的人進來了,你會不會下意識覺得恐慌?
羅琳之所以希望對於性別審查嚴一些只是為了保障那些一般女性,因為羅琳本身就是從家暴和性侵中倖存下來的可憐人。她更懂保護一個女人有多重要。
如果對於性別能有更加明確的定義,這樣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事,這樣既保證了「天生的生理女性」,同時也能保證跨性別者的權利。有權威的監管,一定好過自由的口頭認證。
羅琳在這場罵戰中不過是個導火索,是個犧牲品。人人在網際網路都有發聲的權利,但是我們在發聲的同時是不是也失去了冷靜思考的能力呢?
急於編輯好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忘了應該怎麼潤色一下才能不傷害到別人。禍從口出,也會從手指間敲擊出去。
有時候網絡上的迫切站隊缺少冷靜思考的前提。
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否定而否定,人們在除了表達憤怒的同時,總要輸出自己為什麼憤怒的觀點,這樣才更能服人。不然一味的偏執言論只能讓憤怒逐漸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