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中美貿易談判代表 傳8月會面

2020-12-16 時事看點

香港《南華早報》25日引述一名匿名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貿易談判團隊負責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方團隊共同領導人、貿易代表賴海哲可望在8月舉行正式會談,評估雙方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情況。

報導說,雖然中國過去幾個月已大幅提高採購美國農產品數量,但因新冠病毒疫情等因素,中方採購量距離貿易協議中承諾的數量仍有一段距離。分析家說,近來美中相互關閉對方領事館,加上其他爭端,可能破壞雙方在貿易方面的任何進展。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1月15日籤署後一個月生效,協議中規定雙方高層組成的貿易框架小組,每半年應舉行一次會談。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會議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讓雙方得以評估協議進展。但這名人士也說,若美中緊張關係導致此時會談意願不高,雙方可能會同意,賴海哲與劉鶴5月8日的電話會議,即已滿足貿易協議中每半年會談一次的條款。

今年以來,中美關係急速惡化,雙方爭端包括新冠病毒起源、貿易、香港、新疆、南海與意識形態等一系列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雖在年初吹噓自己在首階段協議中取得的成就,但近來態度改變。他23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說,雖然中國近來單日採購美國玉米數量破紀錄,也買了很多大豆,「但這份貿易協議現在對我的意義,已不如當初達成時」。

一位匿名北京政府顧問也認為,由於美中關係不佳,新一輪貿易談判不太可能進行,「貿易議題在中美關係已失去分量」。但他透露,中國經貿相關單位23日仍開會討論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如何增加從美國的進口量,「我們已經盡力買了,所以任何追加採購會有困難」。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彭捷寧表示,保持首階段協議動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並指中國今年在進一步向美企開放金融市場上有所進展。

獨立研究公司Plenum分析師說:「談比不談好,儘管可能只被當成例行公事。」

相關焦點

  • 拜登將任命華裔凱薩琳-戴擔任美國貿易代表
    凱薩琳作為民主黨的主要貿易顧問在美墨加貿易協定中與共和黨的萊特希澤領導的團隊談判更強有力的勞工條款,從而名聲大噪。"他們兩人在處理中國的不公平做法--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貿易問題--方面也有很長的歷史。"前白宮高級貿易談判代表克萊特-威勒姆斯認為。"凱薩琳的做法最有可能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如何利用WTO體系和聯盟向中國施壓,以改變行為。"
  • 香港《南華早報》宣布今年8月回歸數字訂閱模式
    7月27日,香港媒體《南華早報》於官網發布聲明稱,將於今年8月重新回歸付費的數字訂閱模式。聲明表示,成為訂閱用戶後,讀者將可以無限制訪問《南華早報》的新聞報導、評論、分析、深度調查等文章。《南華早報》總編輯譚衛兒在網站上稱,全面報導的成本很高,持續了百年的廣告模式已不足以支撐高質量的新聞。根據其網站顯示,截至3月該報線上平臺的活躍用戶有5000萬,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印刷版的讀者人數約為34.7萬。公開資料顯示,《南華早報》是始於1903年香港的英文報紙,過去百年來,南華早報一直是中國香港以至亞洲最具公信力的報章。
  • 傳媒湃|香港南華早報宣布今年8月回歸數字訂閱模式
    傳媒湃|香港南華早報宣布今年8月回歸數字訂閱模式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7-27 14:43 來源:澎湃新聞
  •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如何看待中美貿易|凱豐視角
    萊特希澤1973年畢業於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然後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的法律工作,在華盛頓的一些律師事務所擔任合伙人。他屬於共和黨,在80年代初期曾經短期在美國國會為共和黨立法工作做過議員委員會的幕僚長。在裡根總統任期內,他擔任過美國副貿易代表,參與了和日本的貿易談判工作。裡根總統任期結束後,他回到律師事務所執業,做了三十多年的國際貿易法律工作。
  • 《南華早報》:指責中國?美國還是先照照鏡子吧
    《南華早報》在1月7日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作者是《南華早報》美國分部負責人、評論員羅伯特·德萊尼。本文對中美大數據發展、相關技術的應用情況做了盤點後,指出了美國聲稱中國搞「大數據監控」的荒謬之處。
  • 香港媒體《南華早報》中文網站停止運作
    2016年9月9日,香港媒體《南華早報》英文網站以懸浮窗的形式發布公告稱,「由於整合資源的需要,南早及南早指南中文網站已停止運作。我們感謝大家過去的支持」。  9月10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登陸《南華早報》中文網網址後發現,該網址已直接跳轉至《南華早報》英文網站。  此外,多名現任和前任《南華早報》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該報中文網站已經關閉,今後將繼續在英文網站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 南華早報:私人造型師幫中國富人升級品味找自信
    南華早報:私人造型師幫中國富人升級品味找自信 2015-06-09 09:11:54來源:環球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2015年06月09日 09:11 來源:環球時報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一職的拜登曾經表示過,他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或將把矛頭指向中國不當貿易行為。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
  • 丁安華|讓他三尺又何妨:中美貿易協議的啟示
    以中國出口看,今年2月至8月美國市場所佔份額由13.6%升至19.0%(圖1);以美國出口看,二季度對華出口率先回升(圖2),出口中國市場的份額由5.2%升至8.0%,而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出口仍處於負增長區間。中美雙邊貿易在疫情困難時期的互相依賴,說明兩國在過去三十年構建的經貿關係具備相當韌性。
  • 【WTO證實澳大利亞已提起對中國申訴】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22日...
    文 / TIER2020-12-23 13:55:06來源:FX168 【WTO證實澳大利亞已提起對中國申訴】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22日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一證實,澳大利亞已就中國對其出口的大麥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提起申訴
  • 衝突的邏輯:從日美貿易摩擦看中美貿易爭端
    戴龍以日美彩電訴訟案、雪蟹進口卡特爾案為案例,分析了日本在不同歷史時期應對日美貿易摩擦和爭端的策略及成果。戴龍認為,日美貿易摩擦和爭端的解決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民間主導通過國內訴訟程序解決, 二是政府主導通過雙邊政府談判或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
  • 報業快垮了 香港南華早報為何還要做英文國際版?
    今年四月份香港《南華早報》卻發行了英文國際版。這是逆境求生中的被迫選擇,還是時代浪潮下的順勢而為?《南華早報》 國際版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於四月份創辦了國際版,以求充分利用世界對於中國日益增長的興趣來發展報業。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南華早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 支持多邊...
    來源:經濟日報4月2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在《南華早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慶祝聯合國「多邊主義和外交促進和平日」。世界經濟在不確定性中艱難掙扎,保護主義攪亂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損害國際貿易。霸凌行為破壞國際和平與安全,也讓挑戰更為嚴峻。面對挑戰,我們只有加強多邊合作,沒有別的選擇。小國需要多邊主義,大國、強國同樣需要多邊主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聯通、相互依存的世界裡,面對重大挑戰,無人可以獨自應對,也沒有人可以躲避,只有合作一條路。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孤立中讓自己偉大。
  • 俞建華接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曾督促荷蘭在EUV光刻機上持公平立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俞建華接任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駐歐履歷豐富,曾督促荷蘭在EUV光刻機上持公平立場作者:夏旭田1月13日傍晚商務部消息稱,國務院決定:俞建華同志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
  • 中美即將籤署貿易協議,範圍和深度可能超預期
    中美兩國將於周三(1月15日)籤署備受期待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預計此舉有助於消除加徵關稅的威脅,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但由於中美兩國在貿易以外的領域存在分歧,因此一些板塊和公司仍可能出現大量波動。  自從川普(Donald Trump)2019年12月在白宮宣布協議已經達成以來,市場就已經出現了反彈。
  •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重挫美國奢侈品牌
    同時,美方在貿易談判中的態度亦有可能激起中國消費者對於美國的負面情緒,不利於美國企業和產品在中國的發展。「榮鼎諮詢宏觀經濟研究員郭杉告訴界面時尚。中美貿易摩擦已經讓一些中國消費者對美國產生了負面看法。雖然得益於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美國奢侈品牌目前在中國業績表現良好,但本周進一步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仍然讓投資者對該行業的前景表示擔心。
  • 川普年內訪華 中美將規劃未來50年關係
    當地時間2017年8月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會面。王毅表示,下階段重要的是設計和籌備好川普總統年內訪華,開好首輪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不僅深化雙邊關係,也為未來50年中美關係發展做出規劃。自川普上任以來,中美領導人已經實現海湖莊園和德國漢堡兩次會晤。
  • 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深層次思考和未來沙盤推演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中國關稅清單包含兩個序列,第一組中國關稅涵蓋340億美元進口,於7月6日12時正式開徵。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對160億美元的第二組關稅進行進一步評估。3)6月18日川普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確定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並拒絕改變貿易「不公平」做法,將額外徵收10%的關稅。隨後川普宣稱進一步升級至5000億美元,這基本實現了對中國出口美國商品的全覆蓋。
  • 境外媒體:面對中美貿易緊迫任務 拜登擬用「中國通」接替萊特希澤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9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擬提名戴琦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她是一位精通中國問題、經驗豐富且外交技巧嫻熟的貿易律師。另據臺灣「中央社」紐約/華盛頓12月9日報導,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拜登已決定提名戴琦出任美國貿易代表。報導注意到,根據資料,戴琦出生於康乃狄克州,在華盛頓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報導稱,美國貿易代表的權力廣泛,有時被稱為「貿易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