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的氣韻繞不開蘇杭。
而說到蘇州,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享譽世界的蘇州古典園林,吃貨們只願染指一步一美味的平江路小吃街,文藝青年們選擇前去拔草只此一家的誠品書店。
photo by :攝影師 烏龍茶
但我卻十分偏愛距離蘇州市區不遠的另一處——臨湖鎮柳舍村,姑蘇城外,太湖依偎。
蘇州吳中臨湖鎮,是一個曾經在羊毛衫領域裡加工業響噹噹、溫泉等水資源豐富的蘇南鄉村。哪怕如此,這裡卻依然保持著江南鄉村獨特的柔和溫潤,全然沒有城市的喧囂和凌厲。
除了這裡的舒緩閒適,讓我注意到這個不算出名的小村鎮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一間名叫小団園的民宿。
小団園
大人的烏託邦,孩子的遊樂場
沿太湖而行,拐入一道小路進入碧綠環繞的柳舍村,穿過兩百米小橋流水人家便到了小団園。這是一座融合傳統蘇式建築與簡約日式設計的園子,黑瓦白牆與原木樑具交相輝映。
那些老房老街總是讓人感到無比親切。比起豎滿鋼筋水泥大樓的金融區,那些有點年份的老房明顯更珍貴。但這裡的主人,卻並不是這裡的老住戶,而是一對「新居民」。
嗡嗡和Mao家住上海松江,他們最初在做手工包具品牌,後來是女裝、童裝,已經小有成績。但從兩夫妻升級成三口之家,成為父母的他們希望在城市鋼筋水泥中長大的孩子,能有一段屬於鄉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於是,小団園就誕生了,這是他們送給兒子吉布森的禮物。
在一家三口齊力設計與改造下,原先只是普普通通的江南民居,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精雕細琢,最終呈現出了獨特的模樣,把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帶到了這裡。
從大城市回歸鄉村,吉布森也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遊樂園,和同村的小朋友們一起撒歡玩水、抓蟲子、相互串門。然後這裡也逐漸成為所有人都能放慢速度感受生活溫度的地方。
走向民宿的路上,與管家閒聊,好像不是客人與管家,而像是隔壁的鄰居,中間一路還不忘與村民打著招呼,「阿婆吃飯了沒?」「大叔腿好了沒?」管家說,在這裡待久了,跟村民都熟了,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外人。
小団園的客人也是如此,有空了就過來住住,無拘無束的,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聽過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用來形容小団園:大人的烏託邦,孩子的遊樂場。以至於在這裡的每一天,都像是偷來了一個悠長假日。你是誰不重要,你有什麼樣的背景和身份不重要,只要放鬆和開心,這非常重要。
嗡嗡說, 「我們不是網紅店,我們家是什麼樣,這裡就是什麼樣。」
閒散是理想生活的樣子
小団園是由嗡嗡和Mao親自設計的,他們特地聘請了之前幫家裡裝修的上海工程隊,採用了家裝的標準,考慮著家的舒適感、對孩子安不安全、朋友來了怎麼聚……整個改造花了一年時間才完工。
建成後的小団園是一間原木色日系風的民宿,簡簡單單,沒有絲毫的繁複和累贅,柔軟溫和,讓人第一眼看到,就很想靜下心來,慢悠悠地待上一陣。
但這裡絕不僅僅只是日式簡約風格這樣簡單,它用大片窗戶接受自然的饋贈,忽暗忽明的陽光、一年四季的景色。園子外見到最多的是老人和狗,狗悠閒、旁若無人的行走,與城市光景自動拉開一道界限。
輕輕推開小団園的小門,眼前出現的,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小院落。一棵青梅樹伸展著枝丫,到了春天,嗡嗡會摘下滿樹的梅子,泡酒,送給朋友和客人。
建築外部圍上了一圈木平臺,似日本傳統民居裡的迴廊。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和移門,讓太陽能恣意地照進屋裡。
小団園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瀰漫著淡淡的悠然。用「恬靜」去形容這座院子,恐怕再合適不過了。
庭院正對著一棟梁木結構的老房子,改造成了公共活動空間,朋友們聚在這裡喝酒聊天,大堂的落地窗,讓陽光毫無保留地照射進來。坐在窗邊的小圓桌旁,泡壺茶,喝杯咖啡,金色的陽光,輕撫著杯中的漣漪。
嗡嗡和Mao都酷愛音樂,所以,大堂的中間,自然為美妙的音律騰出了空間。成套的音箱、精挑細選的CD,還有幾把吉他怡然自得地靠在牆上。
孩子們隨意撒歡,在屋子裡、院子裡、巷子裡奔來跑去,完全不用擔心車呀人呀,感覺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大家和和氣氣其樂融融的。
一樓還有可愛的兒童房。鑽進一扇低矮的小門,仿佛來到了童話樂園,完全是孩子們的天堂。
穿過一道小木門,裡頭有海洋球池、塗鴉黑板,還有木製玩具和兒童繪本,屋簷下的南瓜燈,露出誇張的笑容;放滿白色小球的「泡泡池」,是夢幻的遊樂園;書架上的彩色書本,講述著動人的故事;模擬的小廚房,成就了孩子們快快長大的夢想。
而待到入夜時分,孩子們在Kids Room裡玩得歡,大人們還能在旁邊的「路邊野酒」(屋子的主人在旁邊開的小酒吧)喝酒、聊天、唱歌。
彈吉他的小姑娘伴奏,孩子們來了打節奏,有人唱起耳熟能詳的歌曲,一屋子的人都跟著和……簡直像夢中一樣。
這裡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通過大廳往深處,便可進入客房樓。長閑、青楓、東雲、日和、月見,小団園的五間客房名字典雅得像一首首簡短的詩。
「長閒」的名字,出自蘇東坡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進門處擺放著一席低矮的小茶桌,煮水、喝茶,正應了詩中的那句「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青楓」據說得益於窗外的那棵楓樹,秋日裡,滿樹的火紅,燦爛得如同這綻放的歲月。
「東雲」的名字來自於詩經,落地窗正對著村舍的黑色屋簷,炊煙嫋嫋伴隨著日出日落,雲淡風輕,好不愜意;
「日和」(ひより),在日語裡的意思是好天氣。這裡的窗邊擺放著懶人沙發,陷入其中,享受日和風輕,你甚至不會感到時間的流逝;
至於有大露臺的「月見」,則總是讓我聯想到清朗的夜色,涼風吹過。
哪怕面積不算很大,但在小団園的客房裡原木色系的Muji風,也能讓簡單成為了一種溫柔的美好。
每天,小団園都迎來送往著八方的客人,每天,這裡都發生著各種有趣的故事。而在小団園,客人已不再是客人,他們是真正的主人。
住過小団園的人都說,這裡的氛圍那麼融洽,那麼愜意,從來都不會有絲毫壓迫感。是的,那是當然,因為小団園就是他們的家。
而「原地退休」恐怕就是在小団園最真實的感受,他們像是築造著一場夢,而我有幸住進了這場夢裡。
民宿內外,遇見最美民宿
如果你是民宿主,如果你有故事
如果你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故事
歡迎關注,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