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葛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探查取石、「T」引流術手術。
患者冉某為73歲女性,10月21日因「反覆上腹部疼痛10餘年,加重伴皮膚黃染20餘天」到葛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門診以「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收治入院。入院後經CT檢查為膽囊結石。
「我母親腹部痛了很久了,平常就是偶爾吃下藥,一直沒有引起重視,這次來醫院檢查,才發現得了結石。」患者兒子李立清難過地說。
入院後,葛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鄧仕江及其醫療團隊一直與患方保持充分溝通,最終決定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
鄧仕江說:「手術的開展,基於多方面的原因。一是這幾年我們整個手術團隊都在不斷的專研腔鏡下的操作技術,包括縫合、打結以及和膽道鏡的配合。二是由於本例病人歲數比較大,身體條件較差,考慮到後期恢復,所以我們選擇其做首例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
經充分分析病情、評估,術前結合輔助檢查及影像資料,充分規劃手術方案,經過4小時的作業,手術在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目前患者已出院。
據介紹,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取石術是腹腔鏡手術中難度較大、技術要求較高的手術之一。與傳統開刀手術想比,術中患者出血量少,手術切口為四個戳孔,腹部疤痕小,創傷更小,腹腔形成粘連更少,患者術後恢復更快,承受疼痛更輕,住院時間更短。
「患者在醫院住院八天左右就順利出院了,通過後期造影顯示膽總管各方面情況都比較好,膽汁引流情況也比較通暢。」鄧仕江說,「這是葛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一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實現了零的突破,也標誌著我院在健康扶貧和患者就近就醫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我母親這次手術做得很成功,現在她不痛了,傷口也恢復得很好。這次手術總費用1萬多元,享受建卡貧困戶醫療救助政策報銷之後,我們才自費1000多元。」李立清高興地說。
近年來,我縣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並不斷引進醫學人才、配置大型醫療設備、大力實施網際網路 醫療政策,切實提升了我縣醫療服務能力,患者的經濟負擔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