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做領導?

2021-01-14 正和島


他們覺得自己是典型的內向型,在公共場合會感到焦慮;也有人說內向性格特徵在當下總是成功的阻礙。實際上,外向和內向不是割裂二分的。卡爾·榮格說過,世上絕沒有一個純粹的內向的人,或者一個純粹的外向的人。如果這樣的人存在的話,那麼他會在精神病院裡。人的心理複雜,不是每個行動選擇都可以用外向、內向的性格詮釋。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蘇珊·凱恩關於「內向性格的力量」的 TED 演講。正確認識內向,發現內向性格特徵在現代社會中的競爭力,希望能夠幫助到那些因為自己「不夠外向」而焦慮的朋友。

來 源:TED演講


當我九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去參加夏令營。我媽媽幫我整理好了我的行李箱,裡面塞滿了書。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因為在我的家庭裡,閱讀是主要的家庭活動。

聽上去你們可能覺得我們是不愛交際的,但是對於我的家庭來說這真的是接觸社會的另一種途徑。野營時,老師把我們集合在一起,教我們學會「噪音,喧鬧,我們要變得吵一點」這樣體現露營精神的慶祝口號。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變得吵鬧粗暴,但我還是和大家一樣歡呼口號,為了表現得合群。我盡了我最大的努力,但我只是想等待可以離開吵鬧的聚會去捧起書的那一刻。


但是當我第一次把書從行李箱中拿出來的時候,同學就走過來問我:「為什麼你要這麼安靜?」安靜是我們的露營口號「喧鬧」的反義詞。當我第二次拿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滿臉憂慮地向我走了過來,接著她重複了關於「露營精神」的要點,並且說我們都應當努力去變得外向些。於是我只好把書放回行李箱,整個暑假都沒有再打開。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這樣的故事發生過很多次,每次都在告訴我出於某種原因,我的寧靜和內向的風格,並不是正確道路上的必需品,我應該更多地嘗試一個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內心深處感覺這是錯誤的。為了改變這種偏見,我們需要真正了解「內向」到底指什麼。


內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對於社會評論的恐懼。內向更多的是,你怎樣對於刺激作出回應,包括來自社會的刺激。心理學博士 Perpetua Neo 曾從腦化學物質角度比較內向者與外向者。相比於外向者,內向者的多巴胺閾值敏感性更低。多巴胺閾值越低,人就越容易感到亢奮。也就是說,內向者對社會刺激更敏感,而外向者需要強度較高的刺激才能精神亢奮。


另外,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在社會場景下所採取的神經通路是不同的。內向者的神經通路被稱為長乙醯膽鹼通路,這就意味著外部刺激能在內向者的大腦中經過更多的區域。其中一個就是右額葉島皮層,就是大腦中勘測錯誤信息的部分。內向者可以注意到各種細節,因此他們可以很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另一個部分是大腦額葉,負責評估結果的區域。這就意味著內向者的大腦十分忙碌,他們總是在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發表言論之前,他們更加傾向於從自身的長期記憶裡提取信息避免說錯話。


因此,內向的人最能感覺到他們的存在感,即使在獨處的情況。當他們存在於更安靜的,更低調的環境中,這往往是他們精力最充足、最具有能力的時候。


但實際情況是,原本內向的人為了獲得社會與大眾的肯定,強迫自己積極地與其他人溝通,踴躍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很努力把自己活成一個外向的人。


但其實當內向的人接受太多社交刺激,無論是在團體中,還是嘈雜的環境下,他們的神經系統很容易就會不堪重負。所以說,內向者想要把性格天賦發揮到最大化,一個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自我激勵機制和環境。


事實上,歷史上一些有改革能力的領袖都是內向的人。舉一些例子,埃莉諾·羅斯福、羅沙·帕克斯、甘地,這些領袖都把自己描述成內向、說話溫柔甚至靦腆的人。他們雖然站在萬人矚目的聚光燈下,但他們經常渾身上下都顯得無所適從。而這恰恰是一種屬於他們自身的特殊力量,因為人們都會感覺這些領導者同時是掌舵者,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指揮別人,抑或是享受眾人目光的聚焦。他們處在那個位置因為捨我其誰,因為他們行駛在他們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同時,那些擅長延展思維、提出創造性想法的人,往往有著極為顯著的偏內向痕跡,這是因為獨處是誕生創造性思考的關鍵因素。 

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右一)

因此,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選擇自己一個人漫步在小樹林裡,而斷然拒絕了晚餐派對的邀約。幽默兒童作家西奧多·蘇斯·蓋澤爾(Theodor Seuss Geisel),更多時候以蘇斯博士的名號知名,在房子後一座孤獨的束層的塔形辦公室中寫作。他害怕和那些讀過他的書的年輕孩子們見面,害怕孩子們本期待見到和藹愉快的聖誕老人一般的作者,但卻因發現他含蓄緘默的性格而失望。


賈伯斯的合作者——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phen Gary Wozniak)發明了第一臺蘋果電腦,他當時正一個人獨自坐在惠普公司的機櫃旁。在《史蒂夫·賈伯斯傳》中,作者 Walter Isaacson 對沃茲的性格描述是內斂不擅長社交但為人忠厚。而正是這個勤奮苦幹型的技術男翻開了個人電腦歷史嶄新的一頁。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獨處是他們賴以呼吸生存的空氣,獨立思考是他們的力量所在。他們在獨處中放飛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在社群共處中為了迎合其他人的看法而處處侵蝕自己的想法,做出身不由己的行動。

現代學習工作環境中的挑戰與調整


在現在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中,內向者面臨尤甚以往的偏見和挑戰。學校、工作單位這樣重要的體系往往都是為性格外向者設計的。在學校裡,甚至像數學和創意寫作這些需要依靠個人閃光想法的課程,也以團隊協作的形式組織。那些喜歡獨立思考的孩子常常被視為「局外人」。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們工作的地方,在寬闊沒有隔間的辦公空間中,我們總是暴露在噪音和同事的凝視目光下。而當談及領袖氣質時,內向的人總是按照慣例從領導的位置被忽視了。


但其實內向性格在現代學習工作體系中也可以發揮重大作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這項研究表明內向的領導相對於外向的領導而言總是會生產更大的效益。因為當他們管理主動積極的僱員時,更傾向於讓有主見的僱員去自由發揮,反之外向的領導就可能不經意間讓所有的事務上都有自己想法的印跡,這使有主見的員工的想法不會很容易地在舞臺上發光。現在沒有誰能夠說,社交是不重要的。並且我也不是想呼籲,大家廢除團隊合作模式。科學和經濟領域巨大的複雜難題,需要人們強有力地團結起來,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我想說,越給內向者讓他們做自己的自由,他們就做得越好,會想出獨特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我想給你們留下三條對行動有幫助的建議,獻給那些觀看我的演講的人。


人們聚到一起,並且互相交換著寶貴的意見。這是很棒的。但也要懂得道不同不相為謀,有些決定註定要一個人完成,而不是去努力合群。我們需要更多的隱私和更多的自由,還有對於工作本身的自主權。在學校裡也是同樣的,我們當然需要教會孩子們如何一起學習,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教會孩子們怎麼樣獨立完成任務。這對於外向的孩子們來說同樣是極為重要的,他們需要獨立完成工作。因為從某種程度上,這是他們深刻思考的來源。



我並不是說,我們要跑去小樹林裡建造我們自己的小屋,然後不再和別人說話。我是要說我們都可以堅持去去除一些障礙物去除外界不必要的幹擾,然後深入自己的大腦、思想,時不時地再深入一點。



好好看一眼你的「旅行箱」裡有什麼東西。也許你會像我一樣,在喧鬧的露營中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堆滿書的旅行箱,這沒有問題。但希望偶爾你們也可以打開「旅行箱」讓別人看一看,因為這個世界需要你們,需要你們身上所攜帶的特有的品質,你的安靜、獨立和思想深度,同樣有感染他人、改變生活的力量。


排版 | 豬悟能  

審校 | 葉開甫   主編 | 葉正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做領導?
    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變得吵鬧粗暴,但我仍然像所有人一樣為這個歡呼口號,以便表現得合群。我已經盡力了,但是我只是想等待那一刻,我可以離開嘈雜的聚會並拿起書。但是當我第一次從行李箱中拿出來書的時候,同學過來問我:「你為什麼這麼安靜?」安靜是我們野營口號的反義詞。
  •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
    美國曾經一項研究發現,性格內向的人也許結交不是很廣泛,但他們在工作上卻有著外向之人無法企及的長處,而且,在職業發展中更容易成功。 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謬談,因為在大多數人眼中,成功人士,一般都能言善辯,能說會道,臨危不懼,面對大眾款款而談,那就代表必然的成功嗎?
  •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答案竟是···
    外向的人更容易受歡迎,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但是,內向的性格從來都不應該被否認,內向也從來不是成功的阻礙。相反,在某些重要的工作領域,更適合內向的人去做。內向≠害羞而是接受和處理刺激的方式不同當我九歲的時候,第一次去參加夏令營。
  • 職要有你 |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答案竟是···
    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變得吵鬧粗暴,但我還是和大家一樣歡呼口號,為了表現得合群。我盡了我最大的努力,但我只是想等待可以離開吵鬧的聚會去捧起書的那一刻。但是當我第一次把書從行李箱中拿出來的時候,同學就走過來問我:「為什麼你要這麼安靜?」安靜是我們的露營口號「喧鬧」的反義詞。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當領導嗎?分析太精闢了
    也就是說,領導真的沒有那麼重要,看看你的企業,一個貓狗當經理,企業就運行不好了!老闆讓他一無所知的姐夫當主管。 正是因為運行良好的機構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領導和組織職能,所以領導角色中的人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我敢說,一般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甚至一些高級管理人員,肯定不是他們部門中最有能力、最適合領導的人!
  • 為什麼說內向的人更適合做銷售和高管?這3個原因,很現實!
    再比如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他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也是只專注於產品的研發,現實之中也是一個性格靦腆的人,不善於女生交往,而他就是被譽為BAT中的二馬之一。內向性格的人並非不擅長與人交流,而是不喜歡。
  • 內向的人適合做HR嗎?答案在這裡
    案例我是一個慢熱型的人,跟不熟的人沒什麼話題,但我現在的工作要公司各個部門打交道,我也不會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去邀功。我感覺是不是性格內向的人,不適合做HR。請問我該不該堅持下去?答:內向的人,在與人溝通的主動性和人際關係的處理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但內向的人可以做HR,而且還可能比外向的人做得更出色。為什麼內向的人會感覺自己不適合做HR呢?這是性格使然,我不得不承認。內向人的特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通常用來看外面的世間萬物,而內向的人會常用來看自己的內心世界。在走往內心世界的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 內向的人適合什麼工作?這20種工作比外向的人更適合!
    看似不善於社交的人,並不代表不能社交,也不代表社交能力弱。  內向的人分四種:只喜歡和熟人一起玩的人;充滿想像力和創意懶得社交的人;不喜歡在人多地方出現的人;大家不愛和他玩,導致被動內向的人。  其實,內向與外向,都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的,現在也有許多的工作非常的適合內向的人去做,外向的人還做的不一定比內向的人好。
  • 很多人說內向的人適合做銷售是真的嗎?
    另外呢,女孩子內向呢,總是會說這個女孩子性格真好啊,有一種賢惠文靜的那種感覺,但是實際呢,這種女孩向來呢老實歸老實,實際上潛力股,而且非常大,很有思想,比如說一到這個大學期間,能夠展示自己的時候呢,這種女孩一定會爆發,發揮到極致!所以小編在此要說呢,千萬不要小瞧這個內心的人,往往這樣的人思路很是清晰明確,所以呢,內向的人適合做銷售。
  • 科普 | 內向的人不適合喝咖啡??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下午的會議很重要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當領導嗎?你需要提升這3方面的能力
    一個人適不適合做領導,和性格內向沒有直接關係。馬化騰就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很少參加一些商業活動和騰訊的產品發布,也很好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但他曾掌管著騰訊幾千億的商業帝國,難道他不是一個好的領導嗎?
  • 內向的人不會輕言放棄,容易成為高管!內向者的4大優點
    更別說面對頂頭上司,老闆們有時會委婉地說:「你好像比較慢熟哦」,有時則是直言:「你怎麼不像某某一樣去跟人家哈啦呢?快去!」會議中會因為不喜歡在大家面前快速表達想法,而顯得沒意見;突然被叫到比被忽略還慘,有時遇到好心人做球給你,問:「要不要分享一下你的看法?」仿佛所有的聚光燈「啪」一下都打到身上,你只會腦袋一片空白,聽到心臟加速跳動的聲音,渴求哪個人趕快來結束這漫長而難熬的寂靜。對內向者來說,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挑戰;職場上,對內向者的誤解更是不勝枚舉。
  • 「內向」馬化騰適合做什麼生意?沒人脈做到「打工是不可能的」
    #聊聊生意經#性格內向和沒人脈與做生意並不矛盾生意相對好做,而且人流量不用愁,商業區的這類生意在三四線城市都能有很好的收益。生活中很多時候最後一公裡才是商業的必爭之地,這類生意一定要選對場景,選好你的位置,內向的你只需要維護好附近的環境,保障機器能夠正常的運作和定期的補貨。這份收入肯定會比打工好,人群也是從兒童到青年只要選對地點絕對穩賺不賠的!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朋友嗎?
    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很多內向的人對他人都保有很深的戒心,在人多的場合他們並不能感到安全,反而非常不適,只有獨處的時候才感到安全和舒適。當內向的人遇到問題時,他們一般不願意打擾別人,總是自己默默的承受。那麼,內向的人適合做朋友嗎?
  • 內向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
    很多內向的人會表現的很敏感,他們不喜歡與外界接觸,他們更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待著。當他們去參加一些大型的活動或者是在一些大型場所跟別人互動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很累。但是如果讓他們一個人在一個獨立的場所靜靜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讓他們一個人看書,一個人聽音樂,他們就會感到很舒服。
  • 內向的人適合職場嗎?你是內向的人嗎?
    內向的人適合職場嗎?內向的人並不是沒有優點的,職場上有很多工作需要的是心思細膩、觀察仔細、專注的人勝任的,這就是內向的人的優點。她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專注在一件事上,所以安靜。同時,她們的專注力和感官力也是最高的。
  • 內向型的人,如何在這個不友好的世界裡生存?
    有了智慧型手機,地圖冊和指南針是退休了,可你又會看到一個拿著手機,不停對著天空劃「8」字,以便讓手機上的指南針確定方向的人。黃吉米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但什麼叫「內向性格」呢?我們通常把那些比較沉默的、不太與人打交道的人稱為內向性格,把性格活潑開朗的人稱為外向性格。
  • 為什麼領導總是沉默寡言?不是性格內向,而是這4點原因
    當我在工作場所工作時,總是對一件事感到非常好奇,那就是為什麼領導在開會時可以說上幾個小時,但私下裡卻不怎麼說話,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領導者的性格都很內向?後來,當我自己走到管理崗位時,我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
  • 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領導的
    之前看過一則數據,在中國,內向的人佔比70%,也就是說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內向的人。在我們的認知裡,內向、不愛說話的人往往當不了什麼領導,只能老老實實的打一輩子工,很多內向的人因為有這樣一個認知,所以在明白自己內向之後就徹底斷了做領導的想法,真的只想打一輩子工了。
  • 性格內向的人總吃虧?這樣老掉牙的觀點可以翻篇了好嗎?
    內向這個詞從小就伴隨著我,也曾經認為大家對於內向的人總有偏見。小時候,我經常聽到爸爸媽媽為了我的內向而道歉,「對不起啊,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也不太叫人。」不幸的是,我身邊總是有別人家的孩子,媽媽會說,「你看看人家亮亮哥哥,跟小朋友們玩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