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跡罕見的鳥類遷徙地,駐足有2萬隻鳥類,就在香格裡拉

2021-01-09 騰訊網

秋冬季節對鳥類來說都是一件慎重的大事,它們需要進行大面積的遷徙工作,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關於候鳥的觀察記錄。在鳥類的主要遷徙路線中,其中有兩條途徑國內,有一條僅留下零星的記錄,這條鳥類遷徙路線中有一個景點最引人注目,那就是納帕海。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隸屬於香格裡拉縣,佔地面積約31平方公裡。納帕海只是名字中帶有海字,但它不是海洋,是由湖泊、高山草甸共同組成的,海拔高度可達3000多米。納帕海坐落於石卡山山腳下,由於氣候溼潤,納帕海的牧草比其他草原生長速度更快。5月時,納帕海的草原就開始綠草茵茵,生機盎然,6月就盛開各種野花,爭奇鬥豔。遠方的雪山、四處的牛羊和滿地的青草組成了悠閒、靜謐的塞北風光。

納帕海的湖泊屬於高原季節性湖泊,夏末秋初的納帕海是雨季頻發之際,湖泊面積逐漸擴大,雨季來臨時就會變成一個巨型湖泊。在每年秋季之時,湖水下落,從西北角落的水洞流入地下河,注入金沙江。這時納帕海的地面會形成大面積的淺水沼澤、沼澤草甸,屬於沼澤草原,是中甸縣最大的草原。

在納帕海的秋冬時分,無數鳥類都會聚集於此,在湖邊覓食、休憩,可以見到無數斑頭雁、黑頸鶴、紅隼,還有北方地區的黑鸛、鳳頭等鳥獸。每年在納帕海停留的鳥類,高峰時期就超過2萬隻。其中黑頸鶴是青藏高原的珍稀鳥類,全世界黑頸鶴的數量只有9000多隻。

納帕海可以提供黑頸鶴喜歡的植物根莖、水草、小魚等食物,而且人跡罕見,生態環境良好,每年飛往納帕海越冬的就有300多隻。藏族同胞認為黑頸鶴是神鳥,傳說黑頸鶴從天上銜回了青稞的果實,為藏民帶回了賴以生存的糧食,為此納帕海成為了黑頸鶴越冬棲息自然保護區。在每年10月份下旬,黑頸鶴會抵達納帕海,到了第二年4月份才離開。

想要前往納帕海,可以向周邊的租車點租用一輛自行車或者電動車,就可以環繞納帕海騎行,一個下午就可以完成。順著中旬城西的公路往前行8公裡,可以看到廣闊的草場。這樣子的旅行方式其實是免費的,建議沿著滇藏公路遊玩,其實風景更美,也不需要門票。

納帕海的草原十分廣闊,每個村莊沿線都有巡查員進行檢查,建議不要隨便進入草原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在納帕海有一處最佳的觀景點,位於袞飲寺遺址處,登上古寺可以俯瞰整個納帕海風光。如果想要拍攝絕美的景致可以清晨來此處,在晨霧瀰漫之時,草原景色忽隱忽現,把這種美景定格在相冊裡更突顯神秘氣息。

冬季納帕海湖面下落,湖泊僅僅只有幾平方公裡,卻是無數鳥類的歇腳點、補給站,更有被譽為神鳥的黑頸鶴,不如帶上相機、望遠鏡,與這些大自然界中的精靈親密接觸吧,但是不要驚擾了它們哦

相關焦點

  • 鳥類大片來襲!珍稀動物現身雲南通海杞麓湖溼地
    近日,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罕見記錄到草鷺、紫水雞、池鷺、長嘴蒼鷺、野生綠頭鴨、鳳頭鸊鵜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草鷺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南部以及東南亞、印度等地。每年4月至6月、8月至10月,草鷺會在繁殖地中亞和越冬地印度之間遷徙。在杞麓湖發現的草鷺,很可能就是遷徙途中迷了路,這種鳥也被稱為「迷鳥」。這隻草鷺的發現,對杞麓湖鳥類研究將會提供寶貴材料。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學現象。人們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鳥類遷徙的現象,我國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的記載。 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南北方呢?
  • 罕見!孟津黃河溼地迎來珍稀物種蓑羽鶴,是翻越珠穆朗瑪峰的越冬鳥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它們是為數不多的能飛越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它們的遷徙被稱為「地球上最艱難的遷徙」。5月23日,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2隻蓑羽鶴在悠閒的漫步、覓食,這是時隔十幾年後蓑羽鶴再次光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據了解,蓑羽鶴屬鶴形目、鶴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很高。蓑羽鶴在我國種群數量較少,屬罕見珍稀鳥類。因體型嬌小玲瓏、舉止優雅、性情羞怯溫柔,又被稱為「閨秀鶴」。
  • 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鳥類有198種 數量達上萬隻 保護野生鳥類 守護...
    環博斯騰湖區域的鳥類有198種,每年的3-4月是大量鳥類遷徙的季節,今年博斯騰湖水域的鳥類數量就達上萬隻。3月13日,記者在博斯騰湖湖畔看到,成千上萬隻野生水鳥或騰空盤旋、引吭高歌、或貼水嬉戲、覓食追逐、一幅萬鳥翔集的壯美畫卷在博斯騰湖湖面展開。據博斯騰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站站站長劉興春介紹,「博斯騰湖 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鳥類種類繁多,數量巨大。
  • 英國雜誌稱全球鳥類遷徙現象比以往預計的更早
    全球鳥類遷徙現象比以往預計的更早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研究人員對過去5萬年的全球鳥類遷徙模式進行了重建。模型顯示,全球鳥類遷徙在末次冰期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今天。
  • 青海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引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中新網西寧12月2日電 (孫睿)12月隆冬時節,柴達木盆地都蘭湖溼地公園迎來大天鵝、白骨頂雞、棕頭鷗、赤麻鴨等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棲息,為冬季的柴達木盆地增添了一份美麗與靈動,呈現了勃勃生機。
  • 雲南無量山發現中國鳥類新記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提供中新網昆明10月12日電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網站12日發布消息:10日6時40分許,一隻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經鳥類專家鑑定屬白腹針尾綠鳩雄鳥。這是該鳥類在中國首次被記錄到。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你看到過幾種?
    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
  • 雲南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成黑鸛國內最大越冬停歇地
    新華社昆明12月11日電(記者楊靜)記者從雲南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根據納帕海管護局和西南林業大學專家團隊監測記錄結果,今年已有400餘只黑鸛在香格裡拉市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越冬停歇,該溼地已成黑鸛種群在國內最大的越冬停歇地。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記者 杭興微 攝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張丫)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
  • 荊州溼地的那些鳥類
    長江之水每天在我們的頭頂流過,荊州依靠著長江,是湖北省溼地面積最大、資源最豐富的地級市。荊州境內溼地分布很多,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每年來荊州越冬的候鳥逐年增加。荊州菱角湖溼地公園,總面積1236公頃,溼地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三,有野鴨、白鷺等等。上萬隻野生鳥類,在菱角湖上下翻飛,嬉戲成群。長湖,是宋末由雲夢澤變遷而成的成條狀間窪地大湖泊,與長江相通,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長湖以前叫瓦子湖,水面空闊,水質透徹。明代詩人袁中道曾詩云:『陵谷千年變,川原未可分,長湖百裡水,中有楚王墳。』長湖由此得名。
  • 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首現龍陵勐糯溼地
    連日來,一群不知名的鳥類在雲南龍陵縣勐糯鎮大小海生態溼地臨時「安家」,它們一會兒歇息在溼地附近的樹枝上,享受著冬日絲絲陽光的溫暖;一會兒振翅飛上天空,欣賞著勐糯壩子的山水田園風光;一會兒在溼地草叢中覓食,品嘗著大自然賜予的美餐……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群眾,溼地周邊三五成群的圍觀場景,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5種!新增短趾雕等4個新記錄
    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調查共記錄到鳥類193種8614隻,相較一季度170種不重複記錄96種。其中,短趾雕、草原雕、紅頭咬鵑、海南鳽為成都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已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增加至495種。新記錄到海南鳽等罕見鳥類龍泉山涼風埡可觀猛禽遷徙在一季度工作的基礎上,本季度內,我市繼續開展了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繼續開展了龍泉山和龍門山猛禽遷徙調查、春夏季鳥類繁殖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
  • 「珠江口遷徙鳥類研究與監測粵澳合作中心」項目召開中期匯報會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行動專項資金項目「珠江口遷徙鳥類研究與監測粵澳合作中心」中期匯報會在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省科學院對外合作部負責人,合作方澳門大學、澳門市政署園林綠化廳和南沙水鳥世界代表出席會議。
  • 全球不到4000隻!鳥類「活化石」白鶴再次做客麗水
    近日,在麗水縉雲縣,發現幾隻自帶仙氣,氣質出眾的白色「大鳥」。經專家鑑定後,確認該物種為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鶴。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略大於白鷺,體長130-140釐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
  • 罕見!南澗無量山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屬中國鳥類新記錄種
    10月12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一隻白腹針尾綠鳩10日凌晨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刷新了我國鳥類新記錄,南澗無量山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方。
  • 此鳥顏色罕見「仙氣」十足,比虎皮鸚鵡還要漂亮,是我國珍稀鳥類
    不知道大家對於鳥類了解多少呢?在鳥類中,孔雀應該是公認的羽毛最美的鳥類之一了,尤其是雄性孔雀的尾羽,及其的華麗。而除了孔雀,其實還有很多的鳥類,它們的羽毛也是非常漂亮的。比如有一種就是很多鳥類愛好者都會飼養的虎皮鸚鵡,它的羽毛就很繁複斑斕了。而在我國還有一種比較珍稀的鳥類,它在外型上並不輸給虎皮鸚鵡,無論是名字還是外形都「仙氣」十足,這種鳥就是仙八色鶇。
  • 雲南鳥類新記錄!東方鴴和短趾百靈加入這個大家庭啦
    近日,攝影愛好者蔡慶彪、郭康分別在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東方鴴、短趾百靈,經專家鑑定,均屬於雲南省鳥類新記錄。目前,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增至279種。遷徙經中國東部但不常見,於多草地區、河流兩岸及沼澤地帶取食。
  • 重慶近三年發現鳥類新紀錄30種 包括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
    我市目前觀察到的或有過記錄的鳥類種類達431種三趾鷗據重慶觀鳥會總幹事張喬勇介紹,《重慶鳥類名錄1.0(2013)》自2013年發布以來,已成為重慶鳥類科研及觀鳥科普的重要參考資料。為了讓關注重慶鳥類的朋友更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重慶所分布的所有鳥類的最新近況,2015年和今年3月分別發布了重慶鳥類名錄第二個版本和第三個版本。
  • 廣州從化竟出現了這種珍稀鳥類!
    12月11日,由從化區教育局主辦,溫泉鎮石海小學承辦,區教育局城東教育指導中心、廣州市陽光鳥類保護協會、廣州陽光鳥會從化分會協辦的2020從化區青少年觀鳥知識大賽現場觀鳥活動上,參賽小組在風雲嶺森林公園發現了52種鳥類,其中有非常珍貴的羅紋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