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三木)
經典的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已經看過好幾遍了,可是每次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這部電影是1994年6月24日上映,那一年它的全球總票房是9.668億美元,創造了票房神話,更是橫掃10項頂級大獎,轟動了全球,成為迪士尼乃至整個動畫電影史的巔峰之作。
當時看時,只是在懵懂中了解到獅子國王、辛巴的爸爸木法沙被弟弟刀疤覬覦王位,聯合野狼設計害死,並嫁禍於小王子辛巴。導致幼小的辛巴被迫遠走他鄉,在逃亡的路上遇到無欲無求的彭彭和丁滿。等長大成人後,通過引領和朋友的幫助鼓勵下,辛巴成為雄壯的大獅子,最終王者歸來,報仇雪恨,成為新一代的獅子王。
可以說,迪士尼這部動畫片,是一部適合所有年齡層觀賞的動畫電影。
看多了迪士尼的動畫片,我們不由會思考:我們為什麼這麼喜歡看迪尼斯的各種動畫片?
除了迪士尼動畫片色彩畫面和裡面音樂的精妙搭配、先進的現代化數位技術、個性鮮明的主角外,當然,迪士尼公司也是擁有強大的宣發能力。
這些「硬實力」,可以保證率影片上映後的質量具有可看性和保障性。
那麼,除了這些讓人驚嘆的「硬實力」外,迪尼斯公司的動畫片電影還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們虛心學習的,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呢?
這裡,就需要提到迪尼斯動畫片,也是好萊塢電影屢試不爽的「故事算法」 !
我們就從這部人物關係簡單、劇情不複雜的《獅子王》入手,一起來討論一下,這部動畫片電影到底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故事算法,來保證了這部動畫片電影,既有好口碑又有好票房的。
一、動畫片電影的本質是在講故事
對於電影而言,本身上就是在一個故事,《獅子王》這個動畫片電影也是如此,不同性格特別的主角小動物們、驚險刺激的情節設計、最後美滿的大團圓的結局。看似敘述的特別簡單,但這其中如何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刺激一直想看下去可是有很多的竅門的。
說到講故事,就不得不提到被認為是好萊塢最會講故事的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他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會教人講故事的人。他所寫的《故事》本書,被認為是全球編劇第一必讀的經典著作,也成為了指導行業實踐的理論。
1981年,羅伯特·麥基受美國南加州大學邀請,開辦「故事」培訓班,還創辦了全球性的寫作培訓機構。在他的6萬多名學員中,有60人獲奧斯卡金像獎,170人獲美國電視艾美獎,30人獲美國編劇工會獎,26人獲美國導演協會獎。他本人被英國《衛報》稱為「亞里斯多德後最有影響力的講故事理論家」。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理論不光適用於電影,對紀錄片、新聞、小說等任何故事形式,都適用,其故事創作的核心精髓概括起來,其實只有6個字:衝突顛覆生活。
不論是《獅子王》,還是迪士尼公司的其他動畫片,比如《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瘋狂原始人》等都是遵循這個規則。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將《獅子王》中間的衝突都去掉,那麼,這個故事就成了什麼樣子了呢?
獅子王辛巴離家出走後,經歷了各種事情後,又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與刀疤進行決鬥,最終是取得了勝利,成為真正的獅子王。
這樣的話,這個故事變得平淡,沒有任何趣味了。所以,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故事創作的核心精髓「衝突顛覆生活。」
何為好的衝突?
簡單理解就是一個有趣的衝突,必須要戲劇化,所謂的戲劇化,可以理解為,就是怎麼做都對,但又怎麼做都不對。
我們回到《獅子王》當中,第一個衝突出現在劇情的開始:
在開始,獅子王爸爸的出場,搭配上音樂,到萌萌的小獅子辛巴出現,被高高的舉起來,很多動物跪地服從的畫面,慢慢切換到辛巴在一天天長大,過著幸福的生活;
但是他渴望像爸爸一樣厲害,所以,他總是想證明自己,所以,他總是上刀疤的當。最終是造成了爸爸悲劇的發生。
而接下來又不斷的製造困境和波折,不斷來細化困境,讓人一直好奇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激發了好奇心。這也是所謂的「困境原則」。
辛巴被誣陷,他以為是自己造成了爸爸的死亡,他離家出走;刀疤如願當上了國王,但榮耀王國的大草原上,卻呈現出來草木凋零、動物被捕殺殆盡的景象;辛巴一直選擇逃避,卻不料碰上了娜娜,可依舊是選擇逃避;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就是這個樣子跟著鏡頭一直在看下去,當然,這個電影中的情景也是一步一步在推進過程中,通過聲音、音樂和動畫、對話等各種形式,讓我們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
影片中一直在製造困境,通過不斷地累積困境,讓人的內心情緒跟著劇情波動起伏,這就是戲劇化的衝突。
動物擬人化演繹帶入生活場景中。
《獅子王》開場第一曲就以極具震撼的重複性旋律和群戲來讓觀眾入戲。經典的《Circle Of Life》一響起,內心還是會有一種熱淚盈眶的衝動,兒時的回憶又回來了。果然還是經典的旋律,這足以抵得住任何時間的磨練,愈發綻放光彩。
在開始,獅子王爸爸的出場,搭配上音樂,也強化了獅子國王爸爸的地位。而這音樂一定要辛巴爸爸的出場,到萌萌的小獅子辛巴出現,被高高的舉起來,很多動物跪地服從的畫面,慢慢切換到小辛巴在草原上打獵,順理成章,辛巴也就出場了。
除了美妙的音樂,動物擬人化演繹也是包含了足夠的深度和厚度,這兩者的運用,再次讓我們投入到影片中角色中去,而動畫片也通過這些方式運用,就將故事的意境和感覺講出來。
比如:動畫中很多辛巴奔跑的動作,而辛巴在不同的時期,奔跑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的辛巴,肚子圓圓胖胖的,如同小孩般,跑起來整個肚子往前晃動,長大後辛巴就不同了,胸部肌肉鍛鍊出來,奔跑震撼,四肢節奏明快,如同成年男子般有力量!"
動畫電影中,音樂、動物擬人化演繹等各種藝術的運用,讓故事更具吸引力。
「3分鐘定律」的運用。
根據電影專業人士測算,大多數美劇和動畫片都是遵循3分鐘的法則,每隔3分鐘就一個小反轉、小高潮,也是所謂的「3分鐘定律。」 間隔時間短了,觀眾看著累,間隔時間長了,觀眾覺得太拖拉。
我們觀影過程中,總結一下《獅子王》快速升華模型,可以理解為:
劇情主題目標,辛巴因為被誣陷而離開家園,經歷了一系列衝突考驗、不斷有意外出現,最終實現了目標,但這個目標卻遠遠高於最初的目標。
現在,好萊塢電影的這套算法可以應用於小說、電影、記錄片等故事形式,近幾年國內的動畫片也開始運用其中, 讓我們看到了意想不到、驚喜的效果。
總結:
通過《獅子王》動畫電影的分析,可以讓我們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多了更多的理解,當個更為理性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