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結婚本是一件大喜事,不僅兩家人高高興興,就連來的賓客都喜氣洋洋的,一大堆人湊在一起就喜歡熱鬧,於是便有了一些結婚風俗。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什麼攔親酒啊,紅包喜煙,本意是想塗個喜慶,但是掌握不好尺度,大家的臉上都「無光」了。
貴州的一個接親現場火了,倒不是有多熱鬧,而是因為婚禮當天,新郎來新娘家的時候,不僅黑臉,還惱怒的踢翻凳子,摔掉捧花,洩憤的說道「這婚不結了」。
一般人都不會選擇在結婚這天搞事情,何況是新郎呢?本該喜氣洋洋的日子,怎麼搞這麼一出呢?原來啊,全是「攔親酒」的禍。
新郎官攜著伴郎和家人們,一大早上就去新娘家了,按照習俗,女方這邊總會出一些難題,為難一下男方。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男方感覺到娶妻不易,以後好好對待妻子。
男方趕到當地之後,看見兩排長長的凳子,每一個凳子上都有兩杯「白酒」,加起來幾十杯,新郎原地愣了一會之後,然後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他一把扔掉捧花,然後一腳踢翻凳子,凳子上的酒也撒到了地上,嘴裡還大聲說著「這婚我不結了」,周圍的人,也被新郎的舉動嚇傻了,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據悉,新郎的酒量不行,提前和新娘子打過預防針,但是,到了現場之後,卻看見滿滿兩排的酒,整個人都懵了,於是,新郎一怒之下,做出了以下舉動。
新娘也很委屈
新娘那邊的人說,後面的那些杯子,其實裡面裝的都是白開水,主要是走個形式,沒想過讓新郎喝完兩排的酒。
新娘的爺爺奶奶看見這樣的事情,當場落淚,心情十分複雜,畢竟新娘是他們從小帶大的。
新郎得知真相之後,也知道自己太衝動了,新郎也被家裡人拉了回來,和新娘家人道歉,最後,女方還是原諒了男方的舉動,婚禮繼續進行。
當地的風俗是,傍晚選吉時迎接新娘子,於是新娘子就被背出了家門,上了婚車,啟程到了男方家裡。
男方婚鬧被追趕
女方有「攔親酒」,男方有「婚鬧」,第二天到了男方家十分熱鬧,還有一群人起鬨婚鬧。
一群人追趕新郎,將新郎的衣服都扒了,新郎被追的在街上跑,但是新郎也沒有生氣,接受了這一切,態度比前一天好多了。
也不知道新娘來這邊,會受到什麼樣的婚鬧,想想就令人擔心。
「攔親酒」是當地習俗
貴州不少地方,自古以來就有「攔親酒」的風俗習慣,男方把酒喝完,才可以迎娶自己的新娘子,也可以讓來的人一起幫忙喝。
所以男方去接親的時候,也會帶一些酒量好的人助陣,酒杯數量大多是吉利數字,像是66、68之類的。
習俗主要是圖個熱鬧,一般都會「通融」一下,準備一些度數低的酒,亦或是涼白開和雪碧,也可以用啤酒代替,這樣面子上過去了,也不會太為難人。
對於這件事,網友也有很大的爭議,主要分為兩大陣營。
有人覺得新郎做的對:
「挺新郎,這個習俗就不應該存在,我要看見了那麼多酒,我也會生氣,脾氣上來了,哪能控制得住。」
大多數人覺得新郎做的「不地道」:
「這就是當地民俗,可以喝就喝,都是低度米酒,可以帶著親戚朋友幫忙,每人喝一點,不管怎麼說,直接踢翻凳子走人不對,太不給女方面子了。」
「實在不能喝的話,說好話,給紅包,還不能解決?這擺明了是沒把新娘和她家人放在眼裡,這樣的男人,不嫁也罷。」
還有人斥責新郎「雙標」:
「攔親酒發脾氣,後面的脫光衣服怎麼不發脾氣?那才是真正的低俗。」
大多數正常人,都非常反感婚鬧,但是不少地區,仍舊存在婚鬧的習俗,而且「鬧」的手法還非常的過分。
鬧伴娘、鬧新娘,非常不尊重人,讓人體面盡失,甚至脫新婚夫妻的衣服,將他們綁在電線桿上,十分的低俗。
建議大家積極抵制婚鬧,有些不當的行為,是不應該存在的,這並不是什麼「添喜」的行為。
兜媽寄語
每個地區都有當地的風俗,若是風俗習慣不同,或是接受不了對方的風俗,情侶之間可以提前溝通,商量出一個對大家都好的結果。
不提前商量,結婚當日發脾氣,反而失了體面,兩家人臉上都不好看。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