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定都知道馬上就要霜降了,這個時間的氣溫會越來越低,夏天的炎熱酷暑已經徹底離我們而去,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在酷暑和嚴寒之間的秋季,雖然十分短暫,但是對我們的養生卻十分的重要,在霜降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一、霜降時節宜進補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是進補的好時機。下面舉幾種代表性食物
1、鴨肉:鴨肉是霜降時節必吃的食物之一。鴨肉不僅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季的過度消耗,且其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作用。
2、大棗:大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大棗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克鮮棗肉中含量超過400毫克,有人稱其為「天然維生素C丸」,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民諺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大棗是霜降養生水果的首選之一。
3、柿子: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柿子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1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的。
4、慄子:慄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節氣的進補佳品。中醫認為慄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
熟食板慄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將板慄仁蒸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的兒童,以增加食慾,調理腸胃。用板慄和粳米熬粥,既有利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慢性腹瀉患者早日康復,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氣虛乏力的食療驗方。
5、牛肉:霜降前後要多吃牛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有「肉中驕子」的美稱。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霜降養生吃一些牛肉,可以治療中氣不足、氣短體虛、筋骨酸軟、久病貧血、面黃體瘦、頭暈目眩等症狀。不過,牛肉不可過食,每餐約80克即可。
6、白蘿蔔:霜降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冬季將要到來,養生首先推薦白蘿蔔。「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中說的就是蘿蔔所具有的功效。中醫認為,白蘿蔔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順氣化痰之功效。白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以增加食慾等。
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除了以上六種食物,同樣可以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於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二、霜降時節宜運動
晚秋時節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飲食調養方面,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此時的肅殺景象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還要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
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的氣候變化。
此外,還需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三、霜降時節宜添衣
霜降時節,漸入冬寒,人體關節部位最怕受涼,容易出現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開始加強保暖。此時穿衣不宜露膝,同時要注意護足。
霜降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面對這種氣候,陰天時要適當地增加外衣;豔陽天適當減外衣,不要被寒氣所傷,也不要熱傷風。
由於現代生活的節奏過快和壓力過大等原因,導致許多人的陽氣不能與自然陽氣同步變化,因而秋冬交際陽氣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氣壓迫形成體內鬱火。
鬱火是陽氣太過部分,屬於體內邪氣。邪氣太盛進入臟腑,百病開始橫生。霜降 15 天之後即是立冬。這個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者注意做好「外禦寒、內清熱」是關鍵。
除了以上要注意保暖,同樣建議深秋時節,氣候逐漸乾燥,皮膚重點要保溼哦。每天多喝水,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中不要忘記身體健康。萬物蕭條的秋天,易產生抑鬱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