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怎樣學習宋代文學

2020-12-21 騰訊網

學習唐代文學以後,引起了一些問題,就想學習宋代文學找求解答。就唐詩說,是中國歷代詩歌的高峰,宋代詩人面對這個高峰是「高山仰止」,專門學習呢,還是另外開闢一條途徑?就古文說,唐代韓愈發動的古文運動,加上柳宗元的配合,有了很高成就。宋代的古文運動又怎麼有它的特色?唐五代的詞,在藝術上已極成熟,宋詞又怎樣有所推進?像這些問題,不學習宋代文學就不可能得到解答。學習宋代文學,可以幫助我們對唐宋文學作些比較,提高我們的認識。

先就宋詩說,開始是學習唐詩的。早期的潘閬、魏野受晚唐詩人賈島、姚合的影響,詩寫得孤僻閒逸,不能反映現實生活,影響不大。稍後的王禹偁,自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是學習白居易和杜甫的,他能用詩來反映現實生活,有成就,但在藝術上還沒有特色。接著楊億、劉筠等宮廷詩人,他們把在宮廷中修書的官署比做西王母的崑崙山,把他們唱的集子稱為《西崑酬唱集》。他們模仿李商隱的詩。李商隱諷刺和揭露唐代政治的黑暗和帝王的昏庸,是有成就的。由於宋王朝思想控制的嚴密,他們不敢像李商隱那樣寫,只能寫些內容空洞辭藻浮華的詩,稱西崑體。是不成功的。

黃庭堅像,見清道光十年刊本《古聖賢像傳略》卷十

到梅堯臣、蘇舜欽起來反對浮華的西崑體,梅提倡平談,是用樸素的語言來表達深遠的意味,在風格上有它的特色。蘇的風格豪俊,感情激昂,他感嘆北宋國勢衰弱激起報國立功的雄心,在內容上有它的特色。這兩方面開始顯示出宋詩的特點來,是寫得成功的。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在《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裡,推梅的詩「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稱蘇的詩「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他發揮了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改變韓愈詩的奇崛,把詩寫得平易疏暢。這樣的詩也有特色。王安石的詩長於議論,用詩來表達他的各種見解。又注意從古籍中搜集各種詞語來加以活用。他的小詩以精巧工麗著稱。蘇軾的詩善於描繪各種形象,表達各種新意妙理,無施不可。他善用比喻,能夠運用各種豐富、新鮮和貼切的比喻,把事物的形象突顯出來。王安石和蘇軾是北宋詩的大家,在廣泛而深入地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在詩的表現藝術方面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黃庭堅和追隨他的人構成江西詩派,影響很大。他在《答洪駒父書》裡說:「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他從古書中搜集各種詞彙,目的在陶冶萬物,描模物象。他在《與王觀復書》裡說;「但當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文章自然出群拔萃。」他也強調理,注意辭順,但不免以學問為詩。他反映生活遭遇和深切感受的詩是寫得成功的,但也有追求用詞出處模仿古人的缺點。他的成功的詩也顯示宋詩的特色。南宋詩最突出的是陸遊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楊萬裡講活法,主張描寫自然,是反對江西詩派的以學問為詩。南宋後期的「四靈派」,徐璣和他三個好友,字號部有個「靈」字,他們都學晚唐姚合、賈島的詩,描寫瑣細。這樣看來,宋詩的發展是同唐宋的時代不同有關,是同能否廣泛地反映宋代現實生活有關,同構成宋詩藝術上的特色有關。西崑體的失敗,是由於不能深刻地揭露宋王朝的宮廷生活。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的成功,是同廣泛地反映現實生活和藝術上有創新有關,王安石、蘇軾更在藝術上有了新的發展。陸遊詩的傑出成就也跟時代有關。總之,宋詩和唐詩的不同,像繆鉞先生在《論宋詩》裡指出:「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醞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 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加上唐宋時代不同,因而宋詩和唐詩在反映現實生活上也不同,這裡指出宋詩和唐詩在藝術風格上的不同,大體是這樣。

蘇軾像,見明萬曆三十五年刊本《三才圖會》人物七卷

再就宋詞看,宋初的詞,繼承晚唐五代以來的詞風。但由於宋初士大夫的生活,跟「花間詞派」的「自南朝之宮體,扇北裡之倡風」不同,所以宋初的詞,像範仲淹的《漁家傲》寫塞下風光,顯得突出。就像張先、晏殊的稍後歐陽修的詞,寫戀情,寫歡宴遊樂,也寫得情思婉轉,風格清麗,不同於花間派詞的濃膩。柳永大量創作慢詞,是詞的發展。他用鋪敘來作細緻的描繪,反映了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寫出了到處漂泊以及一些妓女的生活。他的《八聲甘州》寫「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得到當時人的推重。到蘇軾的詞,胡寅《題酒邊詞》,推為「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他擴大了詞的題材,以詩為詞,凡是詩裡寫的內容都可以寫入詞內。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抒情,《念奴嬌》「大江東去」的懷古,《江城子 密州出獵》的抒發愛國激情,寫出了豪情壯概,《江城子》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抒發真摯的愛情,《蝶戀花》的「花褪殘紅青杏小」,又寫得極為細膩。蘇軾的詞,《復齋漫錄》引晁補之稱為「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其實他的詞是能夠歌唱的,只是他開拓了詞的境界,突破了音律的束縛罷了。李清照《論詞》,稱他的詞為「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認為詞「別是一家」,主張詞要「鋪敘」「典重」「故實」,是當時另一派人的看法。代表這種看法的,是周邦彥的詞。他精通音律,創製了許多慢曲。他的詞工於鋪敘,運用故實,寫得典重,在言情體物上極為工巧,受到了詞家的推重。李清照的詞是貫徹她的詞論的,被稱為「當行本色」。她工於寫情,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後期的詞,更表達她遭受國破家亡的身世感受,寫得極為沉痛。

南宋辛棄疾把蘇軾所開拓的詞的境界再擴大了,蘇軾以詩為詞,辛棄疾以文為詞,凡是文中所寫的都可以入詞。如《西江月 遣興》:「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把對話寫入詞內。他在詞裡表達了恢復中原的壯志豪情,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激越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對南宋小朝廷趨向沒落的哀嘆,用詞來發議論,構成了豪放派詞的特色。南宋孝宗時有一段宋金妥協時期,這時突出的詞人是姜夔。他用江西詩派瘦硬峭拔的風格來作詞,表達了一種悽清的情調,有他的特點。在南宋小朝廷滅亡時,文天祥、劉辰翁等民族志土,寫出了悲壯激越富有愛國精神的詞。

就宋詞的發展看,它同晚唐五代詞的不同,正像李煜亡國後的詞同花間詞不同那樣,是時代和生活的不同所造成的;這裡也有傑出詞人的創造,像蘇軾能打破詞為豔科的傳統,用來反映廣闊的生活面,辛棄疾更用詞來反映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悲憤的身世遭遇,作出了極高的成就,遠遠不是晚唐五代詞所能比擬。

再看宋代的散文,跟唐代散文也很不同。韓愈發動古文運動,他一方面提出「文從字順」,一方面又主張「沉浸濃鬱」,要吸收古書中的辭藻,不免用了奇崛深奧的詞語。柳宗元也這樣。又韓愈論文,主張「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注重氣勢。北宋的提倡古文的情況又有不同。當時提倡古文,一方面反對浮華的駢文,像石介《怪說中》反對「淫巧侈麗,浮華纂組」;一方面反對文辭艱澀,像柳開在《應責》中說,"古文者非在辭澀言苦,使人難讀誦之。」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提倡的古文,像蘇洵《上歐陽內翰書》說的:「執事之文,紆徐委備,往復百折,而條達疏暢,無所間斷。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閒易,無艱難勞苦之態。」既是婉轉曲折,又是條達疏暢,又是從容平易。這樣的古文是平易暢達的,去掉了唐代古文艱奧的詞語,又是從容婉轉的,不追求氣勢旺盛。

蘇洵像,見清道光十年刊本《古聖賢像傳略》卷十

歐陽修論文,在《答吳充秀才書》裡說:「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是注重道的。但他所講的道,又不是空洞的道,他說:「甚至棄百事不關於心,曰,吾文士也,職於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鮮也。」講道同關心百事結合,從關心百事中認識道,所以能夠寫出有內容的文章來。他在《送徐無黨南歸序》裡提出:「其見於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並不是有了認識就能寫好文章的。他的議論文,像《縱囚論》《朋黨論》,反覆論證,有說服力,有時加上感嘆,增加動人的力量。他的敘事寫景,像《瀧岡阡表》《醉翁亭記》,一唱三嘆,有情韻之美。王安石論文,在《上人書》裡主張「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重在有深刻的體會和豐富的積累。主張文要「有補於世」,要「適用」,文辭「猶器之有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然容亦未可已也」。文辭也不可不講,但主要求適用。因此他的散文是在深刻的體會和豐富的積累下寫出來的,思想比較深刻,說服力強。像《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顯出他堅持變法反對各種阻力的獨特見解,是經過長期醞釀成熟的。他的《讀孟嘗君傳》,用筆轉折,嚴勁緊束,尺幅有千裡之勢。他的文章,峭折簡勁,說理透徹,構成他的獨特風格。

蘇軾論文,在《答謝民師書》裡反對「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說明宋文主張平易的特點。他認為文章的藝術性,表現在「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瞭然於口與手者乎?」他要求先能得到事物的妙處,再能夠捕捉這些妙處用文辭表達出來。正因為他能夠通過細緻深入的觀察發現和捕捉事物的妙處,所以在《文說》裡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這同歐陽修的講道要關心百事結合起來,要從百事中看出事物的妙處,看出了這種妙處加以捕捉,才能文思泉湧。蘇軾的文章正是這樣。像他的《留侯論》,從張良在圯上接受老人傳授兵書的事上,提出了張良能忍與不能忍的問題,對照張良用力士在博浪沙刺秦皇時的不能忍,聯繫歷史上鄭伯和勾踐的能忍,結合張良勸漢高的忍耐,正是文思泉湧的表現。像他的《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從平常的月下竹柏影裡看到了它的詩情畫意的妙處,又能像系鳳捕影把它捉住。像在《前赤壁賦》裡談到水與月,「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因此引出變與不變的看法,來表達曠達的胸懷。也是看到事物妙處,善於捕捉的表現。

這樣看來,宋代古文確與唐代古文不同。它平易暢達,注意情韻之美,可以補充韓愈的講「氣盛言宜」,注意氣勢。它要求關心百事,有深厚的積累,能發現事物的妙處加以捕捉,充分發揮作者的想像力。因此,明代公安派竟陵派的散文,再像歸有光和清代桐城派的散文,都不接受韓愈的奇崛艱深,受宋代散文平順通暢的影響。蘇軾求物之妙的捕風系影的寫法,在明人的小品文裡更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宋代散文的影響是很大的。

再看小說,唐代小說主要是傳奇。這種傳奇小說是文人的作品,注重文採,有寫神怪的,寫愛情和婚姻的,寫俠義的等。宋代的小說跟它有很大不同。宋代小說主要是白話小說話本,是說書者的創作,它反映了城市中小商人、手工業者和下層婦女的生活,這些人開始在作品中出現,受到了讚揚。它是適應城市平民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這種話本的形式,在唐朝已有。元稹《酬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裡說:「嘗於新昌宅說『一枝花話』。」「一枝花話」就是唐朝的話本,只是沒有傳下來。到了宋朝,說話成了城市平民愛聽的說書,在形式上也有它的特點。在說正文前先有入話,用詩詞或簡短的有關故事來引起正文,這是說書人在說正文前用來等待聽眾有先後到的一種手法。他講的正文,對人物故事情節作細緻描繪,吸引聽眾,有時又插入詩詞韻語來描皋景物,配上歌唱,起到兼說帶唱的作用。在結尾時用詩詞作結。

話本衝破了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為主的小說,以勞動人民或城市平民為主來寫小說。像《碾玉觀音》裡的璩秀秀,是裱褙匠的女兒,崔寧是碾玉工人。《錯斬崔寧》裡的崔寧是賣絲的村民,陳二娘是陳賣糕點者的女兒,劉貴是小商人。《萬秀娘仇報山亭兒》裡的萬秀娘是茶坊主的女兒,陶鐵僧是茶坊裡的堂倌,尹宗是講孝義的窮人。《碾玉觀音》裡的鹹安郡王,卻是打死秀秀的兇手。錯斬崔寧的卻是昏庸的官員。這樣讚美勞動人民,揭露統治者,話本的思想性是突出的。《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被鹹安郡王買去作養娘,她敢於衝破封建的人身佔有制度,觸犯郡王的威力,跟著碾玉工人崔寧逃往潭州。秀秀被郡王捉回打死後,做了鬼還去找崔寧做夫妻,表達了她生死不變的愛情。《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寫周勝仙熱愛範二郎,她的父親是販海富商,堅決反對這件婚事。周勝仙死了,做了鬼仍和範夢中團圓。這個故事揭露了封肆勢力對真摯愛情的摧殘,也寫出了婦女在愛情上的廳抗精神,至死不變。

在《錯斬崔寧》寫小市民劉貴向丈人借丁十五貫錢,戲弄小娘子陳二姐說這是典賣她的身價錢。這裡暴露了封建社會中婦女的悲慘命運,可以隨便被人典賣。陳二姐和崔寧的無辜慘死,更揭露了封建司法制度的黑暗,封建官僚只用嚴刑拷打來斷案,造成錯判錯殺。對陳二姐和崔寧表達了深切的同情。顯示話本的思想性和傑出成就。

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

以上只就宋代文學和唐代文學作比較的角度來學習宋代文學,粗淺地說到兩者的不同,從中可以看到由於時代的不同、反映現實生活的不同和藝術技巧上的演變,可以看出宋代文學的發展和它所具有的特色。學習宋代文學還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著眼,比方就文學史的角度來看,如文學研究所編的《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本,讀其中宋代文學部分,可以對宋代文學作較全面的了解,注意它的發展變化和傑出成就。要是專研究宋代的詩,可讀宋詩選。如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本。書中談到宋代詩人在藝術上的特色。比方黃庭堅的詩,主張「點鐵成金」,用事講來歷,其實王安石就這樣做了,錢先生的書裡就作了充分的說明。又如程千帆、繆琨兩先生的《宋詩選》,古典文學出版社本,在《引言》裡說明了唐宋時代的不同和所反映生活的不同,並引繆鉞先生講唐宋詩的分別。再如陳衍《宋詩精華錄》,商務印書館本。他分北宋為初盛兩期,南宋為中晚兩期,把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列入盛宋,把陳與義、範成大、陸遊、楊萬裡列入中宋,作了較全面的說明。倘要再多讀點宋詩,可看吳之振等選的《宋詩抄》,商務印書館本,選了一百家宋詩。但像宋初潘閬、魏野的詩還沒有選,《四庫總目提要》裡談到這兩家,可以從中了解個大概。

唐圭璋先生《宋詞三百首箋》

就宋詞說,可看朱祖謀選唐圭璋先生箋的《宋詞三百首箋》,在每個作家和每首詞後列各家評語,可以了解各家和每首詞、藝術上約特色,龍榆生《唐來名家詞選》的宋詞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本。有每家傳記和集評,說明每位作家的生平扣他的詞的特色。俞平伯先生《唐宋詞選釋》的宋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本。俞先生的評註剖析入微。沈祖棻的《宋詞賞析》,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對所選的詞作了深入分析。要看選得更多點的選本,有朱彝尊《詞綜》的宋詞部分,約選了一千三百多首詞。

四川大學中文系選注《宋文選》

就宋文說,有四川大學中文系編的《宋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選了宋代二十七家的散文,不限於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對宋六家文選得較多的,有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中的宋六家文。對宋文選得更多的是呂祖謙的《宋文鑑),朱熹稱為「祖宗二百年規模與後來中變之意,盡在其間」。選了跟政治有關的文章。

要認識宋代詩詞文的特色,還可看詩話詞話和文論。歐陽修的《六一詩話》裡記載了梅堯臣的著名詩淪。魏泰的《臨漢隱居詩活》就「點鐵成金」的實例討論寫詩技巧。張戒《歲寒堂詩話》反對黃庭堅的用事。嚴羽《滄浪詩話》反對宋詩人「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主張「吟詠情性」。這些議論,對宋詩的研究都很重要。再像李清照的《詞論》,代表宋人對詞的一種看法,比較推重周邦彥詞。沈義父的《樂府指迷》,也推重周邦彥詞。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卻極推重蘇軾詞。看了這些詞話,也可看到詞論的變化。再像學習宋文,還要看宋作家的文論,結合歐陽修、王安石和蘇軾的文論來了解他們的散文。這方面,可以看郭紹虞先生等編的《中國歷代文論選》中的三家文論,結合他們的文論更有助於理解他們在散文創作上的特點。

胡士瑩選注《古代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選》

在話本方面,有胡土瑩的《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選》,中國青年出版社本。對活本作了介紹,對所選話本作了注釋初分析。對話本選得更多的有《話本選》,人民文學出版社本,也有論述和注釋。對話本作全面論述的,有胡士瑩的《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本。也可以看名種話本,像《古今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本。總之,學習宋代文學,除了讀介紹宋代文學的書外,主要是讀各種宋代文學作品和對宋代文學作品評論的書。宋代文學作品太豐富了,所以要從選本人手。這裡只作了粗淺的介紹,一定有疏漏缺失,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正。

來源:《文史知識》,1983年第9期。

排版:新甫

微信來源:有典文化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宋代文學批評史中的晚唐詩觀
    無論是對唐代特定時期詩歌的討論,還是對後人效仿晚唐詩歌的批評,晚唐詩觀在唐代以後的文學批評史中一直綿延不絕。晚唐詩觀的誕生及內涵「晚唐」作為一個詩學概念產生於宋代。宋代詩學中,「晚唐」的說法大約出現在北宋中後期。在此之前,與之相關的說法如「唐末」「唐季」「唐之晚年」「唐晚」等,為「晚唐」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 宋代文學「雅」俗共賞,究其原因,是何種變化形成這種文化差異?
    在璀璨的文化長河當中,宋代文學一直處於出類拔萃的地位,同時也佔據了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席之地。其實宋代文學更多的是以"雅"為主,輔之以俗,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受制於當時的文化根基,一方面,宋朝時期,科舉制度得到了發展,而許多文人墨客進入了仕途,同時,宋朝時期的經濟水平達到了空前規模,大面積的世俗文化就此產生,在文化演變的基礎之上,宋朝的文學也隨之發生著變化。
  • 在宋代詩壇詞壇上,王安石是怎樣的存在,他的詩詞有什麼特點
    宋代是繼唐代之後又一個詩歌藝術最發達的朝代,就留存到今天的宋詩總量說,要遠遠超過唐詩。 宋代詩人很懂得唐詩的價值,很注意向唐代詩人學習,如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李商隱以及晚唐一些詩人都曾是宋代一些詩人學習的對象。宋代詩人在繼承了唐詩的精華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因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的特色。當代著名文學家繆鉞在《論宋詩》中說到:「就內容論,宋詩較唐詩更為廣闊。
  • 周振甫 ‖ 古代詩歌欣賞
    那末怎樣欣賞呢?這裡談幾點粗略的意見。第一,要對詩作全面的理解,真正了解詩歌的本意。了解了詩歌的本意才談得到欣賞。如李商隱《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就字面看,樂遊苑是唐朝京中遊樂的名勝區,在春天,那裡設有舞筵。春風中的柳樹,枝葉拂過舞筵,這正是柳條茂密的時候。為什麼說「斷腸天」呢?
  • 知識爆炸的萌芽,宋代印刷技術對楷書有何影響
    在宋代,中國經歷了從手稿文化到印刷文化的轉變。《周易·繫辭下》中的「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書籍印刷的發展和書籍傳播的便利性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和寫作習慣,並對學術的更新,觀念的發展,文學時尚的發展以及藝術興趣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宋代女性日常:聊聊有錢有閒的城市女性,那些令人羨豔的趣味生活
    琵琶、二胡、編鐘、簫、笛等音樂,一直豐富的人們在休閒生活,宋朝時期很多女性都對樂器情有獨鍾,特別是有錢人家的女性,更講究琴棋書畫的學習。宋朝以詞著稱,而在宋朝時期,音樂和詞早已融為一體。宋朝人寫詞都可以通過唱的形式表達出來,所以宋代女性都比較喜歡唱詞和進行音樂演奏。
  • 宋代中堅力量的文人:他們那種思想性格上有什麼特點呢?
    作為宋代社會中堅力量的文人士大夫的那種思想性格上的特點,對當時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究竟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並不打算輕率地提出肯定或否定,在這裡也不加討論。但如果單從對於文學發展的作用來說,它的不利方面無疑要大於有利方面。
  • 宋代書房是怎樣的?周晉的這首詞告訴我們,功能很全面很有藝術性
    宋代還有一個叫周晉的詞人,他的書房功能更加全面一些,不僅是他讀書寫作的地方,還是他睡覺休息的地方,是他品茗下棋的地方,是他鑽研碑文的地方,也是他觀梅賞雪的地方。這個書房兼具了工作區與休息區,是一個勞逸結合,放鬆身心的地方,也是一個典型的宋代文人的書房。
  • 宋代才女受追捧,「河東獅吼」是正常現象,都是女性教育做得好
    不過,在封建專制制度經歷過千年發展,也就是宋代以後,女性教育問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女性文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女性教育與女性文學在宋朝可真的是經歷了"漫漫長徵路"。二、宋代女性教育以及女性文學和時代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說到宋朝的著名文人,就一定繞不開李清照,但其實宋朝的才女非常之多——譬如蘇小妹、朱淑真、唐婉等。
  • 宋代風情畫卷之——宋代女生怎麼可以那麼瘦
    第一眼覺得你瘦,一定是臉要小啊,想想形容大臉盤的詞&34;,&34;,估計腰再細也要打折扣了,所以現代人怎樣做,削骨啊,宋代小妞呢,人家將髮髻高高梳起,傳說高髻的超級愛好者乃為南唐後主李煜,我想他鍾愛的小周后一定是巴掌小臉的妙人兒,&34;的想像力也是在美人當前的時候的奇思妙想吧!
  • 璀璨的宋代文化: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宋代文化的繁榮?
    首先我們確實要客觀的承認,唐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文化事業的高度發展時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傳統文化中,唐詩宋詞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它們也確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宋代孩子放學後放風箏、下圍棋,對玩耍的態度,現在的父母要學習
    尤其是宋代,文化和人們的生活都極度發達,孩子的休閒娛樂也豐富得很。0101宋代的孩子們,都玩些什麼?原本這些是貴族遊戲,到了宋代也開始推廣開來,成了民間的娛樂活動。4、時令類每個節日都會有特定的遊戲,比如放風箏、鬥雞、打水仗。
  • 文心:傳統文學的本源探求及現代闡釋
    從這個角度概括來說,所謂「識得文體之差異錯置的複雜生發機制的用心」,即恰到好處地遊走在可說和不可說的分寸之間,文學因而具有了豐富的意義空間。擴而言之,如果文學文本真的是一個錯綜交織的話語綜合體,那麼文學所營構的意義世界,其內部結構就是差異錯置的。在這個意義上,文學世界的營構,就先天地具有了超越同質化的、單向度的世界的可能。從這樣一個角度講,文學世界的營構就開啟了世界想像的無限可能。
  • 宋代梅瓶賞析
    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時期梅瓶也叫經瓶,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在宋朝,民間生產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鋪裡都能見到。據孫機先生的考證,梅瓶之名屬於誤解,實際梅瓶就是儲酒長瓶,而真正在宋代用作插梅花的,是膽瓶。楊萬裡詩云:「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明代袁宏道《瓶史》說:「書齋插畫,瓶宜短小。」他認為膽瓶、紙槌瓶、鵝頸瓶等之「形制減小者,方入清供」。
  • 宋詞與宋代理學
    其次,宋詞是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是唐詩發展到極端的產物,它有頑強的生命力,它的產生與發展與成熟是不可避免的。從理論上講,宋代理學是一種「內省」之學,它重視對內心生活的體會和感悟。而詞也叫做「心曲」,它重視人的情感體驗,它表達的是一種人的內心意識的活動。就此而言,宋詞和宋明理學有相同的一面。
  • 朝登天子堂,暮為田舍郎:宋代文人的貶謫噩夢
    複雜的政局和黜降制度是宋代詞人頻繁被貶的根本原因宋代政局複雜,不論是危及皇權、越職言事還是政敵鬥爭,都經常會導致文人被貶。這裡尤其以朋黨鬥爭為甚。宋代的朋黨鬥爭不止於朝堂之上的互掐,已經演變為兩派的殊死搏鬥。朋黨鬥爭的結果是政權變幻無常,朝局動蕩,不同朋黨之間相互角逐,一旦一方失敗,馬上就會讀書人經歷「朝登天子堂,暮為田舍郎」的貶謫噩夢。
  • 宋代女子生活:會搞事業,穿衣敢「露」,妝容講究,生活精緻
    但宋代是特例。宋代經濟繁榮,又湧現出了各種社會思潮,多元文化下的女性,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到了北宋中後期,大多數女子有著獨立收入的經濟來源,穿著、妝容上有著獨到見解,對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宋代女性的職業雖仍然受到「男外女內」模式的限制,但伴隨著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宋代女性有了更多工作的機會,女子的職業規模是總體有所擴大的。
  • 逛街、美容、聚會趴,做宋代精緻的「都市麗人」
    同樣,宋代的女孩子受到時代的影響,也有著豐富的娛樂活動,特別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女性,在經濟的支持下玩得更是歡脫。那麼,宋代都市中的女性都有哪些娛樂方式?又有哪些原因促成了她們能夠進行這些豐富的活動呢?一、宋代「都市麗人」都有哪些娛樂活動?01. 旅遊or逛街?
  • 宋代堪比明星網紅大流量的建盞,在明清時期何故衰落,去向何從?
    1.宋代:建盞大放異彩的天堂提及宋代茶文化,與之息息相關的一個名詞毫無疑問絕對是建盞,不得不說,建盞在宋代的興盛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從這個角度來看,它能夠在宋代茶具史上獨佔鰲頭是歷史的必然。宋代以前,社會上普遍流行煎茶法,自宋代開始,點茶法逐步取代了傳統的煎茶法成為主流,鬥茶之風也逐步興起,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娛樂活動。且宋代茶湯尚乳白色,為了在鬥茶過程中更好的觀察和欣賞,原先的青瓷、白瓷等早已不再適宜,建盞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背景下應運而生,迅速受到了社會自上而下的廣泛歡迎。
  • 宋代各個階層的人們都穿什麼衣服?當時的服裝有哪些特點?
    與此同時兩宋時期的文化氛圍也是極好的,這一時期不但誕生了豐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論,傳統文化在文學藝術等方面也都有著極大的進步。在這種相對發達的文化和經濟背景下,兩宋百姓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十分講究,尤其在服飾方面,由於兩宋商品經濟的發達,讓絲織品和棉花等的產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也讓人們在穿衣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