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抓緊時間,別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被催過婚的人是否都聽過類似的勸導?
那結婚早晚對人生的影響真的很大嗎?相信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前段時間聽朋友講的故事之後,我有了新的思考。
閨蜜2人,一個畢業後結婚生娃,一個32歲生娃,如今兩人差距很大
1)肖文畢業後結婚生子,35歲的她如今成為全職寶媽,無穩定收入
肖文和趙琳是大學時候的閨蜜,兩人無話不說,感情非常好。但畢業後她們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肖文畢業後就和男朋友結婚了,一年後便有了可愛的兒子,由於雙方父母也都有工作,所以肖文只能辭職回家,當起了全職媽媽。
相信經歷過的人會懂,全職媽媽雖然沒有收入,但工作卻十分辛苦,每天既要照顧孩子,還要打掃家務,平時家裡有什麼需要,她也是「隨叫隨到」,但即使這樣忙碌,她也經常被婆婆和老公「嫌棄」,覺得肖文做事太慢。
如今35歲的她,已經做了12年的全職寶媽,雖然心中有很多不滿,但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她也不敢有太多怨言,因為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很難在社會中生活下去。
2)趙琳30歲結婚,32歲生娃,收入穩定,偶爾和全家去旅遊
當初在學校時,趙琳對婚姻並沒有太多的嚮往,內心一直希望自己成為「女強人」,做一名經濟獨立的女性。
所以畢業後的她並沒有在家人的催促下,快速結婚生子,而是進一家公司做起了銷售,她用了7年時間,從公司的底層職員做到了銷售總監,最終成為公司副總。
看著自己工作已經步入了正軌,她選擇和自己相戀5年的男友結婚,在32歲的時候,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如今同樣是35歲的她,不僅收入穩定,而且有時間還會和老公、孩子一起出去旅遊,雖然工作辛苦,但和其他人相比,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富足了,她對現在的人生很滿意。
不久之前,兩閨蜜聚了一下,說了說彼此的近況,這時肖文發現,閨蜜兩人差距很大,早知道現在這樣,當初應該先打拼一下事業,拓展一下視野,然後再結婚生子,但人生不能重來,還是珍惜現在吧。
早生娃好,還是晚生孩子好?理解不一樣,生活也會有所不同
1)經濟基礎會給孩子的未來增添砝碼
當過寶媽的知道,現在養孩子和以前不一樣,需要父母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而教育本身需要金錢的支撐。
如果婚後,夫妻二人每天都在為錢發愁,不但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所以經濟基礎是一項重要的標準。
2)閱歷豐富,反而會讓人更加成熟
每個女生內心都會崇尚美好的愛情,認為真愛至上,但是婚姻和愛情是兩回事,婚後面對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一個人閱歷尚欠,其實是很難接受這種轉變的。
但對於有一些閱歷的人而言,會對生活更加寬容,她們同樣嚮往愛情,但也很清楚,人生實苦,多體諒他人,多寬容一些瑣事,或許生活會更加美好。
3)結婚早也有很多好處
結婚早的寶媽帶孩子會比較輕鬆,畢竟年輕,精力方面都比較充足,而且也能和孩子玩到一起,有能力的寶媽還可以做些兼職,既有收入,又有孩子的陪伴,何樂而不為呢?
但結婚早晚也有取決於啥時候能遇見對的人,只有和真心喜歡的人在一起,未來的生活才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