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座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英雄城市,是已經具有了3500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這裡是中國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著名的江城,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
在舉國上下都在關注武漢、關注湖北的特殊時期,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上世紀80、90年代的武漢城市風貌。通過這組老照片帶大家重回那時的老武漢,感受老武漢的舊時光。
上圖是漢口老火車站,武漢很多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大智門火車站。該站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這裡曾是京漢鐵路南端終點站,見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瞬間。
90年代的武漢街頭,那時候人們的裝束充滿了時代特色。
90年代海關大樓的門前景象。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登上黃鶴樓,可見長江和漢江兩江交匯,龜山蛇山相望,三鎮鼎立,大江東去。
俯瞰武漢城區,樓房林立,鱗次櫛比。
這是當時漢口的高層建築地標——漢口飯店,畫面左邊中部隱約可見的武漢商場,完全無法和規整挺立的漢口飯店相媲美,雖然它已是全國十大商場之一。
武漢江漢路過街天橋附近夜景。江漢路人行天橋始建於1984年11月20日,於1985年2月12日正式建成。江漢路天橋承載了許多80-90後武漢人的記憶。
這是航空路轉盤,畫面左邊的建築物就是漢口飯店,照片的拍攝角度應該是在武漢飯店的樓頂,也就是現在新世界中心店的位置。
畫面上可以看到路上除了公交車,社會車輛少的可憐,大部分人都騎自行車出行,又健康又環保。
中南商業大樓,1985年正式開業,加上旁邊的外文書店,從開業之初就成為武昌的商業新地標,是武昌人民的購物首選之地。那時中南路的主幹道是雙向六車道,再加上車少,給人的感覺那是相當寬敞開闊。
武昌汽車客運站,就是現在的傅家坡長途客運站,上圖這個應該是1984年建成的。
武漢揚子街工業品市場,想必老一輩的武漢人都很熟悉。
這裡曾經一度是武漢市最大的時裝市場,在80-90年代,始終引導著武漢時裝市場的潮流。
這是80年代的武漢客運港,畫面右上部的江漢關鐘樓表明這塊區域在江漢路和民生路之間,那個年代航運是非常興旺的,畢竟坐船出行要比火車便宜不少,也更方便。
東湖沙灘浴場。盛夏時節很多人會去這裡避暑納涼遊泳,那個時候岸邊還是沙土和卵石,現在沙灘浴場的沙全是從福建長樂運來的海沙,模樣也今非昔比了。
揚子江呢絨服裝廠門店實景,那時中山裝還是男士的主力正裝,「揚子江」也是服裝業如雷貫耳的牌子,呢絨料子更是高檔的代名詞。
上圖這些啤酒,是當年東西湖啤酒廠的產品,從左至右分別為:婦幼啤酒、武侯燈啤酒、行吟閣啤酒和首義啤酒。我查了一下,婦幼啤酒的麥芽濃度為8度,武侯燈為11度,都是淡爽型低酒精度啤酒。
這是冠生園食品廠出品的幾款著名點心。想必現在很多30-40歲年紀的人們,對這些美味都有心底深處的美好回憶吧。
上圖這些是武漢洗衣機廠出品的荷花牌洗衣機。中間那臺最大的洗衣機就是1985年首次面市的雙缸洗衣機,這種既能洗又能甩乾衣物的機器,在當時可是高大上的代名詞。
一枝花品牌的洗潔用品,這個品牌的洗衣粉對許多老武漢人來說那可真是太熟悉不過了,它和荷花洗衣機、紅山花電扇並稱「武漢三朵花」。
紅山花牌電風扇,當時也是武漢電器市場上的寵兒,為三大火爐的武漢人應對漫漫長夏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山公園,划船遊園的人們,三十年過去了,這裡的風景還是那樣。
解放大道上的迎春長跑人群,畫面左邊是湖北廣播大樓,右邊是擴建中的武漢商場。
希望武漢人民早日戰勝疫情,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