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視頻👇
圖文版?
那就繼續向下滑動吧~
最近你喝咖啡了麼?今天我分享的不是一般的咖啡,而是最近被瘋狂刷屏的Dalgona coffee, 網紅手打400次雲朵咖啡,以及用拉普拉斯方程式解釋背後的科學原理~
上面蓬蓬如雲朵般輕盈漂浮的就是Dalgona咖啡本咖,底部是牛奶。 這杯Dalgona咖啡風靡全網的原因就是,原料超簡單、配比超easy: 把速溶咖啡粉、白糖、溫水按照1:1:1在碗裡混合,攪打400下後,就會變身成為綿密有光澤的乳霜狀咖啡。
我被原地種草之餘,也開始琢磨,這不會又是一出照「騙」吧?
準備咖啡粉2湯匙,白糖2湯匙,水2湯匙。因為這裡強調的是體積比,所以用什麼勺都無所謂,只要這三樣食材的體積相同就好。
先攪拌均勻。打蛋器不斷把空氣帶入到混合物中,開始出現泡沫。
這個時候的咖啡,也還是水水的,黏黏的,表面的泡沫看起來和espresso有點兒像。不過二者的成分完全是兩碼事兒,espresso的主要來自咖啡豆的油脂。泡沫產生後,隨著攪打的繼續進行,壓差讓水分子被不斷地從混合物裡被推出來,咖啡變得更濃稠,顏色也變淺。前面說了現磨咖啡的泡沫來自油脂,而製作Dalgona最大的敵人,就是油。這點和打發蛋白霜類似,為了讓咖啡霜持續更長久更穩定,一定要用沒有油脂的速溶咖啡。
按照1:1的比例加入這麼多糖以後,咖啡變得超級黏糊,和糖漿似的。這樣的高粘度可以保護空氣泡泡免於破裂,有助於那些氣泡維持更長的時間。手動攪打的速度和力度很難在長時間裡保持恆定,空氣泡泡就變得有大有小。如此這般,不均勻的氣泡體積會引起壓力差,導致消泡。這就是傳說中的「拉普拉斯方程式」。
基於上面的種種條件和原理,這些細密氣泡和咖啡固體顆粒連結在一起,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近似固體形態的咖啡霜。一共用時4分鐘。
打好的咖啡霜顏色偏霧面的太妃糖色,表面尤其細膩,0毛孔,「像剝了殼的雞蛋」說的就是它沒錯了!完美詮釋360°無死角,滿滿都是低調的光澤感。
入口的一剎那,絕對的驚豔。真的是比親吻更溫柔,比雲朵更輕盈!但美不過3秒,止咳糖漿的口感立刻從口腔傳到大腦。細品之下,還有速溶咖啡乾癟的苦味與一絲絲的酸味。和牛奶攪拌的時候,咖啡霜特別不容易沉下去。混合好以後,牛奶把咖啡的苦味和糖的甜味稀釋掉了。所以現在喝起來更舒服,首推用冰牛奶!
剛才用經典Dalgona咖啡向大家科普了原理,小林醬再嘗試1組創意對比試驗。
這裡不推薦用打蛋盆,最好是比較深的杯子,而且要穿圍裙。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因為代糖的顆粒更細密,溶解到水裡後黏度沒有白糖的那麼高,明顯感覺阻力要小一些。全程依然用時4分鐘。不過這個氣孔要明顯很多,而且還隱約可見深色的咖啡點點。
也許是期望值降到冰點,代糖版的口味似乎更勝一籌!少了糖漿的甜膩,多了份牛奶的乳香。攪勻之後也比白糖版的,欸,怎麼描述呢,less bad.總結一下,用代糖和打奶泡器也可以成功複製Dalgona咖啡,雖然顏值沒有那麼經驗,但口味更好些。
Dalgona咖啡最開始流行在韓國,各路藝人和博主的帶動下,最近全世界人民都開始在社交平臺發布自己打咖啡的視頻和照片。
但,Dalgona這個名字,其實是韓國傳統街頭小吃。小林醬之前在韓國博主的視頻裡面也看到過。這道甜點的樣子和咖啡很像,所以韓國的網友直接用它命名了這款飲料。
不過,在考證一番後,我發現其實Dalgona來自澳門這間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的「漢記手打咖啡」。因為有韓國的團隊在那面錄節目,而意外走紅。好玩兒的是,Dalgona咖啡在世界各地都有兄弟姐妹。在印度是capuccino; 在希臘,叫做frappe冰咖啡。
我覺得Dalgona動手挑戰做一下還是很有趣的,特別是現在提倡宅家的大環境下。但個人認為口味真的很一般,就是很單純的速溶咖啡+白糖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我們看這個配比,咖啡2大匙,白糖2大匙,做出來的成品是一人份的量。也就是,這麼一杯下肚飲料,你相當於吃了12克的糖的同時,又喝了6杯黑咖啡。即便是無糖版的,高咖啡因攝入依然可能造成負擔,不推薦經常喝。
在評論區裡分享你的心頭好
一起來聊聊吧
~食物知道答案~
我們下周再見
也許你曾錯過
👇👇
咖啡美味,可不要貪杯哦
本文文字原創,個別圖片源自網絡。
轉載/商業合作請聯繫後臺或郵箱
chuyunji_manger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