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江蘇老照片:百姓生活貧困交加,卻依舊面帶微笑!

2020-12-26 騰訊網

圖為一組清末1909年拍攝的江蘇老照片。那是清朝末年前的兩年。江蘇人民雖然飽受戰亂和貧困之苦,但他們仍然微笑著,因為他們相信黎明會在天黑之前到來。

這是1909年江蘇梅州一位和尚的老照片。老照片裡的和尚盤腿坐著,手裡拿著撣子。他的身軀壯麗厚實,圓圓的臉蛋也很和藹。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佛教,甚至皇帝、王子和貴族都非常虔誠,所以古代的僧侶總是受到很好的對待。

圖為1909年江蘇梅州一農婦做針線活的老照片。雖然清朝名義上由年輕的皇帝溥儀統治,但事實上,清朝的真正權力掌握在溥儀之父手中。遺憾的是,幾百年輝煌的清朝命運就這樣在一群皇親貴族手中任其風雨飄搖。

這是1910年一群人在江蘇海州採石場工作的老照片。眾所周知,採石場的工作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另外,當時沒有機器採礦,經常有人因為事故死在採石場裡。

圖為1910年江蘇海州廟會舊照片。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大多記錄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狀況,也直接反映了晚清末年的社會面貌。當時江蘇的貧困狀況一目了然。

這是1910年江蘇海州五個微笑的孩子的老照片。老照片裡的幾個孩子羞澀地看著前面,眼裡洋溢著溫暖的笑容。江蘇人雖然在最貧困的時候,臉上還是帶著積極的笑容。

相關焦點

  • 1953年中國百姓生活真實老照片:沒想到60多年前的人們是這樣子
    1953年中國百姓歷史老照片:圖為1953年一家餐館,生意非常火。 1953年中國百姓歷史老照片:圖為江蘇宜興的一家日用陶器店,櫃檯前一個大爺正在挑選陶器。
  • 晚清老照片:珠圓玉潤的正室夫人,眉目清冷的衙門捕快!
    圖為晚清時期一位富家正室夫人的留影老照片,老照片中的夫人珠圓玉潤本組珍貴舊照拍攝於晚清1880年代的天津,其中不但有晚清末年大戶人家珠圓玉潤的正室夫人留影舊照,亦是可以一窺晚清年代眉目清冷的衙門捕快的瀟灑英姿。雖然晚清歷史離我們愈來愈遠,但是這些歷經百年的歷史舊照,依舊可以很直觀的為我們展現晚清時期的各類人物形象。
  • 1909年鏡頭下的明治時期日本:工業革命下依然保留著傳統生活
    前言1909年的日本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明治維新使日本開始邁入近代工業化社會,幾個大城市內電線桿和電燈等標誌著工業革命成果的事物相繼出現。1915年日本地圖詳情1909年的日本紀行
  • 1879年晚清老照片:年輕帥氣的李鴻章,美麗驚豔的偏房小妾
    圖為一組1879年的晚清百姓生活老照片,彼時的晚清正處於貧窮又落後的悲哀時期,不但備受西方列強的欺凌,就連清朝的百姓亦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痛苦深淵之中
  • 老照片: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真實的晚晴生活,圖5看了心酸
    【晚晴的集市】有關清朝題材的電視劇一直屬於熱播劇,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清朝人的生活都是不真實的,這對觀眾產生了很大的誤導。來展現晚清真實的社會生活。紫禁城附近的趕馬車的車夫。搬運木材的苦力。鴉片戰爭前後,清朝的國力日益衰弱,為了籌措戰爭經費,清廷不斷對百姓的收刮,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差。【男子用民間偏方給人治病】那時候看病沒有保障,普通百姓有點病,要麼用民間偏方緩解一下,要麼就在家拖著不再看病了。【失去雙腳的殘疾人】身有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在沒有最低生活保障的晚晴,只能淪為乞丐,顯然此人已經淪落為乞丐,生活在破茅草棚下,看了讓人心酸。
  • 老照片:80年代的江蘇無錫,第二百貨商店,東方紅商場
    幾張老照片,一段給人夢中的回憶,一段不容忘記的歷史,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個世紀的江蘇無錫的老照片,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找回當年的美好回憶,同時希望大家能感受到社會的發展,無錫的發展。
  • 江蘇交控構建新發展優勢 引領交通體系高質量發展
    適應時代形勢需求,2000年江蘇交控應時而生,肩負巨大使命,秉持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的全省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融資平臺的職責。從此,江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邁上快車道。經過20年發展,江蘇交通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現建設日趨完善。
  • 老照片:80年代的江蘇無錫,煙雨江南孕育出的一顆璀璨明珠
    無錫,位於江蘇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臨長江,南瀕太湖,東與蘇州接壤,西與常州交界,京杭運河從中穿過。無錫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地處太湖之濱,風景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煙雨江南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是80年代的無錫。圖為80年代的無錫南禪寺附近街景。
  • 日本統治下的朝鮮老照片:百姓面無喜色,婦女露乳裝被取消
    本組照片由美國攝影師西德尼·甘博拍攝於朝鮮半島,時間是1917-1919年之間的某一個冬天。搓繩子的婦女。1904年起,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朝鮮半島就被日本控制。1910年,朝鮮李氏王朝與日本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王室移居日本本土,朝鮮半島成為日本領土。戴冬帽的婦女。從這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直觀看到,日本統治下的朝鮮百姓生活並不幸福,他們面色沉重,沒有笑意。
  • 「讓善匯流、為家充電」,江蘇向2.4萬貧困家庭發放「家電包」
    每個「家電包」價值約600元,根據貧困家庭不同需求,相應贈送電視機、小冰櫃、電風扇、取暖器、電飯煲、電磁爐、電水壺、微波爐等家用電器,以改善貧困家庭的生活質量。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總攻號角已然吹響,需要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攻堅,共同書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一戶不落」。
  • 「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交出厚重提氣答卷
    鬱 興攝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並發表重要講話,殷切期望江蘇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推動「五個邁上新臺階」,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百姓富」被濃墨重彩寫入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篇章後,全省各地「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增收是這5年來我省富民工程的一個重點。
  • 老照片:90年代的江蘇無錫,一起來看看昔日的無錫的模樣
    無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地處江蘇南部,北倚長江、南濱太湖,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這是一組90年代無錫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無錫往日的模樣。圖為俯瞰90年代的無錫勝利門商業區。
  • 老照片:外國人鏡頭下1981年的杭州,這些杭州生活場景值得珍藏
    本組老照片是外國遊客鏡頭下的1981年的杭州,圖為1981年的杭州老城站。杭州站,位於杭州清泰門,建於1906年,時稱清泰站,杭州本地人稱「城站」。1981年的杭州街景,這張老照片拍攝於一個周六的下午,當時這條街上擠滿了擺攤的小販和前來採購食材的百姓。1981年的杭州,一個在家門口看書的老爺爺和他的小孫子、小孫女。
  • 1876年北京老照片:後宮嬪妃錦衣華服,街頭店鋪鱗次櫛比!
    圖為一組拍攝於清朝1876年的北京老照片,這張老照片中的兩位旗人女子乃是清朝皇帝的後宮嬪妃。手中筆墨敘千古,舊時歲月瀝肝膽。曾為君王分苦難,再撫九霄定長安。
  • 慈禧太后去世那一年的百姓生活!
    慈禧太后去世那年一組絕對少見真實的清代彩色老照片,難得這麼全! 清朝時期的彩色照是很難見到的,這組照片是一位法國人在當時拍攝的,能真實讓我們看到清朝人的樣子和日常生活,實在是難得!
  • 晚清末年京津老照片:頭戴抹額的誥命夫人,威武清俊的朝廷大臣!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末年時期的京津百姓生活老照片,彼時的清廷正處於庚子事變之後,本組老照片非常詳細的記錄了晚清時期北京和天津一帶的百姓生活狀態及和社會面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小康時光體驗館」:國內首個沉浸式...
    這一單元還展陳了錢老手繪的解放前徐州地下交通聯絡圖、他向淮海戰役紀念館捐贈物品的收據、個人回憶錄《雪泥集》、1949年10月1日徐州人民慶祝新中國成立的珍貴老照片、錢家老少四代同堂的全家福等,呈現了紅色文化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傳承、錢老對當下生活的知足和感恩。
  • 江蘇海安結對幫扶貧困山區的學校和學生
    據了解,近兩年來,墩頭鎮教育人結對幫扶寧夏、青海貧困山區的學校和學生,架起跨越千裡扶智助教、濟困助學的「愛心橋」,先後「牽手」幫扶青海省貴德縣王屯小學和寧夏彭陽縣馮莊鄉中心學校,結對資助10多名寧夏彭陽縣貧困學生,他們用善舉譜寫了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
  • 老照片:1972年的江蘇無錫,難忘的無錫生活記憶
    1972年的無錫,河埒大隊的魚塘,正在捕魚的人們。河埒街道地處無錫濱湖區。東接京杭大運河,與梁溪區相鄰。現在的河埒口早已融合到市區,現在算是中心區了。1972年的無錫,河埒大隊一家人的合影。1972年的無錫,大運河吳橋北段。大名鼎鼎的吳橋,在無錫無人不知。
  • 老照片:1971年的上海市貌,真實的老上海生活場景
    本組老照片是拍攝於1971年的上海,這組老照片十分珍貴,通過這組老照片可以展現出50年前的上海舊貌,以及那個朝氣蓬勃的時代。圖為1971年的上海街景,那時的上海古樸,厚重,充滿了一個大都市所擁有的積澱和穩重。1971年,遠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