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光是學會讀義大利麵那些多音節的名字,就已經夠美麗的了。
長寬面 Pappardelle(/papärˈdelā/),我的最愛,從口感到讀音上都是。
一旦換成英文,就徹底失去那種異域風情了:
貝殼面 Conchiglie(/kohn-KEE-lyeh/),英文是 shells ;
蝴蝶面 Farfalle(/färˈfälā,-ˈfalē/),英文是 butterflies ;
螺絲面 Fusilli ,英文叫 spindles …
我覺得把意面稱作「最符合人性」的食物,一點都不過分。維基百科上引述的來源說,世界上在冊的意面有 310 種形狀之多,由於各國名字不同,意面的名字更有多達 1,300 種。但你有沒有也想過,為什麼它們要有那麼多形狀?是為了迎合善變得可怕的人類?還是廠家玩的 marketing 遊戲?
都是,也不全都是。解答這個問題最適合的人,非 「Geometry of Pasta」 一書的兩位主創莫屬,亦即為該書撰寫了大量菜譜的大廚 Jacob Kennedy ,以及繪製了所有意面圖譜的設計師 Caz Hildebrand (中國亞馬遜上就可以買到原版)。他們經過研究發現,意面之所以有這麼多種形狀,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實用意義。我來搬運一些他們介紹過的例子。
▲Tortellini 真身(圖:Fugzu / CC BY 2.0)
▲The Borgias 劇照
比如 Tortellini(意式小雲吞)。說起來有點色情,這種意面是根據某位女士的肚臍形狀製作的。這位女士正是 Lucrezia Borgia ,如果你看過Showtime的劇集 「The Borgias」,應該記得波吉亞教皇這位傾國傾城的獨女(好吧理論上是只能叫私生女)。尤其當你在享用蔬菜湯煮意式小雲吞來時(一種非常常見的搭配),你的舌頭能清晰感受到它們的形狀…
▲Strozzapreti 真身(圖:Fugzu / CC BY 2.0)
又例如Strozzapreti(手卷意面,因為通常是新鮮製作而不是幹的,所以在國內不太常見)。Strozzapreti的字面意思是「弒牧師者」,傳說因為這面過於美味、而其形狀又非常便於快速吞食(由長面扭成),很多牧師因為吃它們而送命,而且很可能是被噎死的…所謂即現感啊。
當然,意面並不都是為了模仿某種形狀或噎死牧師才長這樣的。某些形狀的意面會特別適合搭配某些醬汁。所以才會有廚師跑去研究「意粉幾何學」。
從質地來看,意面常用醬汁分幾大類:帶肉塊的濃稠醬汁,偏油的醬汁,湯類醬汁等等。而意面的表面有粗躁的也有偏平整的,有長的有短的,有大的有小的,對應何種醬汁,取決於你想不想讓醬汁掛麵、想創造何種口感等。
例如港式茶餐廳常用雞肉清湯搭配通心粉(主要是用Gomiti,彎彎的、腰子狀的那種),如果搭配Lasagne就比較奇怪,想想吃的時候不甩自己一臉湯才怪…Penne(直管通心粉)可能是最常見、最容易被買到的幹通心粉了。它有帶條紋和不帶條紋兩種,但都以某個傾斜角度開口,區別是帶條紋的更容易hold住醬汁。為什麼是斜開口呢?因為斜著的口可以讓醬汁更容易滑入意面內部,尤其當你用匙羮舀意面的時候。
▲圖:Pasta by Design / George L. Legendre
▲球拍面(Racchette)也是工業化之後才有的意面,通常被做成水果蔬菜沙拉
還有些意面的形狀,更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果。譬如Route(齒輪面),就反映了20世紀初義大利工業的昌盛。首先齒輪面的形狀就很具時代特徵(卓別林、《黃金時代》…),其次這種形狀的意面必須是機器才可生產出來,明顯比上面說到的「噎死面」等手作面先進幾個檔次。
意面這些有趣的事實,引得很多建築師、設計師、數學家著迷於意面形狀和歷史的研究。他們有的通過分析意面的幾何形態獲得設計其他東西的靈感,有的乾脆自己設計起了義大利麵:比如「Pasta by Design」一書的作者George L. Legendre設計了一款以自己女兒命名的、嶄新的意面,可他的本職其實是建築師。所以,過幾年假如又冒出什麼新品種意面突然風行起來,大家無須感到奇怪。
好了,既然有那麼那麼多選擇,我們要如何煮出完美的意面?除非你有特殊偏好,一般來說,外軟內硬的意面口感最好。如果你也喜歡這種口感,通過一周實踐後,以下這些tips我覺得十分實用。
1.儘量用口大一點、鍋身高一點的鍋來煮麵
▲如果你想要專業的意面鍋,可以考慮買上面這種樣子的(但價格不菲哦,圖中這款Enamel Pasta Pot by Rodale's售價大約 $180 )
2.放滿至少3/4鍋的水,蓋上蓋燒至水開
3.水開後放入兩茶匙鹽
放鹽主要還不是為了調味,是為了不讓面粘在一起;另據我個人經驗,不放鹽似乎非常難把意面煮軟,雖然科學會告訴你這只是迷信…
4.把意面扔進鍋,讓水再度燒開
怎麼做到?快速蓋上鍋蓋 10-15 秒
5.保證意面始終在敞開的鍋中被沸水煮著,時不時用木勺攪拌幾下
Jamie Oliver 會留一點常溫澱粉水,在煮麵過程中倒進去,為的是讓口感進一步精緻化,但這屬於「上層建築」了,自己做的話可不從…
6.嚴格按照包裝上的「烹煮建議」來控制時間,到點即撈起,連水帶面一起倒入濾篩即可,切記立即享用
很多廚師都會建議你不要把煮好的面放在濾篩超過兩分鐘,這樣你只能吃到粘在一團的東西
由於我喜歡吃硬一點的,在家常吃一種義大利硬質杜蘭小麥長通粉,嚴格按照包裝指引烹煮 10 分鐘,大致能獲得 40% 軟、60% 硬的質感層次。年輕時不知從哪裡聽來的誤傳,煮意面要「過一道冷水」才爽口,後來才知道這是錯誤的。這樣做對提升口感沒什麼幫助,反而讓烹煮步驟變得繁瑣。
義大利語裡有一個詞,專門形容意面的這種恰到好處的口感,叫做"Al Dente"(偏硬叫「Molto al dente」,偏軟叫「Al Forno」——就是以同樣的方法做兩遍)。看到最後沒白看有沒有?拿去生活吧。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下載免費酒店英語資料,酒店行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