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點個雞煲,竟然連煲都送來了!」最近,林小姐在辦公室和幾位同事點了個雞煲,沒想到商家連沙煲都一起送來。記者調查發現,廣州點外賣送非一次性用品的商家不止一家,日料蓋飯和煲仔飯送沙煲、火鍋送電鍋等情況都有出現。那麼,送這種非一次性用具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必備配置」?這額外的支出是商家自負,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
本版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林茹彬
本版攝影/信息時報記者 胡瀛斌
點外賣送非一次性用具的商家不在少數
林小姐告訴記者,沙煲用保鮮膜包住,從袋子裡拿出來還很熱,大家都說,沒想到在辦公室能有像在餐廳堂食的感覺:「點快餐肯定就不是熱的,能是溫的就不錯了,沙煲的保溫效果很不錯啊!」大家一邊吃一邊都為商家贈送的沙煲點讚不已。吃飽後,林小姐和同事們又犯了愁,這個好幾斤重的沙煲要怎麼處理?扔掉又可惜,帶著一個砂煲下班擠地鐵公交又很不方便。經過商討,一位同事認領了砂煲,今晚帶回家給老人家煮東西:「吃飯的時候覺得有砂煲很好,吃完就覺得有點雞肋了。」林小姐有點遺憾地說。
在天河工作的謝女士最近也遇到同樣的事情。她和同事一時興起在外賣平臺點了個「送鍋套餐」的火鍋套餐,商家送了一個電鍋。只需插電,一頓簡易的火鍋就開始了。吃飽喝足後,這個電鍋怎麼辦呢?電鍋比較小,家裡有個三四口人就用不上了,帶回家也沒用。
喜歡吃日料的楊小姐告訴記者,她在辦公室的柜子裡存了好幾個做煲仔飯的砂煲,這都是她點日式蓋飯後留下的。「這些砂煲都挺好的,扔掉很可惜,我已經帶了一個回家,也送了兩個給同事。剩下這三個我先放著,看誰想要就送給誰吧!但送出去之前,我可能不太敢再點這樣的日式蓋飯了。」
記者調查發現,點外賣送非一次性用具的商家不在少數。
雞煲送煲,整煲配送是為保持食物質量
食通宵鮑魚雞煲主要供應晚市和宵夜的外賣配送,全部門店一天可以配送三四百煲雞煲。創始人劉竟發表示,他們從2016年開始就是「整煲配送」,為的是保持出品的品質和口感。他認為,外賣經過幾年的發展,消費者從青睞低價格的外賣,慢慢轉變為願意為高品質外賣買單,所以,他的目標放在了這一類的消費者群體上。而為了讓菜品保持剛出爐的高品質,劉竟發4年來一直堅持「整煲配送」。劉竟發說,這一個沙煲,可以儘可能保持出品的品質。當菜品準備好之後,廚師會加熱沙煲,再把食材碼進沙煲。由於沙煲溫度高,食物放進沙煲後還會處於如「啫啫煲」的狀態,在之後的配送過程中,沙煲溫度下降非常慢,送到客人手上還是「熱辣辣」的,非常新鮮。沙煲保持了溫度,也保持了出品的品質。劉竟發說,如果不用沙煲配送,食物冷卻下來後會「出水」,影響口感。而用沙煲可以讓「掛欠(濃稠的醬汁)」更加持久,保持沙煲的風味。
劉竟發說,沙煲整煲配送附贈的沙煲,成本每個大概6元,但沒有把這個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上,無論外賣還是堂食,雞煲的價錢是一樣的:「我們是賣雞煲不是賣這個煲嘛!」劉竟發笑著說。劉竟發說,整煲配送確實可以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好,但對於他們商家來說,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難,如沙煲的蓋子和沙煲在配送期間摩擦會有細碎的沙出來掉進食物裡,配送期間沙煲容易打爛等問題,他們都經過實踐後找方法解決。
劉竟發說,接下來,他們還會嘗試配送架子和燃油罐,讓食客可以體驗雞煲的精華:「傳統的雞煲吃到最後是加水煮開後放一個華豐面,這樣才不會浪費雞煲最精華的部分。如果沒有加熱的工具,就沒辦法吃到最後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在計劃嘗試配送架子和燃油罐,希望可以讓消費者吃到最正宗的雞煲。」
火鍋「送」鍋,日式蓋飯送沙煲
除了雞煲送煲,還有火鍋商家是送鍋。在外賣平臺上,一家叫「鍋sir時尚火鍋外賣」的店的頁面可見,該店有「送鍋套餐」和「無鍋套餐」。同樣是99元的套餐,「無鍋套餐」比「有鍋套餐」多了一份肉。由此可見,這家店的鍋嚴格來說並不是免費贈送的。即使如此,在頁面上「送鍋套餐」比「無鍋套餐」的月銷售量要高出50%左右。除了套餐裡送鍋,該店還可以單獨買鍋具,鍋具燃油等物品價格從10元到58元不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摩打食堂線下門店比較多,線上外賣也很受歡迎。如果消費者在外賣平臺點「赤焰帝皇蟹腳蓋飯」,就會收到一個用煲仔飯一樣的煲裝著蓋飯送過來。記者發現,在外賣平臺上點赤焰帝皇蟹腳蓋飯和在門店點單價錢出入不大,有套餐優惠甚至比堂食更低。
外賣附贈高價值餐具,羊毛出在誰身上?
商家附贈高價值餐具,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希望在云云眾外賣商家中脫穎而出,能成功被消費者選中。但這種做法是否能成功獲得消費者青睞?記者發現,食通宵鮑魚雞煲和摩打食堂兩家的單量都是月售幾百單。而鍋sir時尚火鍋外賣中,「送鍋套餐」只有幾十單。
張小姐表示比較接受食通宵鮑魚雞煲送煲,她認為,之前點過其他類似的餐食,都是用錫紙盒來裝。雖然也可以加熱,但沒有了「啫啫煲」的感覺。有沙煲的雞煲才是正宗的廣州雞煲,會特別有小時候的感覺。她也建議,商家可以回收沙煲:「我們住得近,如果商家可以接受的話,我們第二天可以順路把砂鍋帶回給他們,下次點餐的時候送個小菜之類的,他們減少成本,我們也有點優惠,這樣會更好。」
陳先生表示,他比較反感搭售行為,所以不會選擇類似「鍋sir」的產品:「說好是『送鍋套餐』,但實際上比『無鍋套餐』少了一個肉,也就是說這個『鍋』是我掏錢買的,就不是送的,用『送』鍋誤導消費者就讓我覺得有點不舒服。」
馮小姐則認為,食物用什麼裝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味道好。像摩打食堂送沙煲的蓋飯,她也點過幾次,頭一兩次也有把鍋帶回家,後來也是直接扔了。她認為,商家能想到用煲來送,是花了心思的,同時沒有增加消費者成本,消費者也很樂意。「但點外賣主要還是考慮口味和性價比,送不送煲並不在我是否選擇這家店的考慮範圍內。」
廖小姐則認為,點日料送煲顯得有點多此一舉:「日料的蓋飯本來就不是很熱的食品,送來的煲是很好看,但之後怎麼處理就很頭疼。扔掉可惜,帶回家又很麻煩,還不如直接用一次性餐具裝來得實際,也不至於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