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市氣溫驟降。天氣雖然寒冷,但卻到了蜜蜂為草莓授粉的關鍵時期,位於北辰區雙新大道西端的特色水果種植基地——雙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內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每年的這個時候,農戶們都會走進草莓大棚交流心得,靜候明年收穫。
日前,記者來到雙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見到一座座白色的溫室大棚,一排連著一排,規整而有序。走進雙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農業部員工鮑秀岐所負責的草莓大棚,見到他正在為農戶們普及如何在草莓不打藥、不生病的基礎上,長出汁甜飽滿的大果。
今年55歲的鮑秀岐前不久獲得了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當時的心情,我無法用言語來表述。沒想到,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還能來到人民大會堂領獎。」鮑秀岐激動地告訴記者。
鮑秀岐是北辰區雙街鎮雙街村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民,他不但草莓種植得好,種植葡萄的技術也數一數二。為了貼補家用,鮑秀岐曾在鎮裡的製糖廠、鋁型材廠上過班,但隨著年齡增長,穩定的收入已不能滿足現狀,這讓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鮑秀岐說:「我要投入建設休閒觀光農業,成為『新農民』。」鮑秀岐以這樣的信念贏得了家人的支持。之後,他在工作之餘便利用自家的兩畝地嘗試著種起了葡萄。
為了種好葡萄,鮑秀岐四處拜師學技,從葡萄剪枝修整到如何搭好葡萄架,他在葡萄上下的功夫,可真是不少。「現在正是葡萄冬季休眠管理的關鍵期,上凍之前澆防凍水很重要,封凍的冰層和凍土層為葡萄根系提供了保護,相當於給葡萄蓋了一層『棉被』。為了使葡萄珠大、汁多、肉厚口感好,不但要採用農家肥,還要進行剪枝修整和採光照射,這幾點尤為重要,缺一不可。」說起種葡萄的學問,鮑秀岐如數家珍。
這幾年,鮑秀岐從當初不懂葡萄種植的「門外漢」,到現在的葡萄種植行家,他幹出了一番事業,也為當地的葡萄種植戶樹立了艱苦創業、勤勞打拼的好榜樣。隨著網絡銷售的火爆,鮑秀岐也在網絡上對自己種植的夏黑葡萄進行了銷售。鮑秀岐說:「近年來,夏黑葡萄的銷售成果還不錯,銷往東北地區,1公斤能賣到40元左右。」
採訪中,鮑秀岐的手機一直不停地響。記者問後才得知,來電者大多是農戶向他諮詢葡萄種植的秘籍。種葡萄多年、樂於分享種植技術的鮑秀岐也逐漸成為了合作社內葡萄種植戶們最貼心、信任的「土專家」。鮑秀岐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術,學習更多的知識,他還通過讀電子書的形式進行充電。記者見到,鮑秀岐的手機裡下載了大量的葡萄種植秘籍。一位農戶說:「鮑師傅骨子裡有股鑽勁兒,學起東西來特別認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但掌握了農業科研動態、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的技術信息,還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溝通協調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