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嫉妒心,就像每棵樹都有根一樣,足以見得嫉妒心的重要。可嫉妒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我們視作不好的心理,以至於很多人在尋找能摒棄它的方法。
拜訪了很多寺廟、道觀,閱讀了儒家、道家的著作,到頭來聽到最多的答案,還是平常心,也許在大師的眼裡,嫉妒心無法被摒棄,而看著那些前來尋求良方的人們,大師們只能望洋興嘆,用一顆平常心對待他們。
當然,面對與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的時候,大師們也會有嫉妒心。誰誰誰升職了,為什麼不是我,就是典型的表現。所以說,大師們的生活,與我們普通人並無兩樣,該有的本質一個都不會少,不同的是,各自看待事物的心態。而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無非是比我們看得開一些罷了,真要是讓他給你說說古今歷史、名人思想什麼的,可能還沒你知道的多。
所以,並不會有哪個人真正可以靠什麼方法摒棄自己的嫉妒心。為什麼他能娶到這麼漂亮的老婆?為什麼他掙的錢比我多?為什麼他的生活比我的豐富多彩?……太多的疑問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腦中,而且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難題,而是我們的嫉妒心在作祟,其典型的症狀就是不關注自己已擁有的,而是幻想別人擁有的。於是,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混得很差,而是覺得別人活得太好。
但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嫉妒也一樣。
換句話說,嫉妒其實是不自信的表現,我們太了解自己的缺點,以至於太關注別人與之相似的東西,也常常幻想別人的這方面一定比自己強。不過,這也是好事,讓我們能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有完美主義思想的,就會努力糾正自己的缺點,這是嫉妒帶來的積極效應。
可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境界,仍在因為一些雞毛蒜皮或是可有可無的東西為難自己。
嫉妒心太重就會影響自己的心情,進而影響自己的健康。我們在無法成為大師的時候,還是多關注自己的內心吧,也儘量讓別人對自己產生嫉妒心。
我嫉妒你,但我又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