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2017年,小優回顧了下去年發生在水果「身上」的那些事,覺得有必要總結下,所以準了「2016年水果六大謠言」大梳理!大家也可以鞏固下,不要再輕易相信一些所謂的網絡謠言了。
謠言:吃牛油果可以減肥,不僅扔掉護膚品,甚至可以淡疤。
真相:牛油果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讓人產生飽腹感。但是如果吃太多酪梨,累計的熱量也是相當多!同時,由於皮膚不是消化器官,能對水果吸收的能力,遠達不到治療作用。
謠言:楊梅、櫻桃等水果在浸泡鹽水後會爬出大量白色小蟲子,會致病,千萬不要吃!
真相:櫻桃和楊梅是最常受病蟲害侵襲的農產品。果蠅在果實表面產卵後,幼蟲會在果肉內孵化,而上市後用鹽水等浸泡便可爬出,這在不少消費者看來成為「水果泡出蛆蟲」的證據,引發不少擔憂。但是果蠅蟲害在南方楊梅產區比較普遍,楊梅進入成熟期後果實變軟,會吸引果蠅在表面產卵,採摘後擱置一天左右便會生蟲。如果個別不新鮮、散發出發酵味的水果,也會吸引果蠅。
目前對於果蠅蟲害並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主要依靠物理套袋和噴灑農藥進行控制,若果蠅已將卵產在果實內,則很難處理。儘管鹽水泡出白色幼蟲給消費者的感官衝擊較大,但實際上果蠅不會攜帶病菌,不會致病。
謠言:西瓜子是人們吃西瓜後吐出來的西瓜籽做的,人工生產且回收利用。
真相:首先,西瓜子並不在平常吃的西瓜裡的,有一種專門產瓜子的西瓜。其次,人工也完成不了市場對西瓜籽這麼大的供應量,有專門的取籽機來完成工業化生產。
謠言:個頭大、果肉空腔、顏色太鮮豔的草莓都打了激素。激素中的膨大劑會在人體內積累並致癌。
真相:草莓個頭的大小與其品種直接相關,和栽培管理也有很大關係。紅頰、幸香、章姬和鳳冠就比豐香大,以前市場上的品種以豐香為主,現在其他四種草莓的種植面積和上市量逐年增加,自然就給人們留下了草莓越來越大的印象。另外,現在種植草莓講究科學栽培,秧苗粗壯,再經過疏花疏果,果子自然也會增大。草莓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長几茬果,第一茬果生長的時候植株正值「青年」,就像人一樣,結出的果子個頭特別大,口味也最好,之後生長出來的果子才會越來越小。
膨大劑是經過國家批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屬於食品添加劑。其能促使植物細胞加倍分泌細胞分裂素,增加單位時間內植物細胞分裂的次數,同時還能促使生長素的分泌,使細胞長得更大。如氯吡脲,它屬於農業部登記批准使用的農藥品種,可應用於黃瓜、葡萄、獼猴桃、西瓜等作物,最大殘留限量值在0.05mg/kg-0.1mg/kg之間。長期的使用實踐證明,其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危害。
氯吡脲也被很多國家應用,比如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日本是氯吡脲的開發國,20世紀80年代開發,之後引進中國。
謠言:木瓜豐胸在古籍有記載,科學研究下來是木瓜酶和維生素A起作用。
真相:一個古老的謠言,但是經久不息,總是有人相信。其實胸部大小主要由於先天遺傳因素輔之後天的發育期營養,靠吃木瓜基本不可能。
謠言: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浸泡的,具有弱腐蝕性,吃完後會引起孩子發燒,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
真相:作為保質期最短的季節性水果之一,荔枝一直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因此不少商家在採摘後會對其進行一系列保鮮處理。這種方式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在消費者中被演變成「荔枝泡藥水可致病」的謠言廣泛傳播。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靠口腔和呼吸道,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口腔分泌物、糞便、皰疹內容物等都可能傳播病毒,所以吃荔枝並不會引發或傳播這種疾病。至於「荔枝泡藥水」,目前上遊荔枝產地及流通環節中,較常採用的是檸檬酸加食鹽兌水浸泡的方式,可將荔枝保質期延長至7-15天,以保證其從產地到運輸過程中的品質。
謠言:消費者購買獼猴桃後存放138天未變質,實為被商家塗抹防腐劑,可保證3個月不壞。
真相:獼猴桃在0℃冷藏的條件下可以放置6到8個月不變質,不用添加防腐劑。對於長時間室溫下不腐爛的獼猴桃,可能是在採摘後進行了特殊保鮮處理,如利用1-甲基環丙烯果蔬貯藏保鮮技術,可以抑制獼猴桃釋放乙烯,使其長時間保存。這種保鮮方式安全可靠,對人體沒有害處。
網傳: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
真相:酸奶是以牛奶為原料,經過巴氏殺菌後,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發酵劑),經發酵、冷卻,灌裝的一種牛奶製品。它的蛋白質含量一般是2.5g/100g,雖然略低於牛奶的3.0g/100g,但是也有豐富的蛋白質。而柿子裡面含有大量鞣酸,又名單寧酸,它能使蛋白質凝固。如果一次吃進太多鞣酸,在胃酸的環境下,這些鞣酸和胃裡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這也可能是「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這條謠言產生的原因,但請大家不要相信!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柿子和酸奶一起吃不會形成毒素,更不存在致死的可能性!優牌網只是建議,這兩種食物不要一起吃,分開吃會比較好。
另外,關於「柿子不能與白酒同食」、「柿子不能與紅薯同食」等,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支撐。而且6月中旬採摘的柿子單寧含量為4%左右,到10月中旬其含量已經降到了0.26%,也就是說食用成熟柿子不用擔心這些問題。
網傳:無籽水果中含有大量激素,使用避孕藥處理可以達到無籽的效果,比如西瓜、葡萄、石榴等。此外,「頂花帶刺」的黃瓜也用避孕藥處理的話,可以保持新鮮,但是經常食用對人體有害。
真相:在所有水果謠言中,避孕藥涉及範圍最廣的添加劑,除了水果「中招」之外,許多蔬菜也紛紛上榜。實際上,無籽水果中大部分為天然無籽品種。典型品種無籽葡萄——無籽露,學名無核白,果粒較小,成熟時果皮呈黃白色且薄而脆,果肉呈淺綠色半透明,多用於晾製成葡萄乾。而另一部分則是通過人工雜交培育、使用合法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進行無核化處理。比如,無籽西瓜的培育是無籽西瓜使種子無法正常受精發育,最終形成無籽果實;無籽柑橘則是將自然形成的無核柑橘所在枝條進行嫁接,然後繁育產出。
避孕藥只有在進入人體後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進而調節體內各項生理指標,達到降低受孕效果的目的。而植物體內缺乏相應的受體以及信號途徑,作為動物激素的避孕藥無法被植物識別和起效,也就根本無法給植物「避孕」。所以說,無籽水果的產生和使用避孕藥沒有絲毫關係。
「頂花帶刺」黃瓜則是在黃瓜開花前用生長調節劑浸泡花骨朵,影響其正常開花,起到成果後仍然帶花的效果,同時增加結果率和產量,這種方式在山東等主要蔬菜產區較為普及。
目前,國內登記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共有38種,主要在瓜果、蔬菜、棉花、小麥等多種作物上使用,如防落素用於番茄保花保果;赤黴素則用於水稻、葡萄制種栽培;縮節胺用於抑制棉花徒長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是安全的,不容易出現殘留超標的現象,這是因為大多數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使用後3-10天內可以完全降解。另外,國內在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評價時,已經設定了100倍以上的安全係數,即便在種植時超規、超量使用也在安全係數控制範圍內,非常難達到有害劑的量。
推薦導讀:
優牌網橙汁測評-假期暢飲需謹慎!
優牌網公益測評——買橙子前必讀~
什麼!獼猴桃和奇異果竟不是同一種?
官方微博:優牌網uopai
優牌網官網:http://www.uo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