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是伴隨我們成長中不可磨滅的印記,在九十年代後期由盛轉衰,而後更是接連出現巨星隕落,其中一位就是張國榮。
在他所演繹的角色裡耳熟能詳的數不勝數,書生寧採臣、武當弟子卓一航、青衣程蝶衣等等 等等。而Rick這個名字雖然不那麼響亮,但如果你看過《槍王》,那麼一定對他塑造的形象所驚嘆。
2010年,爾冬陞導演的《槍王之王》上映,片尾打上字幕:「懷念張國榮……槍王2000」,他指的是2000年張國榮出演的另一部電影:《槍王》。
《槍王》故事情節極簡,人物關係也極簡。差不多命案一出就知道是誰幹的,電影演到一半已經可以確定張國榮演的槍王必死無疑。如果不是張國榮來演,電影根本就不可能像這麼拍。有了張國榮,就成就了這樣一部神級另類電影。從沒有別的人或別的電影如此深刻細緻地表現反常和瘋癲。
哥哥出演了一個精神分裂的痴狂的天才!對。他是一個天才。一個因為太有才華而目中無人的天才。他說只有用槍殺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我知道哥哥的角色是瘋狂痴嗔還有抑鬱的。他的演出太真實,比真的還真。總是讓我有一種張國榮對這種人格有一種冥冥之中的潛質。我看他殺人的樣子眼裡的冷漠和輕狂執著,看到他猩紅的眼圈,他微微發顫失去血色的嘴唇,他漂亮的一字眉沒有了形狀。
這樣的他,讓我想到了1991《縱橫四海》裡面的阿佔。不知為何我會想到阿佔。一個浪漫風流俊秀,可謂是風華絕代。一個經過歲月的沉澱變成了一個對自己熱愛的事物有著絕對的執念的人。這樣的角色讓人看到了Leslie的成長。張國榮這樣的人,不知有多少人陪伴了20多年,看著他呵著他,看著他一部戲一部戲的變化。
《槍王》原本是港產槍戰片常見的雙男主的設置,張國榮演走火入魔的槍王Rick,方中信演同樣擅長射擊的苗志舜警官與他鬥法,兩個人的戲份差不多。方中信因為對手是張國榮,天天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給出最好的表演,最後仍然淪為面目模糊的陪襯。這個真的不是他的錯,實在是張國榮的演技炸裂。
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張國榮把自己的情緒和狀態推到了極限,從最開始的時候略自閉但笑容溫暖純真,中間開始殺人之後看上去既冷靜又瘋狂,到最後完全失控,看上去不知道多久沒睡,面孔灰黃浮腫,眼睛發紅,只為死亡亢奮,主動走向毀滅。
不得不說,真的被哥哥的表演驚豔到,雖跟《霸王別姬》裡頭的程蝶衣無法比擬,但阿力這個角色也是真的很棒。阿力這個角色在片中的狀態最後轉變為精神失常,被心裡那個魔鬼逼得崩潰的時候。哥哥抓得特別好,那個點就剛好,那個狀態真的很難,好像也不能這麼說。應該說那個狀態不難,但是把控到剛好那個點是真正的看功夫,少一點會覺得情緒不夠,多一點會覺得不真實,這應該也是看一個演員功力的地方吧。
有一段女朋友被冤枉抓了,他坐著靠在牆上地上全是子彈那一段真的很抓人。從正常一點點變成心裡那個魔鬼,然後掙扎痛苦,身體的兩個人在激烈鬥爭,拿槍放在頭上,到達最高點,瞬間變回來,好像語言形容不出來那個細節,就是看了會哇……那個年代,那個年紀,真的了不起,就是這種感覺。
這部電影其實讓我想起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人類永遠處於的失序的邊緣,但也只是邊緣。真正美麗的是在邊緣的舞蹈,千鈞一髮不過如此。
這部電影比起廣受讚譽的《蝙蝠俠》要來得好,更加細膩,而那種邊緣感也更加微妙和緊繃。《蝙蝠俠》塑造了一個二元對抗,這種對抗的視角無疑可以讓人在觀看中得到快感,但是那種表現在外的鬥爭所表現出的東西也只能是外在的,而《槍王》卻把那種要斷不斷的崩裂感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在每一次呼吸間,這會使得整體氛圍更加壓抑而喪失一種淺層的快感,但卻更加深入而動人。
我們以往看片子總能很順利的就站在正義的一方,很迅速的就找到站隊,而此刻在這部片子裡卻頻頻失誤,疑惑,迷茫如同片中人一樣漸漸地徹底迷失。不同於以往或對反派的同情,或欣賞,這一次完全是因為被帶入,自己有種深深的代入感,對於這個角色就好像是對自己的縱容。
所以我不得不說,沒有一個人會這樣的去演戲,他的眼神完全就是失控的,一個非正常人能有的眼神,神經質的抖動面部表情跟手指。然而殺人時又異常的冷靜,開槍時的興奮與專注,這一切無時無刻的不再說服你,這就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他所有經歷的一切糾結崩潰都具有震撼力,讓你相信人的內心就是可以這樣變化的,這一步步走來順理成章。你不會覺得他殺了那麼多人是需要被指責的,他是如此身不由已,就如同我們一樣,被他的表演所裹挾。
所以我會說這部片子是走心的,甚至讓人後怕,在眾多的港產警匪片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而張國榮的演繹無疑是靈魂所在,只是這樣的表演真的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