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共享經濟」,不少人都帶著三分無奈和七分感慨。在歷經了行業的魔幻變遷之後,絕大部分玩家都黯然退場。最近,又有一家曾經的獨角獸企業倒下了。
7月9日,共享衣櫥衣二三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於8月15日關閉所有服務通道,在此之前會統一為會員辦理退費業務。衣二三還表示,在提供服務期間合法收集的相關信息,都會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刪除。
短短五年時間,衣二三就從獲得6輪融資的資本寵兒變成「棄兒」,結果不禁令人唏噓。
2015年,在共享經濟的創業大潮下,「共享衣櫥」應運而生。
「用買一件Zara的錢就能租到Prada的衣服」,對於很多追求時尚潮流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筆相當「划算」的交易。借著市場大環境風口,衣二三迅速收割了大量用戶。
「每月只要499元,就能擁有如此光鮮亮麗的人生」。為用戶描繪出美好消費場景的同時,衣二三也獲得了紅杉資本、軟銀中國、真格基金、IDG資本、阿里巴巴等大佬的青睞,斬獲5.3億元的融資,一時間風光無限。
除了衣二三之外,當時同在共享衣櫥賽道上的多啦衣夢、女神派等品牌,也都相繼完成了數筆大額融資。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經歷過一波波的倒閉大潮之後,到了2018年,仍舊在共享衣櫥領域堅持的,就只剩下了衣二三、女神派和託特衣箱三家。現如今,就連獨角獸衣二三都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那麼,共享衣櫥這塊看似可口的蛋糕為何會涼了呢?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兩個字——需求!
一個新興的服務平臺,如果它的需求足夠大,並且用戶的使用頻率較高的話,那麼自然會擁有市場。但是,共享衣櫥覆蓋的用戶群體卻較窄,而且偶發性消費行為較多,絕大多數用戶都是為了解決臨時需求而使用,並不會形成高粘性,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共享衣櫥行業在用戶數量增長上的天花板,一個市場受限的行業也註定沒有未來。
而且,這些共享衣服的消毒清潔問題,也是用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全球疫情爆發之後,大家對於二手衣服的選擇會更加謹慎。
另外,從平臺的運營來看,漫長的回本期和單一的營收模式,也是拖垮企業的重要因素。
隨著衣二三的關停,沉寂許久的共享經濟再次被拉回到大眾的視野。共享衣櫥倒了,其他的共享產品還好嗎?
近年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自習室、共享辦公、共享雨傘等項目相繼問世,但是目前得以倖存的卻只剩下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其他細分領域都逐漸走向式微。
而真正能實現盈利並且有創業公司成功上市的,就只有怪獸充電了。2020年,我國的共享充電寶用戶達到2.9億,交易規模突破90億,「三電一獸」的頭部企業賺的盆滿缽滿。
至於共享單車,雖然仍在苦苦支撐,但是卻有運維成本、人力搬運成本、折舊成本等幾座大山壓在身上,情況並不容樂觀。而且,由於一二線城市的交通管制問題,共享單車只能將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未來發展走向尚未清晰。
歸根結底,目前市面上的共享經濟本質,還是為「租賃經濟」添加一個新的營銷噱頭。而且,眾多平臺在創立初期為了搶佔客源、佔領市場份額,往往都會施行燒錢補貼的模式。熬到最後,很容易出現一家或者幾家獨大的局面,從而出現壟斷隱患。
最主要的是,在資本的盲目助推下,歷經大浪淘沙後的倖存者,很有可能最終只會從閒置資源撮合共享業務,滑向租賃經濟等其他業務。
共享經濟這幾年,從風口到沉寂,發生了太多故事。活著的賽道,洗牌還在繼續,誰又會是下一個「共享衣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