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法國梧桐"

2021-02-06 中國歷史建築保護網

「法國梧桐」,並非原產地法國,而是中世紀時英國人雜交培育出來的新種,它的原名「倫敦梧桐」(London Plane),法語叫「Plantane」,以法國種植最多。上世紀初,從法國移民到此,原是慰解法國人的思鄉之情,誰知道落地生根,像個中法混血兒,落戶當年上海的法租界。

對近代以來的中國人來說,「法國」還有「巴黎」,代表的是摩登的浪漫世界,具有神奇的誘惑。所以,香謝麗舍大街上的「法國梧桐」,只因為葉子和中國古代的梧桐樹有一點類似,就成為人了上海人口中的「法國梧桐」。

在民國時代,上海是中國最現代的城市,上海人稱之為法國梧桐,全國人也就照搬了。南京成為新政府的首都以後,城市規劃師們也引種了大量的法國梧桐進來,其他如武漢、杭州、青島也有不少。

不過,上海的法國梧桐,還比它們的原居地巴黎更濃密有致。它們也不像南京古木參天的大梧桐,那麼古樸肅穆,婀娜多姿的上海梧桐,站在路旁一百多年,是上海小資情調的目擊證人。

知名作家蔡珠兒曾在香港報紙上,刊登過一篇小品問《法國梧桐》,裡面是這樣提到法國梧桐和上海的:

「有法國梧桐的地方,就適合走路和停駐;春夏有亭亭青傘,足以庇蔭思緒,秋冬有沙沙落葉,踩出滿地韻律。世界上有兩種城市,有法國梧桐、以及沒有的;巴黎、上海、紐約、南京、倫敦、墨爾本,都因這樹而有種氣派。」

上海人對於法國梧桐的情結,也是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上世紀90年代,政府曾大規模砍除法租界的梧桐,特別是淮海路兩旁有80年歷史的古木,引起市民不滿,園林方面為此立即遷回、「補種」。

後來,上海修建13號線地鐵,因為搬遷了茂名北路和石門一路一帶的150棵「法國梧桐」,而遭到市民的舉報投訴。去年,上海更是推出了專門的「落葉景觀路」,攝影愛好者和市民,馬上湧入了武康路、餘慶路等地,有的甚至是舉家前往。

上海分明的四季,同樣被梧桐演繹得淋漓盡致。每一天看梧桐,每一天都有變化,令人明白什麼叫「活生生」。

春天來臨的前夕,總有幾天,市政府的街道工作人員,都忙著為馬路旁光禿禿的梧桐樹修剪,鋸掉過高過密的樹枝,維持樹木高度和透氣度;清理後的梧桐,在接下來的數周,枝頭髮新芽,展現最清新、最青翠的綠色,讓人特別能理解春的意義。

這個狀態是不會停留的,一不留神,抬頭再看,梧桐樹會告訴我們,已經踏進夏天。

梧桐葉很大塊、很密、很厚、很綠,這種綠跟春天的青翠完全不同,夏天的梧桐是墨綠色的。在這個季節,人們喜歡走在兩旁種滿梧桐樹、路面並不寬闊的馬路,如新華路,梧桐從兩邊伸出枝葉,在馬路上空握手,形成一條綠色的隧道,樹蔭為人們遮擋酷熱的夏日陽光,忘記了上海難耐的盛夏。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梧桐一葉落,盡知天下秋」——梧桐是秋天第一個落葉的樹木,只是古人筆下的梧桐,和「法國梧桐」完全就不是一碼事,因為它不是梧桐,而是懸鈴木。

從四十多度的高溫,一下子可以掉十多度,每年氣溫快速變化的時節,熱空氣遇冷凝聚,都會下一場雨,一場標誌性的雨,告訴我們秋天已經翩然而至。接下來的數周,梧桐葉會變黃褐色,會掉落。

轉眼間,一年走到盡頭。等到最後一批梧桐樹葉回歸大地,真正的冬天也就來了。

上海不是每年都下雪,不過,最近每隔幾年都會狠狠地下一場大雪,城市在白雪的覆蓋下,明淨澄透,殘雪掛在梧桐枝頭,又是另一番景象,上海頓時變得很秀氣,像一個高貴淑女,有點高不可攀。

上海的許多街道都能見到法國梧桐樹,其中不乏路段的梧桐樹,長得粗壯又枝葉繁茂,到處可見濃蔭形成綠色隧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該算是衡山路吧。

不寬的馬路,乾淨的街道,兩邊風格迥異的建築,各類休閒酒吧與特色小店,賦予了衡山路獨有的格調。正是有了這些法國梧桐,整個街道極富歐陸風情。這裡的法國梧桐體態勻稱粗壯,悠遠的歷史也使樹的枝葉異常繁茂,經過修剪的樹枝密密地遮蓋了路的上空,烈日炎炎的夏季,這裡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不僅在衡山路,淮海路、東平路、常熟路、新華路、華山路,這些道路兩旁的各具特色的老房子和枝繁葉茂的法國梧桐交相輝映,烘託出了上海馬路的獨特氣質。

淮海路

由於淮海路以前屬於法國祖界,建築及具法式韻味,道路兩側均種植「法國梧桐樹」,極具歐陸風情。他是與巴黎的香榭麗舍、紐約的第五大道相媲美的大街。上海人還有一句老話:「外地人愛去南京路,上海人愛逛淮海路」——可以看出上海人濃鬱的淮海路情節。

復興西路

沿路為高級住宅區,全路段均為花園洋房和公寓,其建築風格又以Art Deco藝術裝飾為主。街道景觀高度綠化,沿路儘是法國梧桐,綠樹成蔭,環境幽雅,為上海文人雅士最愛之居住地帶。

東平路

有人說,從東平路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一個人可以一直用最閒適的心情和步調去走。確實,這是一個安靜的地方。沒有公交車,行人也不多。東平路至今不通公交,獨愛她僻靜深幽,不同于衡山路的張揚外露。

華山路

華山路文化底蘊厚重,自南京西路起到肇嘉浜路(徐家匯)的幾千米中,連綿不斷地排列著百年老建築。從靜安古寺到交通大學,從二十世紀初到現在,這些百年老建築中,曾住過許多中外名人。白日裡,華山路常常車水馬龍,但是卻總有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如果到了晚上漫步在這裡,又安靜得可以聽見樹葉沙沙,你會由衷地喜歡上這座城市。

餘慶路

餘慶路沒有任何公交車的幹擾,大多數時光,這條路上行人稀少,安靜的道路兩旁,是成行的法國梧桐,綠樹掩映中的,是一幢幢南歐風格的房子,有紅色的瓦頂,窗子兩邊,有螺旋狀的柱子。羅馬式的陽臺上,攀滿了枝葉紛披的長春藤,洋溢著古老歐洲的典雅與浪漫。感覺中,仿佛來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家鄉。

新樂路

新樂路原名亨利路是一條小馬路,很短,從西頭走到東頭,不過十五分鐘。在百盛、陝西南路小店,以及以前的襄陽路市場的包圍下,一直顯得很是安靜自在,似乎與周遭的環境很特立獨行,馬路很幽靜,兩旁種滿了梧桐樹,很有歐洲鄰裡酒吧的感覺。和附近人山人海的淮海路相比,它多了分從容的貴氣。

相關焦點

  • 法國其實並沒有法國梧桐,是真的嗎?
    但是這種稱呼是非常不恰當的,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誤會:中國最早被大量當作行道樹的懸鈴木,是上世紀頭兩個十年被法國人引種在上海法租界內的,沒太搞清楚情況的上海人見這樹葉子挺像梧桐的,既然法國人種了這麼多,那麼這種樹應該來自於法國吧,於是就叫它法國梧桐了。
  • 別過的風景——法國梧桐,中國的城市到了有自己性格的時代了
    說來也挺荒誕,法國梧桐跟我們概念中引來金鳳凰的梧桐樹沒有關聯,竟然是正宗正牌的進口貨。它學名為二球懸鈴木,是種懸鈴木的雜交品種,由西班牙人培育、英國人推廣種植。而後,二球懸鈴木隨著西方列強的船豎炮利進入中國,有法國人引種在上海法租界內。之所以被人誤會為法國梧桐固然跟法國人引種而來有關聯,但是有一點不言而喻裡面有祟洋意識在作怪。
  • 上海人又可以傲嬌了!氣溫驟降梧桐葉落滿地,是上海人才懂的情懷
    上海的小夥伴又可以傲嬌了,雖然上海的冬天難見飄雪。但最近,上海終於降溫了!一下子降了足足7度!12月14日,工作日出門的上海小夥伴可能都感受到了這波冬天的寒潮!隨之而來的還有凜冽的寒風,怎麼就忽然呼呼地吹了起來了呢?
  • 留住城市記憶 西安上千棵法國梧桐移栽五年後陸續「回家」
    五年前,因為修建地鐵,陝西西安友誼路兩旁千餘棵五六十年樹齡的法國梧桐被移栽寄養。近日,隨著西安地鐵5號線開通的臨近,首批28棵法國梧桐回到了它們原來的「家」。21日清晨,在西安市友誼東路鐵一中學附近,編號為040的法國梧桐回遷到了五年前它離開的地方。
  • 秋深漸寒話梧桐
    司馬光在《梧桐》詩中有「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句。而梧桐兼雨,更是秋深、秋涼的象徵。白居易《長十艮歌》詩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劉媛《長門怨》詩有「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朝陽」;高啟《桐》詩有「影散秋雲薄,聲喧夜雨長」。梧桐落葉與秋雨一旦糾纏在一起,就更讓文人們纏綿悱惻了。
  • 上海愚園路,梧桐掩映之下的舊式小樓洋房林立,充滿情懷
    那些老房子,特別是有故事的老房子,總讓人心生出許多莫名的聯想,路的兩邊,是生長了半個多世紀的梧桐,它見證了上海的近代史。愚園路是典型的上海馬路,曲曲折折從最西端一直延伸開來,弄堂的號碼一直排列到1600多,每條弄堂裡更有數不清的住家。愚園路是上海一條安靜的著名馬路,梧桐掩映,兩邊舊式小樓洋房林立,傳奇飛舞。
  • 走過這些梧桐小馬路,才不算辜負上海的春天!
    武康路濃縮了上海百年歷史 沿線遍布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建築 出版社 中國文學誕生之地上海文藝出版社 上海新聞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音象出版社、故事會傳媒…… 出版社扎堆,書店也不少 或許隨意的一個轉角就能遇到一個書店
  • 新月梧桐:餐飲界的安心美食管家,苛刻食材18年
    新月梧桐的創始人羅友竹女士表示:食材不夠好,就是神仙也救不了!新月是詩人徐志摩推動新詩運動的旗幟,而法國梧桐則見證了上海走過的世紀風華,餐廳命名由此而來。新月梧桐,是在臺灣遇見上海的風景,品嘗江浙菜的藝術結晶。提及主題餐廳,成立已有18年的新月梧桐,仍有典範作用。賦予餐飲空間一個故事,一種理念,一種文化的名字,餐廳從就餐的物理空間便得到美的升華。
  • 俗話說鳳棲梧桐,那梧桐是一種怎樣的植物呢?
    梧桐 徐漏毛《傳》:梧桐,柔木也。《正義》:柔刃之木,故日柔木。《釋木》云:棕,梧。郭璞云:今梧桐。《淮南子·說山訓》:梧桐斷角。《注》:柔勝剛也。《衍義》:四月開花,五六月結子,《月令》「清明梧桐始華」者是。
  • 何以消煩暑「庭戶深沈,滿地梧桐影」,但此梧桐非你之所見懸鈴木
    雖然,春天的時候,惱人的梧桐飛絮,也沒少被怨懟。更何況,關於法國梧桐,還流傳著浪漫的「美玲項鍊」說,只可惜,蔣介石與宋美齡的愛情摻雜著太多政治、家族的情非得已,而故事的本身也站不住腳。無論是南京與法國梧桐的結緣的1872年,法國傳教士郎懷仁乘船帶來這顆樹;還是孫中山1917年發表了《建國方略》以及之後的「首都計劃」,為了迎接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一舉在中山大道等城市主幹道的兩側栽下了兩萬棵法國梧桐
  • 話說梧桐:秋天的梧桐,是詩人藏在心底深沉的情愫
    每到深秋,梧桐成了城市中最靚麗的風景。片片金黃的落葉,像一個個精靈與世界作別,輕輕地從高大的梧桐樹上悄然飄落,為鋼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些許詩意。梧桐又名青桐、碧梧、青玉、庭梧,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在中國的城市所栽種的梧桐樹,大多數是法國梧桐,與古代的梧桐並不一樣。
  • 上海拍照聖地——住在梧桐樹林裡的武康路
    在上海市徐匯區,有這麼一條路,它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它就是—武康路。武康路共有優秀歷史建築14處,保留的歷史建築37處,千姿百態,各有千秋,下面擇幾處稍作介紹。——巴金故居寬敞的院子,進門後就是一棟兩層洋房,是巴金老人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長久的地方。屋內保留了原有的擺設,還陳列了巴金老人的筆跡、收藏的勳章等等。一隅的會客廳,綠色的窗欞,很有特色,富有生活氣息。在這裡,他寫成了《創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長夜》等譯作和小說。
  • 「引鳳來」的「梧桐」到底啥樣?聽聽專家怎麼說
    許多人並不清楚,甚至在有些文學作品和視頻節目中,頻頻出現將泡桐、法國梧桐、油桐當作梧桐的情況。為了避免誤傳和混淆,我就從植物學角度給您講講,什麼是真正「引鳳來」的「梧桐」。「真」梧桐有來歷梧桐在我國民間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等名稱,原產我國,它在現代植物分類上屬於梧桐科梧桐屬,學名為 Firmiana platanifolia,為高大的喬木樹種,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分布。梧桐的樹幹通直而挺拔,高擎著綠茵茵如巨傘般的樹冠,氣宇軒昂。
  • 去東京賞銀杏,去巴黎賞梧桐,接著還想去……
    上海的秋雨,打落下了一片片梧桐,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秋天帶來了滿樹的銀杏、楓葉、白樺,在漫長的白色冬季開始之前,把握時機去感受世界上不同國度的秋色。巴黎賞梧桐專屬秋季的浪漫時分談起法國,有太多話題可以聊——見證過世界上無數情侶「秀恩愛」的艾菲爾鐵塔;見證過世界上無數「購物狂」血拼的商業街;還有見證過世界上無數「吃貨」滿足樣子的米其林餐廳。在這個被時尚和浪漫氣息包圍的城市裡,很少有人會為了香謝麗舍大街兩旁的梧桐,去愛上這座城市。
  • 上海這條低調的馬路,連接上海的兩大商圈,還是繁華的酒吧一條街
    導讀:上海這條低調的馬路,是最美麗的梧桐大道,還是繁華的酒吧一條街上海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充滿著自由、奔放、顯露出海納百川的胸懷。南京路是上海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常年都是人山人海的,每逢節假日更是擠得水洩不通。
  • 【植物】梧桐:嬰兒般白嫩的肌膚,我每年都有
    (拍攝:顧小姐)愣神間,周圍又傳來木片砸下的噼啪聲,原來是法國梧桐正在進行一年一度的換皮儀式。拍攝:顧小姐)法國梧桐咖啡色的樹皮紛紛揚揚跌落,露出內部潔白細膩的「肉」,小楊見狀很心疼:「梧桐這麼脫皮會不會死?」其實,這是法國梧桐生長的正常現象。對於大多數喬木,樹幹由內向外可以分成木質部、韌皮部、木栓層。木質部輸送水分,韌皮部輸送營養,木栓層起保護作用,堅固柔韌還不滲水。這三部分之間隔著薄薄的形成層,可以不斷的長出新的組織,讓樹幹變粗。
  • 一葉知秋的梧桐
    梧桐是我國一種古典而風雅的樹木,其「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賞心悅目,人家齋閣多種之」。《詩經·大雅·卷阿》云:「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莊子·秋水》云:「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 東亞梧桐公館打造滬莘商務新地標
    作為東亞新華地產布局上海的重磅作品,也是集團旗下商墅項目的典範,東亞·梧桐公館營銷中心及樣板示範區近日面市。該項目位於上海莘莊商務區。作為政府重金打造的上海五大產業園區之一,莘莊商務區已被納入張江高新技術開發區閔行園區範圍。
  • 老上海突然爆火!忽然,就想去最民國風的老上海走走了
    綠樹山牆、斑駁的鐵門、風花雪月的傳說,每處細節都呈現出令人迷醉的上海往事。不知是約定俗成還是完美的巧合,上海的老洋房,恰巧掩映在婀娜多姿的梧桐道路兩旁。怪不得《上海女子圖鑑》裡說:「只有頭頂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
  • 鳳凰非梧桐不棲 這三種樹都是「鳳凰窩」梧桐
    《莊子 秋水》中寫道「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練實,即使竹米,前面已經介紹了三種竹米,為梨竹果、毛竹米以及空竹米,這讓朋友有了簡單的了解,那這三種常見的樹,你知道它們是鳳凰窩(梧桐)嗎?泡桐法國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