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優衣庫遭瘋搶 無印良品卻越賣越涼?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吳曉波頻道

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兩種命運,對中國本土的企業家具有很生動的啟迪價值。

中國是一個消費能力極強的國家,所以很多外資品牌在21世紀初就瞄準了這個巨大的市場。

十多年前,有兩個日本的連鎖品牌前後腳進入了中國,一個是優衣庫,另一個是無印良品。

十多年過去了,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命運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不同。

01

優衣庫是2002年進入中國,在上海的淮海路開了第一家店。然而到2005年,它在中國開的9家店全部都是虧損的。

這讓創始人柳井正非常苦惱,他曾經多次來中國調研,最終確定了「快時尚」戰略。

「快時尚」戰略,簡單來講,就是利用供應鏈的優勢保持產品的快速迭代,同時在保證品質優良的前提下,將價格保持適中的水平,讓普通的城市青年都買得起。

與此同時,優衣庫發揮大公司的優勢,進行跨界合作。

從2006年開始,每年春季優衣庫都會在T恤這個普通的品類上進行各種跨界合作,讓一款普通的T恤表達出獨特的審美價值主張。

比如去年,它與暴雪娛樂公司合作,把《魔獸世界》《守望先鋒》《爐石傳說》《星際爭霸》這些廣受年輕人喜愛的遊戲元素,印在了自己的T恤上。

而今年,優衣庫又跟藝術家KAWS聯名出了一款T恤,上架幾秒鐘,就被中國消費者搶空了。

可以說優衣庫這種「快時尚」的主張和跨界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優衣庫在中國開出了660家店,中國市場是除日本本土市場外,成長最快的海外市場。

02

無印良品在中國開的第一家店是在2005年,也是在上海。

跟優衣庫不同的是,無印良品從進入中國的第一年起,就受到了一線文藝青年極大的歡迎。到2016年,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店面超過了200家,營收達到3075億日元。

但是2016年以後,無印良品在中國突然陷入了泥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到2018年的第二季度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主要的原因是,在過去幾年的消費升級中,中國出現了一批具有網際網路屬性的嚴選品牌,比如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等。

這些品牌在產品的設計和包裝上直接對標無印良品,但性價比卻要高很多。於是,原本屬於無印良品的消費者被分流了出去。

如果從性價比的角度而言,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明顯出現了錯誤的產品定價策略。

比如,同一款收納箱在日本賣53元人民幣,但在中國卻要賣90元人民幣;同一款橡木餐桌長凳在日本賣2288元,但在中國卻要賣3900元。一般來說,無印良品商品的日本定價是中國定價的5-6折。

在品牌、品質和價格三者之間,今天的中國年輕消費者會做出非常理性的選擇。

因此,從2016年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這一輪的消費升級浪潮中,發展反倒陷入了停滯。

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無印良品直接採取了最簡單的措施——降價。從2015年底至今,無印良品先後對不同品類進行了降價,一共降價了11次,平均每次降價20%。

要命的是,這11次降價非但沒有拯救無印良品的銷售額,反而破壞了它在消費者心中的高端形象。這讓新中產不願意為它買單,低端消費者也猶豫不決。

根據無印良品今年一季度的財報,它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9%。

03

不久前,我碰到一位日本的百貨零售專家,有30多年從業經驗的他,很感慨地跟我講,有些日本企業在中國犯下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誤把中國看成了三級市場。最好的商品放在日本賣,其次賣到歐洲和美國,再其次賣到中國,這個策略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愚蠢的。

第二個錯誤,是直接把在日本成功的市場營銷策略照搬到中國市場來。然而,今天中國的新中產消費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審美主張。

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兩種命運,對中國本土的企業家具有很生動的啟迪價值。

相關焦點

  • 為何優衣庫遭瘋搶,無印良品卻越賣越涼?
    為何優衣庫遭瘋搶,無印良品卻越賣越涼?  跟優衣庫不同的是,無印良品從進入中國的第一年起,就受到了一線文藝青年極大的歡迎。到2016年,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店面超過了200家,營收達到3075億日元。  但是2016年以後,無印良品在中國突然陷入了泥潭,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到2018年的第二季度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無印良品的涼
    優衣庫定位優質、低價、百搭,強調高性價比。只生產基礎款的衣服,款少易於量產、資源集中,最大限度減少中間環節。 有人評價無印良品賣的是秋衣秋褲,實際上早期的優衣庫和無印良品是一種風格,單色調的基礎款在經濟停滯的日本賣的很火,在歐美市場卻遭遇冷落,歐美人更喜歡追求時尚。
  • 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重挫「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小米的冬天還有多遠?
    無印良品去多了,許多人會漸漸生出一個疑問:到底和優衣庫什麼區別?事實上,當人們帶著「文化」的眼光看無印良品,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它當作「極簡主義」的典範;當人們摘掉「文化」的眼鏡看無印良品,猛然發現它和優衣庫其實沒什麼不同。近期,關於「無印良品或將兵敗中國」的傳言四起。
  • 優衣庫VS無印良品:一個攢足了勁要「擴張」,一個正在走下神壇
    那麼,無印良品近日經歷了什麼?而順勢擴張的優衣庫又做對了什麼?01無印良品變「涼」品 轉行賣菜艱難轉身從3月開始,無印良品在生存的道路越走越艱難,先在美國的所有門店均因疫情原因而關閉;而後美國子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更是在
  • 無印良品「破產」、優衣庫持續擴張,重新認識產品為王!
    零售品牌:賣服務還是賣產品? 優衣庫和無印良品二者同質化的品牌屬性,讓人很難將其拆分討論,並列與對比的分析法然而更適合這兩個兄弟品牌。 相比無印良品如今中國市場的200多家分店,優衣庫以絕對性的700多家優勢獨佔鰲頭,當初認為品牌門店在精而不在多的受眾在如今其利潤持續下跌,破產清算後消失無聲。 一,品牌烙印下,造就的消費認同偏差感。
  • 無印良品,涼了?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產品質量問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
  • 無印良品門可羅雀,誠心道歉的背後,卻是質量問題接連不斷
    實際上,這樣的門店最早傳入中國的卻是一家來自日本的品牌,叫做無印良品。但是在中國品牌不斷湧現之後,無印良品還能佔據多少市場呢?從2018年無印良品的銷售情況來看,東亞市場的銷售額為1200多億日元,而在中國的銷售額則為750多億日元。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無印良品在東亞地區銷售額的一半。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同為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時不時霸佔熱搜,無印良品則各種安靜低調,難得上一次熱搜,竟然是因為商標侵權敗訴……質樸到有點「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象徵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零售業遭疫情重創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財經天下) 零售業遭疫情重創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劉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一家零售巨頭在美國「倒下」了。  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周五表示,受疫情大流行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業務受到重創,目前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並計劃永久關閉部分不盈利店鋪,但此舉並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據悉,該公司在破產申請中列出的負債高達6400萬美元。  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是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日本零售公司。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而此時的日本也遇到了經濟發展的瓶頸,越來越多日本人開始選擇簡約、環保、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以無印良品、優衣庫為代表的一系列與歐美式的大logo、滿身logo、誇張設計相反,價格也更加親民的品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股潮流。有趣的是無印良品與優衣庫雖然在品牌調性、性價比甚至是部分品類等方面十分相似,但從後續發展來看,他們代表著兩類品牌。
  • 無印良品下沉賣菜,能否重拾年輕人的歡心?
    「無印良品也要賣菜了,以後再也不能稱『無印良品風』了」,一位顧客如此調侃。近日,無印良品官宣將在上海瑞虹天地開設中國首家生鮮店,屆時門店將有一半的面積用來賣生鮮,包含鮮魚、精肉、水果、蔬菜等4000餘種產品。 很多消費者難以想像,如果一半場地走冷淡風,一半場地要去接地氣,風格上是不是會太割裂?
  • 無印良品美國公司申報破產,優衣庫多店停業,服裝行業洗牌加劇
    兩天時間,日本兩家服裝零售巨頭優衣庫、無印良品先後宣布業績下滑,而無印良品美國公司已經謀求破產保護。從巨頭到中小零售商,今年的服裝行業遇到了特別大的挑戰。公告:無印良品美國公司進入破產程序7月10日,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宣布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所以這次就來探討,最近話題熱度最高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MUJI),去分析國內看待它的角度,是出現了怎樣的誤區與錯覺。01市場上歌頌無印良品的文章已經泛濫了。所以我既然寫它,便是為了還原無印良品很多不為人知的背後真相。這些結論,來自於我通過跨學科和跨角色演繹後,發掘的真相。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沒有秘密-虎嗅網
    岡田清常常來中國,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無印良品前執行董事。20世紀80年代,岡田作為商品開發擔當,參與了無印良品的成立。>創立之初,無印良品提出的口號是「有理由的便宜」。放眼今天的世界,ZARA、優衣庫、宜家、711便利店……做得好的零售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全是SPA模式,而其中,無印良品的品類跨度最大,覆蓋了食品、服飾、日用雜貨,既開餐廳、經營酒店,也設計房屋改造,去年還在大阪開出全球最大生鮮賣場。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是什麼意思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原因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這是無印良品在全球的商業探索記錄。也是中國近20年消費升級的浪潮縮影。美國破產保護,中國「賣生鮮」中國生鮮已發展為一個億萬體量的行業,今年10月下旬,在生鮮這條擁擠的賽道上迎來一位新選手—無印良品,其宣布,MUJI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將在中國實行,其中國內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並計劃於2021年正式營業。
  • 為什麼名創優品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
    直到最近,這家「遠看像無印良品,近看像優衣庫,仔細看原來是中國製造」的十元店正式上市,才揭開了神秘面紗:2020財年,名創優品淨利率達到10.8%,居然超過了同期的無印良品、優衣庫、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一系列著名連鎖零售門店
  • 為什麼名創優品的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
    名創優品賣的小商品超過8000個SKU,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紡織品、包袋配飾、美妝工具、玩具系列、彩妝、護膚洗護、休閒食品、香水香氛、文具禮品等11個品類。其中中國區超過95%的產品零售價格低於50元人民幣。名創優品的定價和策略,就是跟淘寶白牌相比,質量更好、顏值更高;跟無印良品比,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