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來安縣汊河鎮因區位優勢獨特,經濟發展較快,百姓生活富裕,遇事大操大辦,比闊氣,講排場的風氣漸漸形成,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費和沉重的人情負擔。為了改變這種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的風氣,同時兼顧村民講人情、愛熱鬧的傳統,滿足村民婚喪嫁娶所需要的儀式感,來安縣汊河鎮黃牌村建成集村民議事室、文體活動室、紅白喜事宴會廳等為一體的鄰裡中心,並於今年7月投入使用,得到了群眾的支持。鄰裡中心已經成為村民議事、辦事、活動、休閒的重要場所。
村民議事室激發農村自治活力。該村利用鄰裡中心平臺,充分發揮村民議事室的作用,定期組織群眾對村內公共事務、文明衛生、社會治安等工作進行集中商議,化解矛盾糾紛,融洽鄰裡關係,搭建村民行使村務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的良好平臺,實現村級民主管理,激發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7月以來,黃牌村以村民議事的方式在鄰裡解決村級事務23件,調處矛盾糾紛12起,評選出「最美庭院」5戶、文明戶2戶、「三好」家庭6戶,鄰裡關係顯著提升,真正實現睦鄰友好、互幫互助、和睦相處的新局面,激發了農村基層自治的活力。
文體活動室培植精神文明沃土。生活富裕了「腦袋空空」也不行,在鄰裡中心設集棋牌、圖書閱覽、遠程教育、宣講等多功能一體的文體活動室,滿足村民日常打牌下棋、聊天說事的需要。以老黨員、退休教師、道德模範、新鄉賢、「五老」等為骨幹的志願服務隊伍通過「村民互動」的方式,在鄰裡中心播放教育宣傳片,廣泛開展扶貧濟困、文明新風等政策理論知識宣講等活動。村文藝愛好者將身邊的好人好事、移風易俗先進典型等編排成節目巡迴表演,實現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影響身邊人的積極效果。文明實踐站積極組織象棋、摜蛋等比賽10餘場,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自覺抵制賭博等不良之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文明新風送到家門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
辦事宴會廳倡樹移風易俗風尚。成立村紅白理事會,修改並完善村規民約,明確村裡辦紅白喜事酒水加菜金每桌不超過500元,每人隨禮不得超過200元的標準。同時,在鄰裡中心,制定《紅白事辦理「六不準」》、《紅白事辦理流程》,為宴會廳配備廚房、桌椅、空調,可同時承辦8桌酒席,為群眾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小辦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在鄰裡中心辦宴席,村裡不收一分錢費用,村幹部全程參與,既能起到監督作用,更是能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自今年7月投入使用以來,鄰裡中心已經承辦紅白喜事11場,為村民節省20餘萬元,既滿足了村民需要,也有效控制了鋪張浪費現象。
鄰裡中心投入使用以來,黃牌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群眾的滿意度顯著提升。同時,鄰裡中心作為「文明充電樁」,是傳播文明新風的重要載體,通過村民議事、理論宣講、文藝活動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並影響群眾自覺抵制陳規陋習,轉變觀念,不斷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向縱深推進,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激發了群眾共同致力鄉風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現在,鄰裡中心已經成為群眾的「第二個家」,崇尚節儉,杜絕浪費的文明新風已漸漸成為黃牌村老百姓的自覺行為。
黃牌村鄰裡中心的建成使用,無疑是成功的典範,政府10多萬元投入,讓周邊1120戶3330多人受益,真正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近兩年來,我縣緊扣為民服務這一宗旨,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縣鄉村三級平臺的基礎上,將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建到農村基層老百姓的身邊,更好地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方便群眾。接下來我們將把黃牌村鄰裡中心模式在全縣逐步推開,讓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建設鄰裡中心,是來安縣移風易俗工作的一次大膽創新和實踐。鄰裡中心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合」的理念,即將紅白喜事宴會廳、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村民議事室等合為一體,做到一室多用。在使用過程中,注重體現「三大」效果:一是鄰裡友善、互幫互助。鄰裡中心為居民之間溝通交流、增進鄰裡感情搭建了平臺,居民在這裡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話家常,一家辦事全村幫,鄰裡之間互幫互助、和睦相處。二是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居民主動在鄰裡中心舉辦紅白喜事,不僅滿足了群眾講人情、愛熱鬧的傳統,又能讓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等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達到了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的效果。三是「三治」融合、文明和諧。鄰裡中心的投入使用,村民說事、百姓議事、群眾辦事成為常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明顯提高,遵紀守法、孝老愛親、鄰裡和睦、團結互助蔚然成風,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深度融合。
【來源:安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