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最近被觀眾吐槽最多的女主角,那一定非《完美關係》中「江達琳」莫屬。毫無專業度又過於「傻白甜」的尷尬人設讓佟麗婭的演技迎來了入行以來最猛烈的差評,就連一直非常「能打」的顏值都遭到了網友的質疑。
難道佟麗婭的顏值真的變低了嗎?其實不然,回顧她過去經常被大家拿出來討論的經典角色就能發現,五官精緻中帶著一些嫵媚的佟麗婭其實更適合明豔成熟的角色,「春晚」上美到不少人的紅衣紅唇造型就是如此,初出茅廬需要少女感支撐的職場菜鳥角色,無疑完全暴露了她的劣勢。
無獨有偶,同樣是明豔型的迪麗熱巴在《三生三世枕上書》中再度飾演天真活潑的鳳九,大眾的好評度似乎也沒有上一次高了。不少人覺得隨著膠原蛋白的流逝,她本來就立體搶眼的五官更加突出,再扮可愛難免有一種違和感。
佟麗婭和迪麗熱巴的案例其實是所有明豔型女星在當下的娛樂大環境中都會遇見的共性問題,要麼去演並不合適自己的「傻白甜」,要麼被市場與流量邊緣化,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她們又該如何去突破這種桎梏?本文將對此作出一些探討。
資本與用戶共同製造主流審美
明豔型女演員逐漸失去位置
說起明豔型女星的「巔峰時代」,不可不提上個世紀電影市場正處於「黃金期」的香港,各有千秋的風情美人層出不窮,用一個個經典角色驚豔了時光。例如李嘉欣、關之琳、鍾楚紅、張敏等等,都是五官精緻容貌豔麗大氣,不可方物。
新世紀以後,香港電影進入了「瓶頸期」,反而內地的影視產業開始飛速發展,造星能力不斷提升,市場上開始湧現出各種風格的女演員,明豔型的也佔比不少。例如寧靜、陳好、蔣勤勤、範冰冰等等,她們有的人在作品與口碑上深入人心,有的人在流量上一騎絕塵,成為了這一階段女星中的代表人物。
直到2012年左右,以趙麗穎、楊冪為代表的「85花」逐漸上位,擁有了自己的代表作與「國民度」。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我們可以發現在女演員特別是流量花旦中,嬌憨可愛、清純無害的類型成為了絕對的主流,明豔大氣型的屈指可數,正在被不斷邊緣化。甚至像迪麗熱巴這種已經成為了流量小花的,也會主動去弱化這一特質,這究竟是因為什麼?
首先,在東亞文化的語境中,清純、白、瘦、幼一直是男性群體中的主流審美,因為可以顯示出女性溫馴、乖巧的一面,易於激發他們的同情心與保護欲。而對於女性群體來說,明豔型的外貌雖然精緻搶眼,但卻因為自帶強勢的攻擊性,很難不給同性帶來潛意識中的「危機感」與比較心理。所以無論是在同性還是異性群體中,明豔型女星的觀眾緣都是相對比較弱的。
另外,近年來市場上的主流題材與角色也對明豔型女演員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限制。隨著網際網路與社交媒體的普及,90後~00後這些主流觀劇群體能夠更及時的對劇集內容作出反饋與建議,粉絲和觀眾的選擇開始對資本與市場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年輕女性用戶不但對青春、甜寵劇的接受度非常高,也更喜歡看到接近普通的自己,有親和力,能產生代入感的女主角。
對於製作公司而言,相比女性角色更加複雜的現實主義題材,青春、甜寵題材不僅在創作上難度更低,內容上也不容易觸碰到審查的紅線,所以它們也非常樂於配合受眾的需求不斷生產該類型的作品。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各類型女演員的需求量將會圍繞著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最終少女感強、天真可愛的女演員形象成為了主流。
要麼削足適履
要麼甘當配角
縱觀當下娛樂圈中知名度比較高的明豔型女星,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種是為了迎合市場趨勢只能「削足適履」,被「傻白甜」型的角色所桎梏,沒有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戲路。最有代表性就是迪麗熱巴、張天愛與佟麗婭。
迪麗熱巴的顏值可以說即便放在各有特色的流量小花當中,也是非常搶眼的存在。帶點異域風情、精緻立體的五官,豐纖適度的曼妙身材,這些特質決定了她更適合帶有一點「御姐」氣息的角色。比如說《克拉戀人》中的高雯,外在颯爽靚麗,內裡卻中二、大條、神經質,人設有厚度也有「反差萌」。
可惜或許是為了削弱外型帶來的攻擊性,迪麗熱巴的戲路在「高雯」之後就徹底固定在了「傻白甜」。如果說「鳳九」還能看出幾分可愛,那麼豆瓣評分3.0的「李慧珍」就只能是災難了,為觀眾展示了「擠眉弄眼,刻意裝天真爛漫」的尷尬表演。
張天愛則是在憑藉《太子妃升職記》中「攻氣」十足又豔若桃李的形象一夜爆火之後,漸漸的放棄了這條具有高辨識度的路線。在去年的作品《鱷魚與牙籤鳥》當中,角色人設徹底跳進了「傻白甜」的套路,幾乎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佟麗婭也是同理,當年《母儀天下》中的趙飛燕可謂是傾國傾城,回眸一笑百媚生,在很多網友心中的古裝美人榜單上都有一席之地。結果《完美關係》中行事幼稚,「聖母心」時常拖後腿的江達琳讓她徹底「翻車」,活潑天真的職場新人人設既無法突出佟麗婭的美貌,也不能與她本身的氣質相契合,是以從開播到現在一直吐槽聲不斷。
列舉以上這三個案例並非是說這些女演員沒有演技,只是她們的演技還並不足以駕馭和自己外形、氣質不那麼相符的角色。偶像劇中的「傻白甜」女主雖然經常被人詬病單一無聊,但也不是一定會給演員招來惡評,有一些天生可愛掛的女演員演起來就會非常有說服力。明豔型女星如果非要向這條路上靠,不但不能發揮優勢,還反而暴露了自己演技上的缺陷。
第二種是選擇不迎合市場,後果就是接到的大部分角色都是反派或者是配角,哪怕有正面角色也不如反派記憶度更高,代表人物是李純和王鷗。
這兩位女演員的外貌都呈現出了鮮明的攻擊感和凌厲感,「御姐」氣質十足。出道以來,李純出演的大多都是類似於《慶餘年》中的司理理、《新世界》中的柳如絲這種既妖嬈嫵媚又心機過人的女性角色,戲路上幾乎已經被定型,缺乏形象正面的女一資源。
而王鷗憑藉在《偽裝者》中對手段狠辣的汪曼春的精準演繹,走進了主流觀眾的視野,之後她為了擺脫「蛇蠍美人」的標籤選擇在戲路上慢慢轉型,放棄豔麗感走向爽朗、大氣的風格。可惜轉型後的角色無論是《芝麻胡同》中的牧春花還是《諜戰深海之驚蟄》中的張離,影響力和觀眾口碑都不如從前,反而是《明星大偵探》中豔光四射的「歐茉莉」給網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常被提及和誇讚。
靠業務能力說話的人才有資格不打「討喜牌」
上文通過分析這些明豔型女星的作品,我們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她們在演藝圈中的生存環境是非常嚴峻、不友好的,本來與自己外形、氣質契合的角色就有限,還要擔心太有攻擊性影響觀眾緣。那麼該類型的女星又該如何走出這種桎梏呢?其實不妨向「前輩」們取一取經。
曾幾何時,範冰冰因為嫵媚美豔的外貌幾乎是娛樂圈中大眾好感度最低的女明星之一,各種緋聞與流言四起。為了扭轉局勢,宣傳團隊開始打造「獨立女強人」人設,讓她成為了國內第一個印上「攻氣十足」、「爺們」標籤的女藝人,隨著「範爺」這個稱號流傳開來,範冰冰的形象也開始迅速正面化,並收穫了一大批女粉絲。
所以,明豔型女星想要提升觀眾緣,完全可以選擇適當的營銷劇外人設。只要讓大家看到與外在的距離感完全不同,充滿「反差萌」的另一面,好感度就會直線上升。當然這種營銷也要注意尺度與內容,比如迪麗熱巴曾經的「吃貨人設」就因為完全不符合女明星的客觀條件,再加上「暴飲暴食能夠減肥」的無邏輯發言,不但不能提升好感度還會起到反作用。
當然,劇外人設的幫助只是「錦上添花」,一個演員立足的根本還是「好演技」。不少明豔型女星之所以只能在不適合自己的「傻白甜」偶像劇裡打轉,一是為了流量熱度,二是隨著年紀漸長,她們的演技卻還是在「原地踏步」,沒有大幅度的提升。這就導致了雖然撒嬌賣萌扮可愛的違和感已經越來越強了,但人設更複雜、更厚重的「御姐型」角色一般只會在現實題材作品裡出現,毫無疑問這類劇集的演員競爭要更加激烈。這些女星的演技又很難HOLD住角色與孫儷、閆妮、姚晨等中生代實力演員PK,所以只能卡在尷尬期難以轉型。
總而言之,明豔型女星如果想要突破限制拿到更適合自己的角色,只能不斷的磨練業務能力。例如陳好和寧靜,都曾經把美豔的氣場在角色中發揮到了極致,令觀眾難以忘懷,畢竟能靠專業說話的人,打不打「討喜牌」都無所謂。
雖然在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下,甜美可愛系女明星仍舊佔據著絕對的主流,但是時間久了,不少出現審美疲勞的觀眾也開始懷念起了明豔美人們「美而自知」的強大氣場。「百花齊放才是春」,「美」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的、多元的,同樣,我們對女性角色的需求也應該是多面的、張力十足的。
隨著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劇的崛起,觀眾的審美品位與接受度不斷提高,年輕受眾的口味不會永遠停留在甜寵、青春劇上。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整個行業會變得更加包容更有活力,我們將會看到更多非「傻白甜」、立體豐富的女性形象,明豔型女星的生存空間也會變得更加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