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高郵攝影家拍攝大運河60多年 用鏡頭講述揚州運河故事

2020-12-15 中國江蘇網

張元奇

張元奇今年84歲,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高郵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連續拍攝大運河60多年,記錄下運河以及城市的變遷。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揚州高郵拍攝時,專程前去拜訪張元奇,聽他講運河的故事。

大運河上的船隻

老人拍攝大運河60多年

《遠方的家》專程拜訪

《遠方的家》攝製組在高郵拍攝期間,從各類資料中多次看到張元奇的作品,聽說他連續60多年拍攝運河,於是專程前去拜訪。

張元奇剛剛從外面採風回來,他告訴主持人:「大運河是我的母親河,我一直生活在她的身邊,喝著運河水長大的。」

張元奇打開電腦,翻開電子像冊,講述了60多年來拍攝大運河的經歷。

在張元奇的作品中,有一張20世紀80年代唐塔的身影,那時唐塔旁邊還沒有鎮國寺的建築,只有一座古塔矗立在運河中間,張元奇拍攝的這幅照片,刊出後引起社會的關注,因為這樣角度的大運河在當時還沒見過,大家都感到特別。

那麼,這張照片是怎麼拍攝的呢?張元奇介紹,當時他總是想拍好運河,但是站在河堤上,角度太低,他就沿著運河河堤找高角度。運河邊有個水泥廠,水泥廠的煙囪是附近最高的建築,張元奇冒險爬上了煙囪,「爬上去以後,我感覺好得不得了,後來一年四季都要上去拍攝。」

因為張元奇的執著,現在人們能夠欣賞到了同一角度、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年代運河發生的變化:既有獨行的風帆船,也有幾十米長的船隊;雪中的運河肅穆,晚霞中的運河絢麗。張元奇用他最擅長的方式,留下了這些寶貴的記憶。

不同年代的大運河

珍貴影像資料

上萬人拓寬加固運河東堤

在張元奇的攝影作品中,還有更珍貴的照片。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在運河改道拓寬、河堤加固等工程中,他用手中的相機,留存下很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一般治水工程都放在冬季,因為其他季節要忙農耕,西鄉八鎮的農民都有任務,冬天農田裡的活少了,就集中到沿運地區,靠人工挖、挑,拓寬加固運河東堤。」張元奇向主持人展示了一張拍攝於20世紀80年代的照片,畫面中上萬人正在對運河東堤進行拓寬加固,從畫面中可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張元奇介紹,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80年代,高郵經歷了從防洪水利建設,到農田水利建設的轉變,那時候每到農閒,運河沿線都是「抗旱排澇風車人踩、開河挖溝人山人海」。正是有了那時人背肩扛、日夜不休的努力,才使高郵從一個水患多發的城市,變成如今這樣的美麗水鄉。

他爬上電視塔頂

只為把家鄉裝入人們腦海中

張元奇出生於1936年,小時候喜歡看趙宏本、戴敦邦等人畫的小人書。別的孩子主要看故事,張元奇覺得畫上的孫悟空、關雲長和金陵十二釵造型特別美,就常常臨摹。他找張薄紙,蒙在書上,一筆一筆地摹著,然後默畫,漸漸地畫得像模像樣,甚至可以把人物形象放大了再畫,惟妙惟肖。

因為家境貧困,初二那年他就輟學參加了工作,成為當地供銷合作社的一名會計。很快,張元奇的繪畫功底被縣裡的文化部門發現,經常抽調他到縣裡為各種大型活動做美工。此後的3年時間,張元奇一直在縣裡從事著與文化相關的工作。他至今還記得當年在《揚州農民報》上發表的第一篇作品是《能幹的姑娘》,這是一篇描寫水利工程現場女工形象的人物通訊。

1956年,《高郵報》創辦。張元奇作為宣傳骨幹,成為該報的第一批元老。從這時開始,他接觸到了相機,和相機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張元奇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西方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的一句話:「攝影最偉大的貢獻,就是讓我們產生了可以把世界裝入腦中的感覺,事實上我們存進去的只是一本像冊。」

「看到這句話,我就想要在人們腦海中裝入一本《高郵像冊》。」為了這本「像冊」,張元奇身上迸發出了無窮的能量。為了拍大場景畫面,他曾在船上架起單梯,曾把自己綁在大吊車的鐵臂上。70多歲時,為了拍攝高郵新城風貌,他堅決要求爬上高郵電視塔的頂端,並寫下承諾書:後果自負。正是在這樣的激情之下,一幅幅反映運河變遷和高郵人民勤勞奮鬥的優秀作品誕生了,很多國內外讀者通過他的作品認識了高郵。「相機是我最鍾愛的創作工具,大運河和高郵是我最熱愛的家鄉。用相機拍攝我們的家鄉,這是我一輩子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張元奇說。 (記者 劉旺)

張元奇今年84歲,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高郵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連續拍攝大運河60多年,記錄下運河以及城市的變遷。央視《遠方的家》攝製組在揚州高郵拍攝時,專程前去拜訪張元奇,聽他講運河的故事。

張元奇今年84歲,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高郵市攝影...

相關焦點

  • 搶抓機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 展現揚州擔當
    大家表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給揚州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揚州既是中國大運河原點城市,又是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理應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爭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行市、示範市。A集中力量推動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揚州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具有特殊地位。
  • 揚州VR全景拍攝市場前景怎麼樣?
    揚州是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也是我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以及世界遺產城市。揚州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在中國古代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
  • 打造「運河+海絲」雙品牌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開館
    為全力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3日,坐落在古運河東岸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開館。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位於桑園路50號,佔地面積超450平方米,共分為四層。展示館共設有序廳、觀影區、海絲起源區、國際往來區、經濟交往區、文化交流區,通過圖文展示、實物展示、體驗互動等手段,讓人們在一場聲光電的遊覽中,充分領略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據了解,展示館由省立原蠶種製造所育種大樓改造而來,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為了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廣陵區文旅部門按照修舊如舊的標準對這棟建築進行修繕,從而更好地傳承利用這棟歷史建築。
  • 運河之美京杭大運河
    沿京杭大運河線是中國最富有的農業區之一,經濟發達。沿途有濟寧、棗莊、徐州、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稱為「黃金水道」,其傳輸量相當於「京滬鐵路」。大運河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享譽世界。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人類重要的活的、流動的遺產。他濃縮了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巨大信息,大運河和長城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 痴迷船模製作62年 揚州古稀老人想為運河留下「帆影」
    麻連登說,揚州地處長江、運河交匯處,歷史上的江河中千帆弄影、百舸爭流,而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古帆船早已不復存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揚州還有一些老工匠會製作古帆船,現在已經很少能找到精通的老人了,古帆船的實物等留存得也特別少。」「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關注古船。」
  • 一城一水,最憶是揚州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揚州一揮鍬,開邗溝,築邗城,1794公裡的大運河就此啟幕。自新中國成立,揚州古運河開始整治,1956年,十幾萬治水大軍雲集高郵,拉開了揚州首次整治拓寬運河的序幕。20世紀50年代,揚州大運河整治現場20世紀90年代起,揚州開始規劃建設運河風光帶。
  • 運河新十景⑨|這裡的「中華奇觀」讓人驚嘆!傳說通到東海龍宮!
    揚州運河「新十大景點」照,就差一個名字……還有大獎哦!幼兒園多名孩子身上出現針眼,警方介入!國內一地發布緊急通告:凡購買、食用該食品的人免費做核酸檢測!中國大運河縱貫千裡,穿越千年,是中華文明持續發展的偉大見證。
  • 法國攝影家:用鏡頭講述多彩自信的中國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用鏡頭講述多彩自信的中國故事(海客談神州)布魯諾·巴貝。資料圖片1980年巴貝在上海拍攝的正在下跳棋的小學生們。他說,他的鏡頭裡是一個「越來越多彩和自信的中國」。4公斤的「大塊頭」——「我用我的鏡頭見證和記錄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去拜訪巴貝這天,巴黎天氣很好。在久違的暖陽下,巴貝一邊展示自己的作品,一邊向我講述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 @衢州人,高鐵直達揚州淮安連雲港……約嗎?
    喜歡旅遊的朋友都知道江南有個很美的揚州,很多的古詩、傳奇歷史故事都介紹到揚州,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了。而揚州這個江南美景的典範——瘦西湖,便是最有名的了。
  • @衢州人,高鐵直達揚州淮安連雲港……約嗎?
    ……我們來啦▼下滑查看G7390次列車時刻表一起到這些新增的高鐵直達城市開啟逛吃逛吃模式吧~揚州1瘦西湖喜歡旅遊的朋友都知道江南有個很美的揚州,很多的古詩、傳奇歷史故事都介紹到揚州,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了。
  • 十三年「運河之約」:揚州「繪」出流動的文化美食「上河圖」
    ,重生為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述說了一部化腐朽為神奇的」揚州故事」。15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第14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回顧了通過這個流光溢彩的國際舞臺,揚州這座因運河而生的城市,被打造成為「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和「世界運河之都」的歷程。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創辦於2007年,是依託揚州大運河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優勢,旨在加強運河文化弘揚傳播、推動世界運河城市交流合作的國際性論壇。
  • 詩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揚州」是指哪?
    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一曲悠揚的歌聲,表達了無盡的思念、惜別、問候、思念和寄託。
  • 揚州公路客運再次恢復多個班線!
    【二零二零年三月五日】2020-3-5今天起,揚州汽車站在之前恢復部分客運班次的基礎上,再次增加、加密發車線路,西部客運樞紐恢復至響水客運班車,汽車東站恢復至東臺客運班線。此外,至高郵、沭陽、興化和鹽城班次將進行加密和調整。
  • 榆林莊:大運河上的「中國運河第一莊」
    1000人榆林莊村距離首都天安門直線距離38公裡位於京杭大運河起點20公裡圍繞北運河、涼水河、港溝河三水交匯之處是個多河環繞的富水村莊是京杭大運河起點第一個堤內親水村莊提到「榆林莊」這個名字其實這並不是它以前的名字這裡原本叫做「北樹林」關於這「改名」的故事還有一條歷史故事
  • 2020中國揚州大運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請賽開幕
    (央廣網南京2020年11月9日) 11月9日13時30分,2020年中國·揚州大運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請賽開幕式在揚州市體育公園舉行,宣告著本屆賽事的正式開始。接下來的7天時間裡,包括湖北省足協代表隊、江蘇中南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北京市足協代表隊、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貴州恆豐足球俱樂部、富力足球學校、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8支代表隊將在揚州體育公園體育場展開激烈角逐。   大運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請賽作為江蘇省自主IP賽事,它的創辦就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中關於體育賽事活動方面的要求。
  • 觀影碎碎念丨《普通人》《在京都小住》《京杭大運河》《尋找手藝》
    故事特別小清新,男女主角都是學霸,從高中開始戀愛,因為一些初戀都會有的誤解分手,上大學後在大學裡又重逢了,中間各自有了別的男女朋友等等,最後又重新戀愛……沒有什麼狗血情節,沒有校園霸凌、沒有父母阻攔、也沒有什麼懷孕等等,整部片子注重在男女主角的個人成長的細節刻畫上面,從家庭、學業、情感方面,細細碎碎地講述了這兩人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
  • 一條適合初次長途騎行的線路——京杭大運河,難度適中,補給方便
    喜歡騎行的朋友,可以選擇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從北京通州出發,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南,直達杭州。這一路上,體會從北到南不同的風土人情,品嘗南北各地小吃,體驗古運河雄風。這條線路非常適合初次長途騎行者體驗,路況較好,起伏不大,補給和住宿都很方便。
  • 大運河開通後揚州因鹽政而興盛,鹽政衰落與太平軍的攻打使其衰敗
    海洋中出產海鹽,這是帝制晚期揚州財富的基礎,但除此之外,海洋對揚州人的生活幾乎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他們生活在一個江河、湖泊和運河的世界,在19世紀中葉以前,那裡擠滿了來來往往的船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11月,馬戛爾尼使團沿著大運河順流而下,在揚州停泊時看到「至少有上千艘各種各樣的船隻」。作為一座城市的名稱,「揚州」一詞的含義並非不言自明。
  • 揚州7旬老人痴迷船模62年,還複製出瓜洲古渡古帆絲網船
    講述——參與過超多船模製作 「我參與製作的船模不少,還製作過無人艇。」號稱「新中國第一代航海模型運動員」的麻連登,提及曾經製作過的船模如數家珍。麻連登說,揚州地處長江、大運河交匯處,歷史上的江河中,千帆弄影、百舸爭流的美景,隨著經濟的發達和造船技術的先進,早已不復存在。 麻連登說,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揚州還有一些木船老工匠,現在已經很少能找到精通木船手藝的老人了,古帆船也是,留下的實物也特別少。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關注古船,那時史可法紀念館有一艘。」
  • 揚州:守好蜿蜒千裡的水脈 豐富綿延千秋的文脈激活 連亙千年的...
    南來北往的船家商人在揚州集成了風味獨特的淮揚菜系,建成了古樸特色的蘇北園林,還有精美絕倫的玉雕、漆器,美輪美奐的剪紙、刺繡……穿越揚州城的大運河宛如一條蜿蜒玉帶,勾勒出塵封的歷史畫卷,也把運河文化描繪得多姿多彩。  進入新時代,作為擁有6段河道、10處遺產點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州,如何高質量建好大運河揚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