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農民種植的水稻產量比較低,要是碰到一些病蟲害,基本溫飽都成問題,更別說有多餘的糧食來賣錢了,如今隨著科學種植再加上雜交技術的不斷改進,不僅可以保證豐產,而且還有多餘的糧食出售。除了水稻、小麥、油菜等品種之外,農民們發現只要有一些東西量產了,價格就會變得非常的低落。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農產品,然後來分析下這個情況,2年前鮮品一斤20元,如今幹品一斤才5元,這種野味經歷了什麼?
這就是拐棗,也叫做萬壽果、蜜爪爪。在前幾年,這種果實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種野果實,早期的時候靠著野生採摘來維持市場的供應,但是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野生拐棗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了,而且採摘數量的急劇增加之後,導致資源在慢慢枯竭,在市場上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缺口沒補上,所以一斤的收購價格從5元直接上漲到每斤20元以上,還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一直到現在各大搜索網站上還可以看到那些曾經20元一斤的記錄。
野生的拐棗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河南、陝西、甘肅、江西、安徽、浙江、廣東、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區,雖然分布的地區比較多,但這些年總感覺它不夠採摘一樣。當市場上的價格在20元一斤的時候,種植拐棗的利潤就變得特別的高,一畝投入的成本需要在5000元左右,一畝拐棗的產量在700-800斤,按照最高的時候收購價格20元一斤來算,一畝去除成本之後,純收入可以在9000元以上,這樣的利潤相比於其它的農業種植來說,利潤是非常高的。
拐棗這麼流行是因為它的果實含有豐富的糖分,可以直接生吃,口感是非常好的,還因為含有多種的維生素和豐富的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鹼,作為泡酒的原材料也非常受歡迎對於治療風溼有很好的效果,這樣的情況下才有了它一度非常搶手的原因。鮮果可以直接出售,果乾也可以出售來泡酒,還可以把拐棗製作成果脯之類的加工品,在市場上也慢慢的擴大著自己的地盤。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網絡上出售的拐棗價格慢慢下落下來了,如今一斤拐棗幹只賣5元一斤了,那麼這野味到底經歷了什麼?其實主要還是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導致的,就比如在陝西旬陽縣,種植拐棗的面積就達到了22.8萬畝,並且在當地形成了全產業鏈結構,不僅有新鮮的拐棗出售,還有各種加工成品出售,在當地因為企業的需求量比較大,甚至一些企業還向農戶免費提供拐棗樹苗鼓勵農民種植,在當地也形成了相當的種植規模,每一畝種植的數量也非常多,但是收購的價格卻是非常便宜,可能是產量太多的緣故,一斤的價格只有1.2-1.4元,由於它的適應性強,幾乎不需要怎麼去管理,就可以獲得這樣的收穫。所以即使價格很低,很多農民還是會去繼續種植。
產量不斷的增加,導致了市場上零售和批量採購變得很容易了,自然它的高價就會掉落下來。這可能是所有的農產品的一個通病。以上就是關於拐棗的一些介紹,您有什麼要補充的,期待您的留言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