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作家林森新作《島》,被譽為「新南方文學」代表

2020-12-23 藝綻

80後作家林森的長篇小說新作《島》日前與讀者見面,該作將寫作聚焦於海南島,以及由島這個意象衍生出的關於海洋文明、關於孤獨、關於時移事遷後人的生存狀態的討論,引發了文學界關注。

《島》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城市的發展,讓有著千年歷史的海邊漁村面臨搬遷,家人驚慌失措,而見慣風雨的「父親」,以其堅韌心志帶領一家人度過危機;因為一場冤案,他失去自由、名聲、所有親人,獨自上到一個孤島生活,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過,他與小島終於活成了一體。

評論家邱華棟認為,放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序列裡來看,林森的長篇小說《島》是很獨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題材的特異性、海島的孤決性使得作品呈現的空間很大。評論家楊慶祥認為,小說書寫的島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現實的島,一個是精神意義的島,精神意義的島更重要,「林森試圖重建一個中國人的多重生活空間,在這個意義上,《島》提供了一個類似於海明威《老人與海》等經典劇作所提供的文化啟示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楊慶祥還將《島》看作「新南方文學」的代表。他說,以前的南方寫作是江南、江浙一帶,以汪曾祺、蘇童的細膩溫婉為代表,但是林森的寫作是向大海深處延展的寫作。這種寫作意味著國內新的寫作版圖已經有了拓展。

作家林森這部新作是他來到北京之後寫就,這種距離感讓其對故土的回憶更厚實更充分。對此,《十月》雜誌副主編季亞婭認為,通過這種抽離感審視自己的生活和風土,從而讓創作產生出新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而《詩刊》主編李少君則坦言,林森的《島》代表了他小說創作的成熟,他開始真正建構個人的文學之島,精神之島。作為一個曾經在海南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李少君認為,林森的《島》除了對他本人的創作史有重要意義,對於海南島歷史的展現也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80後作家林森:我想做這樣的嘗試
    林森,作家,《天涯》雜誌副主編。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暖若春風》,中篇小說單行本《海裡岸上》,小說集《小鎮》《捧一個冰椰子度過漫長夏日》《海風今歲寒》《小鎮及其他》,詩集《海島的憂鬱》《月落星歸》,隨筆集《鄉野之神》等。曾獲人民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等。
  • 林森新作《島》:當海南島不再失意地遙望著北方
    最近,80後作家林森的一本新的小說《島》將寫作聚焦於海南島,以及由島這個意象衍生出的關於海洋文明、關於孤獨、關於時移事遷後人的生存狀態的討論。12月15日晚,林森新作《島》分享會在京舉辦,海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梅國雲,評論家邱華棟,詩人、《詩刊》主編李少君,評論家楊慶祥,《十月》雜誌副主編季亞婭等出席活動,幾位嘉賓圍繞海洋文明、孤獨、新南方寫作等話題展開討論。
  • 林森長篇新作《島》分享會在北京舉行
    左起,季亞婭、李少君、林森、邱華棟、楊慶祥 海南作家、詩人林森的長篇新作《島》近期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寫了兩個悲喜交集的故事,現代化進程與海洋文明的碰撞
  • 陳培浩:當代敘事中的家園輓歌——讀林森長篇小說《島》
    三峽工程造就的家園消逝畢竟是局部的,可是進入新世紀,遷徙時代的家園之殤以更加普遍性的方式呈現在文學中。2016年,格非出版的《望春風》再次顯示了家園破碎造成的中國當代心靈震顫。《望春風》中,格非同樣觸及了家園的拆遷問題,當趙伯瑜最後回到家鄉時,那裡已經變成一片廢墟,只能靠著某些殘存的老樹辨認曾經的方向。
  • 90後十大作家排行榜
    在同時期內,90後作家與80後作家相比顯得暗淡得多。80後中已經湧現出一批人,如韓寒、張悅然、郭敬明等等,但此時的90後作家出位的卻寥寥無幾,他們中間尚無一人達到韓寒等人同樣的地位。除此之外,社會對90後爭議頗多。但透過這份榜單可以看出,相對於80後作家,90後作家有著更加充分的準備。
  • 四川作家筆耕新時代書寫新篇章
    除了阿來,裘山山、梁平、羅偉章、周嘯天、馬平、龔學敏等作家和詩人,都持續發力,獲獎多多;魯娟、雍措、阿克鳩射、阿薇木依蘿、馮良等少數民族作家和詩人接連摘得「駿馬獎」;不斷崛起的80後、90後青年作家群體,以及以天蠶土豆為代表的網絡作家群體,取得的成績也令人矚目。
  • 網絡文學作家的辛酸與無奈
    作為網際網路文化代表的網絡文學也開始流行,而且一開始流行就迅速蔓延擴張,甚至把純文學都擠進了故紙堆,隨之而來的改編電視劇、電影等商業運作就開始了。網絡文學作家收入不低,按說沒有什麼心酸和無奈,可事實上,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網絡文學屬於通俗文學一類的東西,一開始就加入了資本運作的行列。
  • 80後老了?成都90後作家粉墨登場
    四川省作協年齡最小會員將出新書,享受暢銷書作家待遇   90後作家唐朝     「他是90後作家的第一顆炸彈,現在這顆炸彈就要出鏜了!」出版人沈浩波這兩天將《把夢還我》的小說出版敲定,作者是成都一重點中學15歲的初三學生唐朝。
  • 文學陝軍吹響集結號:「百優作家」五年成果展示
    接續傳統:承前啟後新一代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格局中,得天獨厚的陝西作家是最具實力的創作群體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創作的《創業史》《保衛延安》《風雪之夜》《柴達木手記》等享譽文壇,確立了陝西在當代中國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 夢魘殿下加盟愛奇藝文學作家團 新作《扭蛋男友》獨家上線
    已出版長篇:《三王一後》《神馬都是浮雲》《開門見夫》《豔骨》《恃寵而驕》《我有特殊的睡覺技巧》《夢魘王座》。其中《豔骨》已改編為網劇上線。海外出版:《我有特殊的睡覺技巧》《豔骨》,漫畫作品:《魔王管家》《豔骨》《上位守則》,遊戲腳本:《後宮夢想》。這一次,夢魘殿下帶來了她的新作品《扭蛋男友》,《扭蛋男友》延續了夢魘殿下以往腦洞大開的創作風格,包含現代懸疑愛情等多種熱門元素。
  • 疫情下的文學創作與作家責任 中日作家對話會在京舉行
    李洱認為,東亞價值會對後疫情時代泛濫的虛無主義構成有力矯正,文學的作用在於用自己的方式對闡釋和呈現東亞價值,作家通過這種努力,將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並為以後處理人類文明的危機作出前瞻性的準備。島田雅彥將新冠肺炎比擬為戰爭,稱新冠疫情讓人重新反思人與人之間精神紐帶的重要性。他談到二戰期間,谷崎潤一郎宅家創作,完成了鴻篇巨製《細雪》,並將《源氏物語》翻譯為現代日語。
  • 郝景芳獲雨果獎 80後新一代科幻作家崛起
    北京時間8月21日上午9時,第74屆雨果獎頒獎典禮在美國堪薩斯城舉行,繼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之後,80後中國女作家郝景芳憑《北京摺疊》也獲得雨果獎。她是在中短篇小說的競選單元角逐中,力壓名家史蒂芬·金的《訃告》,最終摘得這個獎項。
  • 世界文學新動向|英國黑人作家協會成立:呼籲出版公平
    或許改變的還有更多,我們的「福克納們」和「村上春樹們」似乎再也無法與「狄更斯們」一較高下,前者和後者代表了不同的東西。曾經和文學結合的很好的教育已經和文學決裂了,沒有人在飯桌上談論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作品,文學的根須已經從公共生活中拔起。在今天,文學已經變成一個一旦完成就已作古的東西了。正如博圖姆所說,當前文化缺少一種對自身的必要的確信,時間的存在被瞬間的存在替代了,沉思被膚淺替代了。
  • 無法被標籤歸納的90後作家
    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80後作家」代表人物,在參賽、獲獎之後,被貼上「殘酷青春」的標籤,迅速走進公眾視野,成為彼時廣受關注的文學明星。對於那時還是中學生的很多90後,參加「新概念」可以獲得高考加分的現實誘惑,以及那些80後文學明星們名利雙收的人生路徑,成為他們進行文學創作的最早動力。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長這樣
    由優酷視頻、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已於4月14日上線,這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首集探訪作家馬原播出後,有網友感嘆,這就是我要的理想生活啊!作為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碩士,他對作家和文學作品有著獨特且深刻的理解。對於作家是怎麼樣生活、思考和創作的,很多時候,我們只能是苦於好奇、耽於想像,而這一次,終於有機會一窺作家的世界是怎樣的。寫字的人很多,能被稱為作家的極少。作家有一種異乎常人的敏銳洞察和極其豐沛的情感能量,能從一花一木間捕捉到一個跳動的世界。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沈小寧:流浪者文學歌,文學使命,作家徵程
    2000年,我投筆從教, 成為北京市一家培訓學校閱讀作文講師……我有著想像願望,去美麗南方生活的理想。 我獨自坐火車,開始了南行的徵程。我遊歷江蘇崑山、浙江象山、四川峨眉山、貴州金家山、雲南文山,從事少兒文學教育。我教過中專學生《語文》《寫作》,中小學的《語文》和少兒作家班的《文學創作》《閱讀寫作》。
  • 新本格推理代表作家
    新本格的崛起,僅僅依靠島田庄司、綾辻行人遠遠不夠的。在新本格推理的誕生和發展的過程中,京都大學的推理社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這個社團,就不會有「新本格推理」。這些東京大學的社團成員都在30歲前出道;他們都尊島田庄司為創作導師;他們的出道作品大多受到了島田庄司的《斜屋犯罪》影響,屬於「建築推理」的範疇。從這些共同點裡,我們可以看到新本格推理的特點和發展方向。除了京都大學的推理社團,還有一些年輕人也有志於新派推理小說的創作,也受到了島田庄司的指點和提攜。其中的代表,無疑是歌野晶午。
  • 谷崎潤一郎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易懂地解說年表和代表作品!谷崎潤一郎您知道這個小說家嗎?他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當今推理小說和懸疑小說的先驅者。這樣的谷崎潤一郎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這次,我想把谷崎潤一郎的一生整理成簡單的年表,再介紹5部代表作,並簡單易懂地解說其人物形象。首先是谷崎潤一郎是怎樣的人簡單地看看吧說起作家谷崎潤一郎,他經常以醜聞的形象講述自己的故事。
  • 「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 第一期|鄉土經驗對「70後」作家意味著什麼?
    到徐則臣這一代作家,鄉土書寫包括城市書寫,都面對著以莫言為代表的前代作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需要突破影響的焦慮,開拓出新的書寫方式。嘉賓作家徐則臣回顧了自己的寫作歷程。他認為,作為後來的作家,書寫城市不是策略,也不是逃避,而是量力而行。在嘗試往城市,乃至往世界去的過程中,要在繼承鄉土來路的基礎上,再往前走。
  • 成都小說創作需要文學新血液 作家們年末聚首呼喚新人冒出
    很多年輕作家,經不起挫折,退一次稿就不寫了,對年輕人要給一種落到實處的幫助,有些人值得幫扶。文學是一件必須要堅持的事。所以要給年輕人機會。文學是一件很有尊嚴的事,所以今天要給文學一種莊嚴感。」蔣藍建議,「作家要跟學者互動,他們願意跟蹤作家的全程,要在場評論,在場研究。「小說家也要通過訪談等擴大自己的影響,不能只靠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