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沒義務給你養老」,婆婆:女兒竟然不如兒媳

2021-02-19 東林夕亭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

01

雖然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每個人心中都做過期待完美的夢,即便自己不完美,也會期待完美。甚至有時候恰恰因為自己不夠完美,所以才期待完美。

比如,有的男人自己管不好自己,從而會期待自己能娶到一個完美的妻子,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輕鬆。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的人對「完美」的定義有所不同,因為「追求完美」往往跟每個人內心的需求有關。即便是上面說的期待完美的妻子,不同的男人對完美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

就像朋友阿金對自己的評價:「很早之前,我就認識到自己是個懶惰的人,雖然沒有懶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但很難面面俱到把所有事都在意到。也正是因為我有這種自知之明,所以我覺得我必須娶一個比我勤快的妻子,才能讓自己的後半生有所依靠。」

阿金的這種想法雖然聽起來不切實際,但卻很有道理。人生確實應該「缺啥補啥」,你明明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如果不懂得借力的話,你的短板可能會一直存在,這會無形中影響到你的生活。對待婚姻確實應該有這樣的態度,這是一個人有自知之明的體現,是好事。

02

阿金的美夢如果沒有實現,我們可以說他的想法不切實際。而事實上,他的美夢已經成真了,他的妻子小荷就是個比他勤快的人,正好補足了他的短板,能夠面面俱到把各種事都兼顧到。

當然了,這並不等於說你想要什麼就一定會得到。阿金的美夢之所以能夠成真,跟他自己對自己的經營有關。他的懶作只在於不能兼顧很多事,並非說他不懂經營自己,他自己心裡清楚,要想娶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妻子,自己需要具備優勢才行。

他的優勢就是會賺錢,在小荷的婚姻選擇範圍內,他算是比較優秀的人,加上他對小荷也很滿意,所以兩個人才會一拍即合。

他們的婚姻能夠一直幸福下去,除了因為兩個人很合適以外,更關鍵的地方在於兩個人對婚姻的鋪墊比較充分。

上面所講的兩個人之間合適的點,以及各自的需求,他們在婚前就各自坦白了。尤其是阿金,他第一時間向小荷坦白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生活中,賺錢養家的事可以由我來負責,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事,你需要多負責一點,因為我這個人太懶,讓我工作賺錢可以,但是讓我事無巨細把控婚姻家庭的各種瑣事,我會覺得很煩。你如果能夠負責賺錢養家之外的事,那就真的謝天謝地了,我可以無條件配合你!」

其實,在他說這些話之前,就深入了解過小荷。正是因為認定了小荷符合他的要求,能夠管理好婚姻家庭的瑣事,所以他才會展開追求。他追到手以後又再次確認他對小荷的認知,當然可以更放心。

他們婚姻中有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是有關婆媳關係的事,或者說是有關「給婆婆養老」這件事。

本來他跟小荷提前商量好了和婆婆一起生活,給婆婆養老,但是婆婆卻總是拿女兒跟兒媳做對比。小姑子沒有承擔給婆婆養老的義務,自認為很簡單,總是背後慫恿婆婆對小荷提要求,以至於小荷和婆婆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小荷此時的做法是跟婆婆翻臉,讓她滾去女兒家去住。她說她不是真的要趕婆婆走,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婆婆認清誰才是真的對她好。

自認為「女兒一定比兒媳好」的婆婆,剛到女兒家就被趕走了,之前一直慫恿她欺負小荷的小姑子,翻臉不認人跟婆婆說:「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沒義務給你養老,養老應該找我哥嫂,這是他們的義務!」

直到被女兒掃地出門了,婆婆才恍然大悟,認清「女兒竟然不如兒媳」這個事實,於是就乖乖回到小荷身邊,在小荷面前不停地數落小姑子的不是:「我決定了,今後誰的話都不聽,只聽你的話,反正我也指望不了其他人,能指望的人只有你跟我兒子,如果我不跟你們處好關係,我的晚年生活估計會很悽涼。」

至此,婆媳矛盾也化解了,給婆婆養老的問題也圓滿解決了,而且小荷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這讓阿金很開心:「她能在我不參與的情況下就搞定我媽跟我妹妹,我真的很佩服她。有她當家做主,我就可以放心去賺錢養家了,只要我們一直維持這種平衡,只要她能一直幫我做好後勤工作,這樣的女人就值得我痴迷一生!」

03

談到讓男人「痴迷一生」的女人,很多人會理所當然想到長相或者是錢。而事實上,女人長得好看,或者有錢,雖然對男人來說也很重要,但這兩種東西不是維繫婚姻的關鍵因素,因為光憑長相和錢無法解決婆媳矛盾之類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女人的人品和能力。

錢和長相,其實都算是身外之物,隨時會有,也隨時會消失。但是,人品和能力,是刻進骨子裡的東西,會伴隨一生,這才是女人讓男人痴迷一生的關鍵。先把這兩樣東西把握好,然後再談錢和長相,才能錦上添花。

有句話說得好,婚姻拼到最後,拼的是「責任」二字。確實如此,不管婚姻剛開始的時候有多少花花綠綠的點綴,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花花綠綠的點綴都會慢慢褪色,最終能夠留下的只有「責任」二字。

責任的具體表現,其實就是阿金和小荷各自在婚姻中負責的部分:一是賺錢養家,二是賺錢養家之外的其他事情。

能讓女人痴迷一生的男人,肯定是能夠肩負起「賺錢養家」重任的男人。而能讓男人「痴迷一生」的女人,則是能夠彌補男人的短板,讓男人的婚後生活過得很輕鬆的女人。簡而言之,就是有責任心的人,是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且願意對婚姻負責的人。

相關焦點

  • 「我沒義務幫你養女兒,誰生的誰養」,十年後,我把這句話還給了婆婆
    所有有意義的事都可以這樣去做,而那些沒意義的事,明顯是錯的事,你謀劃的內容是為了損人利己,往往會弄巧成拙,有心栽花花不開,最後得不償失。就像朋友秀秀對她婆婆的吐槽:「我婆婆這個人,得了便宜就笑,吃虧了就鬧,實在讓人喜歡不來。雖然我作為晚輩有義務對她好,但是,我已經盡力對她好了,她還不知足,而且不懂得對我好,這對我來說就沒必要繼續對她好了,因為她不值得。
  • 婆婆生病兒媳喊工作忙,女兒請假伺候,分家產兒媳:出嫁女兒沒份
    在這個世界上,享受的待遇和承擔的義務,應該是一樣的。你享受了權利和待遇,那麼就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沒有誰能只享受權利,卻不履行義務。尤其在婆媳之間,兒媳享受了婆婆的家產,那麼就應該履行照顧婆婆的義務。如果兒媳不願意照顧婆婆,那麼財產也不應該全都分給兒子一個人。
  • 兒媳不給我養老,就因為我去帶了外孫,怎麼辦?
    有的人是為老不尊,權利義務對等。不能欺負老實人!沒有什麼天經地義,都是互相的。身體好的時候想著女兒。老了需要贍養了,讓兒媳婦出力?農村老人有的真聰明,兒子女兒都能照顧好,有些傻子就一個兒子,她都不管不顧,她不親兒媳婦,憑什麼讓兒媳給她養老?把兒媳當外人看待,兒媳再給她養老?做夢去吧!
  • 「你怎麼好意思上門?」婆婆投奔兒媳被拒,兒媳:我都離婚三年了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一個兒媳相當於半個女兒。」婆媳關係一直是千古難題,往往都會相處的「水火不容」,如果遇到高情商的婆婆算幸運,如果是「極品婆婆」呢?「你怎麼好意思上門?」婆婆投奔兒媳被拒糖媽的高中同學,前段時間跟我講了她堂姐和「極品婆婆」的事兒,實在是太奇葩了,忍不住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60歲婆婆想去小兒子家養老,兒媳一席話,戳痛老人心
    「可不可以讓我媽先在你家過夜?」一個朋友打來電話,已經是晚上兩點多了,電話那頭的他焦急而無助。我倆家離得很近,只隔著兩棟樓,然後我就出去接他。等媽媽安好了,這個叫周騰(化名)的男人竟然捧著臉哭了。他說,「我媽就我一個人,她被大哥趕出家門,可我媳婦兒她也跟我鬧,你說,我要給我媽養老,怎麼就這麼難呢?」感情很好,這是他的家事,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我也不好幫忙。把一杯水遞過去。
  • 婆婆過六十大壽,當眾命令兒媳給自己養老,誰知兒媳拿出了離婚證
    就像有位兒媳吐槽自己的婆婆時說的一樣:『我明知道婆婆在欺負我,明知道我應該跟她一刀兩斷,明知道自己應該離婚,可是,我不敢,因為我沒有退路,我怕離婚後的日子還不如現在。不過在我看來,這種事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婆媳關係好,婆婆確實沒條件沒能力幫兒媳帶孩子,或者兒媳不願意讓婆婆幫忙帶孩子,這就跟婆婆以後的「養老」沒關係。可如果婆媳關係不好,即便婆婆幫兒媳帶孩子了,兒媳也未必會給婆婆養老,更不要說婆婆不幫兒媳帶孩子了。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了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小年?
    在封建思想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人了,她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小年的,如若在娘家過小年會對娘家人不利。嫁出去的女兒不止小年不能在娘家過年,在端午、清明、七夕、中秋等等節日都是不可以在娘家過的。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從封建思想上來講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嫁人了就不再是娘家人,而是屬於婆家那邊的人。比如在古代姓張的女子嫁給李家就會說李張氏,姓王的女兒嫁給張家就會說張王氏,嫁了的女人就不再用自己的姓氏,而是把婆家的姓氏放在前面。
  • 「我媽沒義務照顧你坐月子,但你有義務養老」好,我知道錯了
    如果你是一個任人拿捏的人,那麼被人欺負和傷害,不過是家常便飯。明白這個道理並不容易,讀者小琪(化名)告訴我,如果不是坐月子的時候傷透了心,自己也不至於在出月子後不久,立馬出去找了工作。她當時一門心思想著掙錢,覺得自己在婆家毫無地位,如果不能獨立起來,往後的日子只會越過越難。
  • 「婆婆你要是給小姑子房子,就別讓我養老」「那財產也沒你的份」
    吃飯的時候,兒女都可以吃到肉食;女兒想讀書,想考大學,周圍人都覺得是在糟蹋錢,可是王女士的父母不顧外界的議論,拼命賺錢供女兒讀了大學。女兒出嫁的時候,王女士的父母只要了八萬彩禮,還添了筆錢作為陪嫁,將王女士風風光光地嫁了出去。 在父母愛的滋潤下,王女士一直過得很幸福,也對父母充滿了感恩之情。
  • 「兒媳,我女兒要來坐月子,你回娘家住」「這是我買的房子」
    不過,很顯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覺悟的,尤其是大多數婆婆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心疼兒媳婦也就罷了,還反過來要求兒媳婦必須孝順自己,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了婚以後就該一心向著婆家,甚至是變著法兒地佔兒媳婦的便宜。誠然,兒媳婦不是親閨女,做不到當親女兒來對待也是無可厚非的。
  • 晚年體弱多病,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5個60歲女人回答很意外
    導語:都說女兒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那么女人老了之後,晚年體弱多病,到底是要指望女兒還是要指望兒媳?當女人步入晚年,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林女士,60歲。年輕時,我以為女兒這輩子都會對我貼心,所我特別偏心女兒,我對我女兒特別好。
  • 兒媳給婆婆買泡腳桶,婆婆說硬成是女兒盡孝,沒過幾天就後悔了
    兒媳再好,始終抵不過女兒,不管怎麼努力,心與心之間隔的絕不止一層肚皮,更像是一道鴻溝,難以架橋,難以跨越。雖然女人在丈夫眼裡,可能會是生命的全部,但在婆婆的眼裡,兒媳始終就是個外人,有時候還莫名的就會生出敵意,讓人摸不著頭腦。
  • 「你當年給誰帶娃,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你當年給誰帶娃,現在就讓誰給你養老」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賀敏是個80後寶媽,當年懷胎十月的時候,自己母親正趕上骨折住院了,賀敏問老公,能否讓婆婆來幫自己來帶娃,老公說,婆婆早就盼望著抱孫子了,肯定願意來幫忙。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我國的傳統思想是養兒防老,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很多人都認為贍養老人是兒子的事,相應的在老人遺產繼承或家庭財產分割上,兒子有份,女兒沒份,在這種觀念影響之下,一些人家的女兒特別是已經出嫁的女兒,往往忽視對父母的贍養義務。
  • 請婆婆帶女兒,外出回家探看到女兒吃剩飯,兒媳:我每月給你五千
    在他們的眼裡,女兒始終不如兒子。因為兒子能給自己傳宗接代,但女兒卻只能嫁到別人家,成為外人。楊鳳沒想過,自己倒貼嫁給老公,卻遇到了一個重男輕女的婆婆。雖然父母曾經反對他們的婚事,可楊鳳就是一心一意想著嫁給老公。只是婆家的條件確實有限,雖然楊鳳主動提出不要彩禮,但婆家依舊買不起婚房。
  • 婆婆生病後要住兒子家,小兒媳說:她要住進來,我就搬出去
    一是兄弟多的家庭負擔重,二是兄弟多的家庭,以後給老人養老會有糾紛。三是兄弟多的家庭最忌諱公婆偏心,萬一偏心的不是自己家,心裡不平衡。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我的一個遠房親戚,她的老公是兩兄弟。她就遇到一個偏心的婆婆。我親戚是農村的姑娘,嫁給了縣城開店的男人。男人在家是老二,家裡還有個哥哥。哥哥畢業後在縣城的單位上班,娶了一個局長的女兒。
  • 「你女兒沒教養,竟然在我兒失業時離婚」婆婆吐槽兒媳,反遭打臉
    面對他的這種狀態,我跟上次一樣,在他旁邊不停地開導他。這一次他崩潰所持續的時間比上一次要長,差不多持續了一個月,那一個月時間裡,我真的是生不如死。一個月之後他重新找到工作了,我鄭重提醒他:「請你以後管好你自己,別動不動就崩潰,不然我會很沒有安全感。
  • 小姑子嫁人,婆婆讓兒媳出10萬陪嫁,兒媳:當年彩禮現在還是欠條
    婆婆終究不是媽,很少有婆婆能夠把兒媳婦當成親生女兒一般對待。如果真的有的話,也肯定是出於愛屋吉屋的心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開心,而把兒媳當成女兒對待。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也成為了現如今家庭生活當中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如果婆媳關係相處得非常融洽的話,那這個家庭很有可能會非常和睦。但如果婆媳關係很差的話,這個家庭一定無法行走很長的時間。
  • 「婆婆不幫我帶孩子,我也不給她養老」,這樣的觀念會受到指責嗎
    婆媳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很多家庭的難題,而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家庭而為此弄得分崩離析,就比如二大媽樓下的鄰居菲菲最近就和婆婆鬧得不可開交,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來看看吧!菲菲在跟丈夫結婚一年後就懷孕了,這個時候婆婆也退休了,所以菲菲和丈夫就想著讓婆婆來幫忙照看孫子,可是婆婆卻以自己身體不太好,來城裡住不習慣為由,拒絕了他們兩口子的請求。
  • 女兒滿月,小姑子發6.6紅包,因為婆婆一句話,我退出了家族群
    同年,我懷孕了,本來是一件大喜事,但後續婆婆的一系列舉動,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懷孕期間,婆婆既沒出力也沒出錢,就來看過那麼一次,還很是敷衍。捫心自問,我什麼都不圖,也不求她拿我當親生女兒一樣看待,畢竟沒有血緣關係,有些事情強求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