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是在哪一年?很多人肯定會說是2008年。然而如果我告訴你,實際上早在1952年,中國就舉行了一次奧運會,並且有來自美、英、法、加、哥、澳、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參加,你是不是覺得是騙人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屆奧運會,比北京早46年
1950年6月25日,韓戰正式爆發,一開始,朝鮮把韓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是很快,美國插手了,操縱聯合國通過了派聯合國軍支援韓國的決定。於是,由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帶隊,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組成的聯合國軍,在仁川進行登錄。
聯合國軍加入戰局後,局勢就開始逆轉了,他們越過了三八線,妄圖把朝鮮趕出朝鮮半島。而我們知道,朝鮮半島是和中國接壤的,一旦朝鮮真的被趕出半島,那在美國的操縱下,韓國勢必會對中國國土造成嚴重的威脅,於是中央軍委、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多次商討,最終由毛主席拍板:徵召志願軍支援朝鮮,因此,在國內這次戰爭又被稱為抗美援朝。
對於抗美援朝這一場幾乎可以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爭壯舉,筆者就不再多敘述了。總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以絕對落後的裝備條件,在新中國剛成立,全國上下百廢待興的時候,打敗了當時全世界最強的美國所帶領的聯軍。這場戰爭,是毛主席偉大戰略決策的勝利,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戰鬥精神的勝利。
在戰爭過程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俘虜了一萬三千多名戰俘,1952年11月15日這天,志願軍從這些戰俘裡面,挑選出了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名戰俘,舉行了一場「戰俘營奧林匹克運動會」。
史無前例、威震全球的戰俘奧林匹克
有句話叫「體育是無國界的」,不管這句話有多少人相信,但至少國際上的運動會至少都要扯著這面旗幟。因此,就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歧視、打壓,但至少面子上還是要粉飾一下的,要杜絕政治因素。
然而,這次戰俘營奧運會,卻充滿了濃濃的政治和軍事意味。美國從獨立的那一天起,在國際上就沒怎麼吃過虧,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儼然成了全世界的帶頭大哥。這次帶著十幾個小弟來給韓國撐腰,本以為是手到擒來,結果卻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手裡栽了跟頭。
可以說,這次戰俘奧運會,把美國的臉都打腫了。不過優待俘虜一直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因此這些運動員雖然是以戰俘的身份參加奧運會的,但並沒有受到虐待。在當俘虜的過程中,我軍給戰俘們提供了很多運動條件和裝備,這也是戰俘營奧運會能順利舉行的條件。
這次奧運會,最終決定在朝鮮碧潼中學操場上舉行,大會一共舉辦了田徑、球類、體操、拳擊、摔跤、拔河等27個項目的比賽,參賽運動員以美國戰俘為多。比賽應該舉行了12天,我軍還專門從國內買了一批中國特色的商品作為獎品。
結語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次奧運會沒有得到奧委會的授權,但它一方面向全球展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強大——全世界除了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組織得起這樣的奧運會。另一方面又釋放了中國人的善意——中國不怕任何侵略,但中國人也不是好戰人民,還是很願意和世界各國和平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