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JUUL 即將進入中國的消息被行業所熟知後,人們一方面認為全球估值最高品牌的到來,會給行業帶來一些新的發展思路,另一方面也在擔憂 JUUL 在中國市場的大規模投入是否會影響到這個電子菸新興市場的發展——當然,這也無法阻擋「新造煙」品牌創新的腳步。
「新造煙」品牌——喜霧
7 月 27 日,深圳霧靈科技在廣州發布旗下第一款電子菸「喜霧 P1」,產品採用了推拉式隱藏菸嘴設計(由國際知名設計團隊 IDEO 操刀,其曾經為蘋果設計滑鼠),這種設計與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插拔式換彈電子菸有些不同,可推拉的外層保護結構不僅讓煙杆看起來更有設計感,同時也能在用戶不抽菸的時候保持菸嘴清潔。
首席科學家邢晨悅告訴36氪,傳統菸民在吸菸時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很多人很享受拿出打火機點燃香菸的「儀式感」。「現階段的小煙產品絕大部分是『即用即吸』,雖然簡化了操作流程,但忽略了長期吸菸的菸民們對於儀式感的追求。」
喜霧通過這種滑軌設計,用戶可在使用時推動滑軌並露出菸嘴,抽菸完畢時則重新推回滑軌,讓小煙的體驗既衛生,也不缺乏儀式感。根據喜霧提供的實驗數據顯示,滑軌中的高強度鋼彈片可保證 20000 次以上的推拉,且喜霧為此提供了終身保修服務。
技術方面,喜霧 P1 採用了新一代蜂窩陶瓷霧化芯。創始人姚曉潮表示,喜霧的智能晶片是微秒級響應速度,可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快速升溫,將霧化器溫度控制在180℃-220℃之間。「這是一個黃金溫度區間,不僅使入口的煙霧量保持飽滿,還能讓甲醛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因為甲醛會在溫度高於220℃時排放,所以控溫就是控醛;我們最後檢測的結果是歐盟排放標準的1/5。」
此外,喜霧的機身採用了食品級不鏽鋼,保證機身硬度的同時,也能避免普通不鏽鋼長期使用所產生的一些有害物質。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喜霧的目標用戶是成熟菸民,所以在設計方面刻意避免使用一些新潮的元素,以免過於吸引青少年和非菸民的注意力。
「喜霧」的團隊及未來規劃
喜霧首席科學家 邢晨悅
首席科學家邢晨悅是喜霧的核心技術專家,她畢業於加州大學化工專業,長期從事呼吸類藥物的研發工作。2015 年,邢晨悅接受 JUUL 的邀請,成為 JUUL 的首位科學家,並開始了研發、測試、改進的探索過程,期間曾兩次飛赴紐西蘭,和當地知名菸草臨床實驗機構合作,最後與同事聯合推出了含尼古丁鹽技術。
尼古丁鹽發明之前,美國已經有60%的菸民嘗試過用電子菸替煙,但是只有6%的人成功轉化為電子菸用戶。而尼古丁鹽發明之後,美國菸民的電子菸轉化率提高了5倍,改變了美國30%菸民的吸菸方式。
「我看到了尼古丁鹽為美國家庭帶去的積極改變,中國的菸民也應該擁有提高自己和家人生活質量的新選擇。所以我把在美國的研發精神和研發能力帶回中國,希望做出更好的產品。」邢晨悅表示。
面對千煙混戰的局面,邢晨悅表示,喜霧擁有研發尼古丁鹽的科研團隊和科研能力,這是國內電子菸創業公司所不具備的技術優勢,「在尼古丁鹽之後,我們將推出新的研發成果,現在暫時命名為』尼古丁x』系列。」
喜霧成立於今年 3 月,除了擔任首席科學家的邢晨悅以外,喜霧的CEO 陳敏,曾任 TCL 通訊智能應用事業部總經理,香港第一家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超人智能」的高管;COO 劉宇,是黑莓手機前中國區總裁,擁有多年供應鏈整合資源,帶領團隊在數個月內推出了喜霧 P1。
創始人姚曉潮是矽谷知名投資人,目前已經完成 3.1 億美元 D 輪融資的共享滑板車公司 Lime ,便是他的天使投資項目,姚曉潮表示,加入喜霧的原因是看中了公司的研發能力和團隊綜合實力。「很多人認為電子菸領域的創業是百米衝刺,但我們認為這是一場馬拉松,所以喜霧將保持醫用級的生產標準,為菸民提供安全合格的電子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