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
1
拜師收徒的要求
拜師學道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父母生我身,不能了我生死,師父傳我道,才能明世間理。
自己的師父(度師)即是自己的親師父,對於一個道派而言只能拜此門派一位師父。如果日後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後,又跑去拜人家當師父,則會被認為屬於不孝,每逢參學參訪,傳度授籙(全真則為冠巾受戒)之前也是須要徵求自己師父同意的。而作為師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師父,那就斷不可再收此人為徒弟了,只能收為學生。也就是拜先生。
道法講的是一個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師徒關係同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如睜眼投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個真正修行的人遲早是要遇到自己師父的,當機緣成熟師徒相遇,弟子的心總是有一些莫名的觸動,或悲嘆,或欣喜,或釋然,昂或傷感難以言表。
古代,一入師門,全由師父管教,父母無權幹預。可見拜師的重要性。
接觸了不少來道觀尋找機緣求法拜師的道友,在和他們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之前的拜師求法經歷,可以說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開支很大,付出很多,收效甚微。
下邊,一起了解道教拜師收徒有什麼要求,如何尋找「師父」以及拜師前一定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2
收徒八規
1、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遊戲,為徒虛名者不收。
2、心不逆,忤孝背義,悖負親長,叛辱家國者不收。
3、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
4、心不純,好求名利,蠱惑眾生,以術恣欲者不收。
5、心不善,不憐弱苦,害傷人物,行惡為非者不收。
6、心不定,輕浮狂妄,不待傳承,持竊道法者不收。
7、心不堅,不耐苦行,學而不修,虛耗光陰者不收。
8、心不固,學道不專,好參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3
道法十不傳
一、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義者不傳;
二、執迷不誤、言語輕狂、自以為是者不傳;
三、不尊師重道,誹謗道者不傳;
四、不敬師,不遵規守法者不傳;
五、心存邪念、貪財輕命、圖謀不軌之人不傳;
六、見色心動好淫樂娼者不傳;
七、無誠心誠信,與道無緣之人不傳;
八、不守秘密揭人隱私或洩露天機及道法者不傳;
九、心懷私念,不懂捨得之道,想不勞而獲之人不傳;
十、仇恨心重、脾氣反常者不傳。
4
道教拜師的注意事項
1、現在社會上很多「明師」,拜師需要理智辨別,初一、十五多到道觀裡走走,多了解總沒有錯。先多積善行德,有機緣的自會相遇,師父也要考慮我們的人品、德行才會收的。
2、道家講究正統傳承法脈,正統法脈需在宮觀大殿之上,經由拜師禮,開壇上祈上界並上表入道疏文,有了這個你才會得到師父及祖師爺的承認。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大家拜師去宮觀,而不是在社會上等著師父出現的原因。
3、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高道大德」也會被商業化炒作,雖然高人或許也隱藏其中。但拜師,是一件慎重的事情,相互多點時間相處多點了解,不要急於求成要結果。
4、道家中人也要學到一定的層次後,經他本人所屬的道觀或師父允許後,才能收弟子。所以,如果被自己看準的「師父」拒絕,也不必懷疑是自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