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又拉肚子?別慌,兒科醫生來支招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醫學小白 醫學界兒科頻道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拉粑粑這件大事……

對於寶媽來說,寶寶的吃喝拉撒是生活中的大事,大便拉不出來愁,大便拉的次數太多更是愁。

但究竟拉多少算多呢?是不是以前一天拉一次,現在一天拉兩次就叫腹瀉呢?當然不是,下面我們來看看腹瀉究竟是怎麼回事。

1.怎麼拉,算腹瀉?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以及大便性狀改變。

「大便次數增多」,怎麼算多?

大便次數增多是相對的,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事實上,便便性狀的改變比次數更重要。

舉例說,本來寶寶每天都拉2次大便,大便性狀正常。今天突然拉了4次,但大便性狀還是正常,那這種情況下並不能診斷為腹瀉。但是如果寶寶今天的大便次數跟之前一樣2次,但大便性狀明顯改變,解稀便或者水樣便了,那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腹瀉了。

有的寶媽可能會問:「寶寶拉肚子就是受涼或者吃太多不消化引起的嗎?」

其實導致腹瀉的原因很多。

2.腹瀉的原因

這其中,包括感染性因素及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明確的致病菌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常見的病毒有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常見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彎曲菌屬、沙門菌屬和志賀菌屬等。

非感染性因素則跟受涼、消化不良密切相關,有的孩子喝牛奶或者添加某種奶粉後出現腹瀉,考慮是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引起的。

可是導致腹瀉的原因這麼多,我們該怎麼判斷是什麼原因呢?

3.孩子腹瀉時,一般會有這些表現

發熱:大多輪狀病毒感染初期;侵襲性病原體感染所致腹瀉也伴隨發熱;積食引起的腹瀉發熱較少見,如果伴隨發熱,熱勢也不會太高。

血便:侵襲性、產毒性病原菌,如EHEC、EIEC、空腸彎曲菌、非傷寒型沙門氏菌、志賀菌屬、溶組織阿米巴、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嘔吐:常見於病毒性腹瀉、霍亂。

通常,病毒感染的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者蛋花湯樣並伴隨嘔吐,細菌引起的腹瀉呈粘液膿血便。

而且腹瀉也有明顯的季節性,9月以後出現的蛋花湯樣腹瀉,考慮是輪狀病毒腸炎,此病多發於2歲以下的孩子。冬季則容易出現腺病毒腹瀉;夏季發生的腹瀉常與飲食不潔有關,所以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是幼兒園集體發病,除了食物中毒,還有可能是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

4.出現腹瀉應該怎麼處理?

① 首先要記住,出現下列任何症狀的患兒必須及時送醫院:

腹瀉劇烈,大便次數多或腹瀉量大;

頻繁嘔吐、無法口服給藥;

高熱(<3月齡38℃以上,>3月齡 39℃以上);

精神極差。

② 如果寶寶腹瀉,不妨接個大便,驗個糞常規。畢竟,明確病因後治療才能縮短孩子病程。

關於怎麼接大便,我們也說兩句,畢竟好些家長兜著尿布就拿來給醫生……

1)最好直接讓寶寶把大便拉到乾淨塑膠袋裡。

有的寶媽可能說:「我們一直用著尿不溼(尿布)怎麼辦?別著急,可以在尿不溼上放一層保鮮膜(當然更不能從馬桶取大便了)。

2)取大便時選取看起來最不好看的那塊,或者選取有明顯粘液、膿血的部分。

3)大便最好在2小時以內送到醫院,如果是夏天,最好1個小時內。

③ 除了大便,可能還需要做什麼檢查?

除了化驗糞常規、便輪狀病毒、糞便培養,最好也化驗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尤其是伴隨發熱時,可初步判斷是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此外,還需化驗電解質,因為腹瀉頻繁容易導致電解質紊亂。

④ 有經驗的寶媽可能知道,腹瀉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

家長們如何大概判斷孩子脫水程度?最簡單的是從尿量、眼淚、皮膚黏膜的乾燥程度來判斷,如下表:

脫水的症狀和體徵

腹瀉治療的第一步是補液

《中華兒科雜誌》發布指南推薦:從患兒腹瀉開始,每次稀便後補充一定量的液體( <6個月者:50 ml;6個月-2歲者:100ml;2-10歲者:150ml;10歲以上的患者隨意)直至腹瀉停止。

包括口服補液(ORS)及靜脈補液:

口服補液應用於輕、中度脫水,選擇口服第三代補液鹽;ORS用量(ml)=體重 (kg)×(50-75),4h內服完;然後再進行評估,調整補液方案。

靜脈補液應用於中、重度脫水,孩子尿少、哭時少淚水甚至無淚、皮膚乾燥、彈性差,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了。

其次是補鋅治療

由於腹瀉時大便丟失鋅增加、組織鋅減少,補鋅治療有助於改善急性腹瀉病患兒的臨床預後,減少腹瀉病復發。

<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

>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20mg。

共10~14d。元素鋅20mg相當於硫酸鋅100mg、葡萄糖酸鋅140mg。

根本是藥物治療

1) 蒙脫石:治療兒童急性水樣腹瀉可以縮短腹瀉病程,減少腹瀉排便次數和量,提高治癒率。

<1歲患兒:3g/d,分2次

>1歲患兒:3g/次,3次/d

2)益生菌:可選擇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或者布拉氏酵母菌。

3)抗生素:對於病毒性腹瀉,不推薦使用抗生素。如果有粘液膿血便則需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家庭護理

腹瀉期間無需禁食。嬰幼兒繼續母乳餵養;配方奶餵養者可選擇應用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年齡較大的兒童儘可能地保證熱量供應;只要不額外添加輔食即可。

一定不能進食碳酸飲料、果凍、罐裝果汁、甜點心和其他含糖飲料,以免引起胃腸脹氣不適。

此外,腹瀉痊癒後,不要覺得孩子受委屈了、丟營養了,著急進補。等恢復後3天再添加新食物,給胃腸一個休息的時間。

答疑解惑

1.經常有寶媽問:「孩子拉肚子,用不用抗生素?」

答:是否使用抗生素,取決於導致腹瀉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最好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病毒感染的腹瀉則不需要使用,注意補液。

2.育嬰店購買的益生菌可以使用嗎?

答:育嬰店的益生菌大多是保健品,比如合生元。益生菌與益生元的功效不同,而且《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與專家共識》推薦使用益生菌,所以益生菌療效相對優於益生元。

3.有的寶媽說:「鄰居家的小寶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還是得了輪狀病毒腸炎,我們家還有必要打輪狀病毒疫苗嗎?」

答:當然有必要。隨著疫苗的接種,近年來輪狀病毒腸炎發病率明顯下降,雖然看起來拉肚子不是大事,但每一次生病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輪狀病毒疫苗還是有必要及時接種。

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也是如此哦。雖然接種後還是可能再患病,但因為機體有一定抵抗力,症狀也會輕於不接種時,而且病程一般會短。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醫學小白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原標題:《寶寶又拉肚子?別慌,兒科醫生來支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拉肚子怎麼辦?別急,專家來給您支招
    大河網訊 孩子拉肚子了!這可怎麼辦?新手爸媽手腳一頓慌亂,別急,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兒科主任莊探月來給您支招。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哪些?氣候因素如果天氣過冷,導致寶寶腹部著涼,會增加寶寶腸道蠕動次數,形成腹瀉;如果天氣過熱,寶寶消化酶分泌明顯減少,致使寶寶消化功能出現異常,出現消化不良,也會導致腹瀉發生。
  • 寶寶過敏了怎麼辦?看看兒科醫生怎麼說
    睡不好覺,多數是寶寶身體不舒服了,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導致寶寶鼻子癢、鼻子堵不通氣;也可能是寶寶食物過敏,肚子疼、拉肚子,所以哭鬧不休。父母雙方有過敏史,寶寶過敏的概率是50~80%,父母一方有過敏史,寶寶過敏的概率是20~40%,父母都沒有過敏史,寶寶過敏的概率是7~15% 。
  • 寶寶睡覺穿不穿襪子?來聽聽兒科醫生的建議
    如果是寒冷的冬季,兒科醫生建議寶寶在睡覺的時候要給寶寶穿上襪子,注意腳部的保暖,即使是屋子裡有暖氣,也要注意寶寶腳的保暖,當然在給寶寶穿襪子的時候一定不要選擇太小,太緊的,否則會不利於寶寶血循環,對寶寶不好。
  • 兒科醫生建議,這個方法治寶寶紅屁屁見效快,親測有效!
    寶寶紅屁屁,確實是令很多新手媽媽煩惱,之前我寶寶拉肚子屁屁也是紅的很厲害,兒科醫生給了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分享給大家:把藥用的蒙脫石散(治療拉肚子的,也叫思密達)用少量水調成糊狀,跟BB霜差不多粘稠度的樣子,抹在寶寶紅屁屁的地方,範圍可以稍微擴大一點。因為蒙脫石散具有收斂作用,可以形成保護膜,還可以吸附細菌、病毒之類的,幾方面綜合作用下來,對紅屁屁特別有效。
  • 冬季寶寶腹瀉勸你別給他吃藥?兒科醫生:話沒錯,主要是看類型!
    養娃的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娃生病,寶寶一生病,寶媽就突然就慌了陣腳。尤其是腹瀉這種經常會發生在寶寶身上的問題。畢竟寶寶跟大人還是不一樣的,大人要是拉個肚子,感覺實在不對就會去醫院了,但是寶寶除了難受之外是真的啥都不知道啊。
  • 7月齡寶寶被奶奶餵進醫院,急壞了家人,兒科醫生:不懂就別亂吃
    畢竟,給寶寶吃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他的健康和發育情況,如果因為沒吃對沒吃好而出現什麼意外,那真的是「傷在寶寶身體,痛在家長心裡」。經過檢查只是腸胃出現了點小問題,兒科醫生詢問家屬:「都給孩子吃什麼了?」這才知道,是因為奶奶給孫子餵的火腿惹的禍,奶奶非常懊悔自己的「自以為是」。兒科醫生聽完直搖頭:「家裡老人要是不懂寶寶輔食該吃什麼,那就千萬別瞎吃啊!」
  •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學會這些,麻麻不再慌!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汙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小孩拉肚子應給予飲食療法,給小兒營養豐富的食物:繼續母乳餵養,若患兒不是母乳餵養,可用患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製品繼續餵養。
  • 寶寶啥時候換整檔褲?兒科醫生:不要晚於這個月,不然易得病
    我想是不是因為給寶寶穿的褲子不合適或者平常不注意衛生才使寶寶得了尿道炎,結果一問燕子,燕子說是因為他的寶寶一直沒有換整檔褲的原因。燕子去看兒科醫生後,兒科醫生說,兩歲的寶寶早都應該換整檔褲了,燕子的寶寶兩歲了還穿著開襠褲。
  • 一歲寶寶發燒不要慌
    關注 最近兩天家裡寶寶發高燒,急壞了我們一家人,其實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寶寶發燒應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按照正確的處置方法,退燒會有一個過程。
  • 著名兒科專家崔玉濤來啦 !12月15日晚八點,寶寶樹直播間,不見不散!
    關於"兒童呼吸道過敏"問題,點擊下方進行提問,我會在12月15日晚八點的直播中為大家支招~崔玉濤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0餘年,是國內著名的兒科專家,擅長嬰兒生長發育監測及嬰幼兒營養與疾病的指導和預防,曾著有《崔玉濤育兒百科》、《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等書籍,受到父母讀者的廣泛歡迎。而今,崔玉濤醫生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寶寶樹特約首席育兒專家"。
  • 寶寶肚子痛、頻繁拉肚子,是肚子裡有蛔蟲?兒科醫生告訴你原因
    這不鄰居小王這幾天眉頭緊蹙、憂心忡忡,出於關心詢問了一句,原來是因為孩子出現了不適,這幾天總是頻繁的額拉肚子和腹痛,這讓剛做了準媽媽的小王憂心不已,恨不得自己代替孩子痛。於是我建議她帶孩子去醫院看看,避免加重病情。生育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和飲食,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導致孩子生病,所以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是非常不易的。
  • 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身上會有粉紅色斑塊?
    寶媽問:張醫生您好!寶寶目前2個月大,發現寶寶的頸部及眼皮處有粉紅色斑塊,請問是胎記嗎?會不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需要治療嗎?張亞停醫生答:您好!寶寶身上的粉紅色斑塊應該是一種胎記,這種粉紅色斑塊一般分布在寶寶身體的中線附近,比如出現在寶寶的眼皮、前額、頸部、背部的皮膚上。
  • 學步車對寶寶走路更有益?兒科醫生勸你別浪費錢,不安全還幫倒忙
    專業的兒科醫生就曾指出:學步車只是輔助孩子學習走路的一種工具,使用不恰當很可能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嚴重的損傷,所以醫生也勸父母們別再浪費錢,學步車不但不安全,有時還會幫倒忙。所以父母應該按照孩子的正常生長規律來養育,最好不給孩子使用學步車,當然,遵循孩子正常走路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兒科醫生也建議父母們這樣做。
  • 寶寶睡覺不踏實怎麼辦?兒科醫生:做好這幾點,娃能睡個安穩覺
    寶寶晚上睡覺不踏實,讓很多新手爸媽感到頭疼。一晚上,娃不是翻來覆去,就是哼哼唧唧或哭鬧,各種哄勸似乎都不管用。女兒半歲前,睡覺也常不踏實,哼哼唧唧、嗯嗯的聲響此起彼伏;凌晨時分,還常出現雙腿、雙手伸直緊繃、小臉常憋得通紅。為此,還專門抱去看過兒科醫生,一番檢查後並未找到實質原因。
  • Aveeno | 呵護寶寶嬌嫩肌膚,美國兒科醫生的推薦!
    打水仗、玩泡泡,其樂無窮但是寶寶肌膚嬌嫩如果頻繁使用質量不過關的洗護用品反而容易破壞皮膚的屏障作用美國兒科醫生推薦品牌Aveeno天然無淚配方,質地溫而不膩還可以幫助寶寶抵抗夏天的多種細菌別說寶寶,大人也喜歡用!
  • 寶寶拉肚子後,關鍵4小時正確補水
    拉肚子是身體將病菌、毒素排出的機制,若一味只使用止瀉藥緩解腹瀉情況,病程可能會愈拖愈長,正確的方式應該讓腸子自己將腸道細菌排出,並適時補充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臨床上,寶寶拉肚子多發生在1歲之後,因為寶寶身體的自主能力強化,接觸的人和食物也較多,相對提高病菌感染的機率,而冬季較常見的輪狀病毒以及諾羅病毒,都可能造成寶寶拉肚子。
  • 兒科醫生:這些寶寶面霜有「毒」,影響寶寶發育,你家買了嗎?
    文|小不點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需要特別的護理,所以每一位寶媽都會給孩子挑選最好的寶寶面霜,經常塗抹面霜,可以讓寶寶的小臉光滑白嫩,也能更好地鎖住水分,防止寶寶臉部皮膚粗糙。
  • 兒科醫生提醒:益生菌不能濫用,4種情況才需適量補充,別補錯
    在這裡兒科醫生提醒各位媽媽,一定要理性看待益生菌,不可濫用,即便要用也應該由醫生開具,身體健康的孩子不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以下4種情況才需要根據情況適量補充。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適量地補充益生菌?01寶寶拉肚子寶寶腸道功能較差,腸壁薄弱,吹冷風、吃壞了肚子都可能出現腹瀉,腹瀉時會將腸道內的益生菌排出
  • 寶寶光腳有必要管嗎?兒科醫生的解釋很全面,媽媽別瞎操心了
    這周末,小美兩口子像往常一樣回老家看孩子,剛走到門口,就看到豆豆正光著腳在院子裡搖搖晃晃地走來走去,一不小心被石頭絆住摔了一跤,小美趕忙過去扶起豆豆,並質問婆婆為什麼不給豆豆穿鞋,光腳走路要是腳部受傷了怎麼辦!
  • 寶寶穿紙尿褲好還是布尿褲好?兒科醫生:注意護理,寶寶很健康
    文|叮噹聊育兒小晗的寶寶1個多月了,從出生開始一直請的月嫂照顧寶寶,最近考慮到經濟方面的因素,就把月嫂給辭退了,想獨自帶寶寶。孩子他爸覺得小晗帶孩子辛苦,就把住在老家的婆婆接過來一起幫忙照顧寶寶。因為婆婆自己有一套養育孩子的經驗,所以初次當媽的小晗對婆婆沒有什麼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