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換季的時候,為什麼皮膚容易出現問題。
每一次季節更替的時候,整一個外部環境都會有著極大的改變。最直觀的變化當然是溫度了。由冬天的寒冷漸漸過度到春天的溫暖,皮膚花了一整個冬天去建立的平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圖源網絡侵權必刪)
原本自然脫落、更新的角質層細胞(圖左),受到環境刺激後,變得幹硬起殼,無法有序脫落(圖右),抵禦內外刺激的能力減弱,產生一系列的肌膚問題。
這麼大的環境變化,意味著:皮膚會受到更多的刺激與傷害。這些刺激與傷害對於一些皮膚屏障本就脆弱的人來說,會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加上換季的時候,人體激素水平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也會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機能。最終的使得皮膚角質層的更新與穩定受到影響,肌膚皮脂腺的分泌下降,最外面的角質層由於缺少水分與脂質就非常容易出現脫皮與泛紅狀態。
換季護膚重點——保溼
肯定會有人順著以往的經驗,頻繁的「補水」,如果你理解的「補水」是多喝水,倒是值得鼓勵。如果指的是多用貼片面膜,用水溼敷,那就真的是做錯了。
不可否認,溼敷和貼片面膜在短時間內對於補水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溼敷所帶來的水合作用,使得角質層充滿了水,使得原本缺水的角質層的狀態,瞬間變得來飽滿通透。一瞬間膚色就提亮了好幾個度,如同獲得了新生。
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很多明星也是在用面膜,效果非常的好。而且我們都知道,在上妝前敷一張面膜,會使得皮膚充滿水,妝容更服帖。明星為了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就特別需要這樣的臨時的效果。
但是這裡需要敲敲黑板:
這樣的補水方式只能在皮膚狀況好的時候用用,作為日常的用品就不合適了。如果出現乾燥脫皮的現象就更不能這樣作了。角質層出現了嚴重的乾燥狀況,那就說明,皮膚本身的屏障功能出現了問題。
皮膚不能有效地保住自身所含的水分——這才是皮膚乾燥的真實原因。
(圖源網絡侵權必刪)
而對於結構已經出現鬆散的皮膚來說,再用水分泡漲,結構就會變得更加脆弱。皮膚抵禦外界環境侵害的能力,會變得更差。
所以,皮膚狀況不好的時候,反而是需要避免面膜溼敷的。
科學小Tips
皮膚越長時間接觸水分,天然的保溼能力就會越弱
保溼產品中的仿生劑就是通過模仿角質細胞內天然的保溼因子(NMF)來補充細胞間質中NMF的不足。
大家可能經常聽到的類NMF的成分是:神經醯胺、海藻糖、透明質酸、尿囊素。
我們皮膚中的天然保溼因子之所以可以保溼,是因為具有親水性。它和水分子玩的非常好,可以把水分子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也是水溶性的。當你用大量的水溼敷的時候就會跟著那些水一起走。
至於洗臉,只要你不洗太久、而且手法溫和輕柔,就沒有關係。如果實在忍不住想貼面膜的話,含天然保溼因子成分(透明質酸等)的面膜,相對來說會是更好的選擇。同時還要注意,貼面膜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是15~20分鐘,如果大於20分鐘,對皮膚的傷害會比較大。
我們應該怎麼做
1、停止對皮膚的傷害
換季已經那麼惡劣,你需要溫柔的對待你的臉。一些高活性護膚品比如美白精華、抗老精華要慎重使用,專注於皮膚屏障的修復。尤其不建議,在換季時使用比較刺激的美白產品刷酸去角質、果酸煥膚、射頻微針……等等各種對皮膚有一定刺激的醫美。日常非必要的化妝也是是需要停止的,就讓皮膚好好透氣吧。
最後——禁止熬夜
2、溫和護膚
在停止對肌膚的迫害後,皮膚會漸漸地自我修復,但可能需要非常長的時間。除了各種猛藥,需要避免之外還有日常清潔的環節,一定要溫和。尤其是各種潔面儀、潔面刷,都應該嚴格避免。
如果護膚品在臉上有刺痛的感覺,請不要將就——立刻停用。
3、護膚產品思路梳理
選用含有天然保溼因子的水或精華,用量可以比平時稍多一些即可,因為短時間內,皮膚能吸收的量很有限,畢竟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則也是適用於成分吸收。選用成分儘量精簡的乳液和面霜,敏感肌有敏感肌專用的水乳~
(圖源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