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同仁趙陽 白內一把刀 收錄於話題#當XX遇到白內障2#多焦點晶體專欄6
■ 文|趙小刀
我是趙小刀,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近視雷射手術從上世紀90年代左右開始,到現在已經20多年過去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通過雷射手術的方式,來告別近視。那麼,當這些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人老去時,多年前的近視雷射手術會不會給白內障手術帶來影響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近視手術遇上白內障,會出現什麼狀況。
影響人工晶體計算精度
近視手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切削角膜的方式來矯正視力。注意,這裡說的是矯正,並非治癒,相當於你的眼睛是多少度近視,還是多少度近視,只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利用眼睛角膜的形態,「變相」地給你在眼睛裡「做」了個「眼鏡」,從而達到提升視力的目的。
白內障主要是晶狀體渾濁,手術原理是利用提前設計好屈光度數的人工晶體,替換掉人體的原生晶體,從而達到摘除白內障、矯正屈光度數的目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因為做過近視手術的患者,眼睛的形態被「修改」過,所以在測量和計算人工晶體度數的時候,就會遇到問題,不能使用常規的公式來計算,需要使用新的計算公式,把之前的近視手術也考慮進來進行計算,這樣才能更接近患者真實的屈光度數。
常規的公式,因為數據量非常大,醫生們的經驗豐富,人工晶體計算出現較大偏差的概率很低(<1%)。但針對近視術後的眼睛,計算公式還有進一步精進的空間,雖然現在我們做這種手術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了,計算也比較有把握了,但與常規情況相比,出現較大偏差的概率還是大了不少。
所以,有近視手術史的患者,一定不能隱瞞或者漏報自己的手術史,否則手術做完,很可能因為度數計算錯誤,又把近視給「請回來」,又得重新戴上眼鏡。
晶體選擇可能受限制
現在第一批做近視手術的人,也慢慢進入了發生白內障的年齡。雖然現在,我們對近視術後白內障手術的經驗越來越多,人工晶體計算精度方面的問題不是很大了,使用單焦點人工晶體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患者在選擇多焦點人工晶體時,還是存在一定的顧慮,術後可能會有低度近視或低度遠視的情況。因為選擇多焦點晶體的目的主要是摘鏡,出現低度偏差,對單焦點晶體影響不大,但對於多焦點晶體而言,摘鏡的願望可能受到影響。小概率下,還可能會出現度數偏差較大的情況,這時可以短期內做人工晶體置換進行調整。
還有另一種情況,因為角膜形態改變過,如果近視手術做的不是那麼完美,就有可能因為切削偏中心、不規則散光太大、球差過大等種種原因,導致無法選擇多焦點人工晶體。尤其是RK(放射狀角膜切開術)術後的患者,往往難以符合多焦點人工晶體的使用要求。
具體能否選擇多焦點晶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
乾眼症影響白內障手術
近視術後的乾眼症是一個常見的術後不良反應。不管是準分子還是半飛秒手術,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眼症狀。當然,這些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好轉。
我在前面發過一篇文章《》,裡面詳細講解了乾眼症對白內障手術的影響。在白內障手術術前,如果患者患有乾眼,淚膜不穩定,會影響術前檢查的測量精度;在白內障手術術後,大部分患者都會有乾眼症相關的感受,通常並不嚴重,經過術後眼部潤滑用藥補充淚液,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不過,術前就已經有乾眼症的患者,術後可能幹澀不適會更加明顯,帶來一定的困擾,需要堅持用藥更長時間。
而從白內障術後效果來看,乾眼是患者對術後不滿意的重要因素,更是多焦點晶體術後不滿意的主要因素。如果術前已有較重乾眼症,建議還是先系統治療乾眼症,再做白內障手術。
總之呢,現在無論是近視手術還是白內障手術,醫療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常常有人問,那做近視手術會影響以後做白內障手術嗎?我的回答是,影響多多少少肯定是存在的,但並非是一道「死題」,要相信醫療水平的發展,也要相信醫生會和你一起克服困難。如果是現在準備做近視手術的年輕朋友,我想更不必擔心,二十多年後,相信醫學早已解決近視術後人工晶體計算的難題。
我是趙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本文作者趙陽,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原標題:《近視雷射手術後遇上白內障,會後悔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