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去了一趟日本。初識日本,走馬觀花去了幾處地方,卻也發現了不同城市的不同風貌,它們全然都有著自己的靈魂。
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都市,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中心所在。在這裡,美食娛樂都不會缺少,但在夜晚,苦悶的日本年輕人晚上十一二點還坐在街邊喝著啤酒。
京都則屬於大阪都市圈,這裡是更為精緻的日本,是許多人印象中的日本印象:和風、神社、和服、日式美食。夜晚就會沉寂下來,晚上八點后街道上荒無人煙。
東京則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也是傳統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這裡的生活更加時尚、物質、精緻,有很多適合購物的商店。
遊走在這三座城市之間,也許就能窺探一些日本文化中的底蘊。
01 遇見大阪
除夕夜出發,晚上抵達大阪,坐上去市區的車,滿滿的興奮感,目光所及都是日本的尋常景象,卻覺得十分新鮮。到了住處安放好行李後,我們就去覓食了,畢竟也得吃頓年夜飯慰藉一下自己,雖然那時已經十二點了。
旅館內提供的遊客指南推薦了附近的一家炸物店,就去了。蔬菜比肉貴,啤酒很好喝。但是一頓下來折合人民幣330元。想想國內下午的油炸小攤,一頓不用30塊,就覺得這一頓很貴了。
因為比較懶散和隨意,出發前沒有過多計劃,只走到哪看看APP裡附近比較好評的飯館。
蟹道樂的套餐中規中矩,好吃不好吃參半,勝在齊全和日式的環境,以及服務。環球影城的黃油啤酒(冷)好喝到冷冬裡連喝兩杯。北極星的蛋包飯也是環境日式,一疊一疊的榻榻米,坐久後腿麻。商場負一樓飲食店裡的壽喜鍋,選擇中等飯量卻只是小碗而已,味道確實不錯,難怪兩三點還有很多人在排隊。
日本人的飲食有些奇怪:他們下午兩三點吃午飯,四五點又看到甜點店裡很多人吃下午茶,也許可能他們才是少食多餐的積極踐行者。而且日本人對於食量的掌控很奇特,就是吃完了總覺得還沒飽,但是真的再給你吃一點,又會覺得撐了。
而且在日本街頭,多的是光腿的妹紙,穿著淺口皮鞋和好看大衣的上班女郎。不禁想起了日本小朋友們,他們冬天也是穿著短褲的,非常耐寒。這背後既是為了磨鍊他們的意志力,也通過增加體育鍛鍊來增強他們的體質。在譚琦的《日本國立小學365天》裡,就能全方位看到中日小學教育的不同。
也因為日本人的教育,日本服務業的總體水平非常高。蟹道樂的服務業奶奶、姐姐們非常溫柔,門口的爺爺也一直送我們到電梯口,衣服店裡的店員們會在你換完衣服出來之後誇你「卡哇伊」。
在享受的同時,我和朋友也能看到普通的上班族們在地鐵走道裡西裝筆挺、健步如飛,而到了夜晚,他們下班之後,是兩三輪工作聚餐後的疲憊,他們坐在路邊,聽街頭表演的小樂隊放聲唱歌,看四周圍觀的人群,抽著煙、喝著啤酒聊天。
02 遇見京都
我們在京都的酒店靠近清水寺,因為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不是很好找,好在遇上了好心的日本大叔為我們指路,因為我們的手機用的是流量卡,無法打電話,大叔就幫我們聯絡了酒店,找到了住處。
路上,大叔還告訴我們,他在學習中文,他的老師是北大的一位教授,他也有在學太極拳。我們用英語、中文混合交流,倒也能夠明白彼此在說什麼。送我們到酒店之後,大叔就離開了。
晚上約莫八點半左右我們出去覓食,卻沒想到清水寺附近已經開啟了深更半夜的荒涼模式,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只剩下昏黃的燈光映照著街道。零星的也只是遊客,以及夜跑的日本人。沒錯,日本人真的非常喜歡跑步,代表人物就是村上春樹大叔,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跑步。
三浦紫苑有一本小說《強風吹拂》講述的就是日本大學裡的長跑隊想要挑戰「箱根驛傳」馬拉松接力大賽的故事,非常的熱血和勵志。日本人從幼兒園時期就會有「冬季耐力跑大賽」,學校裡,跑步好的人也會受到大家的關注,職場面試的時候也是加分項,因為跑步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力,也培養了他們堅持拼搏、團結合作。忍耐和努力真的是日本人的特質。
而京都也是日本的一張名片。走在清幽的祇園花間小路,路邊擋著垂簾的店鋪都十分精巧,店裡售賣的物品也十分和風精緻,路上除了隨處可見的各國遊客,也能夠看到日本的傳統藝伎,她們穿著和服身形優雅。不禁想起《藝伎回憶錄》裡章子怡飾演的有著藍灰色眼睛的小百合,她在這裡學習、成長,遇到自己的愛情。
我們去了清水寺,淨手參拜。清水寺有出售粉嫩好看的櫻花鈴鐺,但卻一個限購一個。不得不說,日本的寺廟還是很會做生意。御守鈴鐺繪馬之類的周邊做的好看又好賣就不說了,還有收費的蓋章。之前在東急手創裡看到硃砂帳,那會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進了寺廟才知道是用來蓋寺廟裡的章的。希望國內的寺廟學習一下。
伏見稻荷大社裡,朱紅色的鳥居成千上百座,綿延至山上,非常好看。伏見稻荷大社的香火很旺盛,但它和我們不太有緣分,抽籤抽到帶「兇」,就都系在那裡了。大社外有很多小吃攤,倒是和國內一些集會時的臨時攤子一樣,味道很一般。
回住處的路上,落日的餘暉映照著,我們走在京都繁華熱鬧而又有些復古的街道上,這一幕在回來之後總是被我想起,是一些美好。
夜晚的時候,我們去了鴨川,雖是夜晚,但夜色清明,河邊有三三兩兩的人,清風霽月。
03 遇見東京
「在東京鐵塔,第一次眺望,看燈火模仿,墜落的星光……」
同行的朋友在登上東京鐵塔時反覆哼唱這首歌,塔裡還有她最喜歡的《海賊王》,到了秋葉原,看到滿街的手辦店、遊戲廳,我們都瘋魔了。
日本的動漫產業是世界級的,周邊開發的各種物品、遊戲也是非常厲害。不得不說,二次元為很多人提供了一個庇護所,帶給了他們希望、鼓勵、夢想、治癒等等,動漫並不僅僅只是一些幼稚的東西,題材、內容都很豐富,有些動漫的思想深度甚至非常高,能夠給人帶來很多啟發和思考。
在銀座的伊東屋購買文具的時候,再一次體會到日本服務業的強大。雖然和店員溝通有困難,但她們實時用視頻聯繫了會中文的工作人員,在線直接翻譯,服務真的滿分。
從滿店可愛而又精緻的文具中,也能看出來,日本人真的非常重視情意,各種賀信、便籤,都是供人贈送時使用的。日本的手帳文化也使得日本文具獨樹一格,他們認真對待每一天,記錄每一天。
在東京,我們去吃了比較傳統的關東煮店「米久」。套餐內的牛肉非常好吃,但還是老問題:飯少。就在我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來了一位客人,她一個人跪坐在對著院內景色的榻榻米上,點了一人份,喝著啤酒,悠閒地慢慢吃飯。
看著小鍋內被燒得嗞嗞跳脫的湯汁,不禁感嘆,這些生活中的美好時刻一定要記住。結帳的時候,是一位老爺爺,店內的服務員也有奶奶級別的。日本現在的老齡化現狀也許就是我們的將來,等我們變老了,也還是要打起精神來,精神一些。
在日本的最後一晚,我們去吃了整個旅程中都經常看到的磯丸水產。和炸物、烤串一樣,這些看上去像深夜大排檔的地方,日本人都是來喝酒聊天的,只有我們是為了吃。看著那些新鮮的貝類因為被烤而不停地開合直至熟透,深感我們還是比較適合直接吃熟食。
在日本小半個月的遊玩時間裡,我真的沒有看到過奶茶店,路邊的無人售賣機裡都是咖啡、茶、白桃水之類,這樣也能理解奶茶店開在日本之後為什麼那麼受歡迎了。啤酒也是日本人的最愛,那麼多日本影視劇裡男女主角都愛喝啤酒,電視裡也非常多的啤酒廣告,他們獨愛一口啤酒下肚後的快感和放鬆,也許是真的太緊崩了。
作為遊客,日本絕對是值得去遊玩的一個國家,這裡不僅有絕美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觀也很有特色,服務水平也非常出眾,每個城市也都有各自的不同風情,一切都帶著新奇,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和風俗。這也許就是我們期待的遠方。但如果真的在這裡生活,想必壓力會很大,畢竟「社畜」一詞就是起源於日本。
但不管怎麼說,有機會的時候,還是要去看看這個世界,看看別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