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對於了解中國軍史的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場經典的戰役。官渡之戰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被列入在了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中。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誰的兵力較少又取得了勝利呢?
官渡之戰的簡介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組成了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它發生的時間是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經過一年的時間這場戰役才結束。
官渡之戰
在歷史上戰爭爆發的時候一般都處於動蕩的時期,戰爭也帶來了很多的弊端,但是不得不承認在中國古代戰爭能促進統一。
官渡之戰發生的時候中國正處於東漢末年的時期,那時各地有很多的割據勢力,天下不統一。這些割據勢力互相爭權奪利,進行著長期的戰爭,所以那時候中國各地的局勢十分動蕩。在各地的不斷鬥爭中,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割據勢力,比如袁紹、張揚、曹操和呂布等,其中袁紹和曹操是官渡之戰的參戰方,那麼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誰呢?
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誰
官渡之戰在中國古代的眾多戰役裡非常出名,它以「以少勝多」而聞名,那麼當時袁紹和曹操哪個軍隊的人數相對較少呢?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發生之前,袁紹和曹操是華北最突出的兩個軍事集團,但是袁紹的地廣人多,可以動員的兵力超過十萬,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無後顧之憂。相比於他,曹操的情況要危急的多,能動員刀的兵力也遠遠不及袁紹。雖然如此,曹操和他的一些有學識的部下分析了曹操和袁紹的優勢和劣勢,他們一致都覺得雖然袁紹人多,可是他對於作戰沒有謀略,所以曹操成了他們看好的人。
果然,曹操沒有辜負眾望,他確實以少勝多成了官渡之戰的勝利者,這樣的勝利除了曹操的自信之外還歸功於三個人,他們分別是荀彧、荀攸和許攸,他們為曹操分析戰情,作出正確的判斷,讓曹操取得了勝利,所以官渡之戰的勝利者是曹操,曹操也從官渡之戰中奠定了能統一北方的基礎,所以官渡之戰促進了社會的統一。
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是袁紹和曹操,曹操的兵力足足比袁紹的少了9萬多,但是憑藉著智慧和時機,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得了勝利,曹操之後統一北方的基礎也被奠定,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創造了奇蹟,也使這場戰役能文明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