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一公園,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其中有一角,是打撲克專區,多則十幾桌,加之圍觀者,每天都有上百人在這裡「參戰觀戰」,成為該公園的最大特色。
流動的是人,不動的是撲克,而且已發展成了撲克文化,無論季節怎麼變化,這場面都異常火爆,包括現在戴著口罩也不影響打撲克,每天也都是爆滿,去晚了有的就上不了手。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不受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等限制,只要有時間誰都可以去玩幾把。
這天,和往日一起,都玩得非常來勁,一桌比一桌熱鬧,特別是「觀戰」的,有的像觀看體育比賽解說似的,每一局下來都要點評一番。觀眾點,選手時不時也要自評或互評一下。這不,這桌就因為互評動起手來了。
「你應該這麼出牌,哪能這麼出呢,一手好牌讓你出瞎了」,剛開始對方沒有反駁,說幾句也就說幾句罷,玩嗎就是娛樂,對方不太在乎。沒想到下一句又因為對方沒出好牌,連輸三局。這下子,對方可火了,撲克一甩,站起來就急眼了,和你一夥真是倒黴,臭手,不能再臭了,越說越激動。這次對方也沒客氣,再也忍不下去了,進行了有力的還擊。
說著說著,倆人把撲克一撇,竟交起手來了,索性有人拉開,不歡而散了,倆人各奔東西了。事態暫時平息了,公園管理人員和一些旁觀者卻陷入了沉思。「不就是打個撲克嗎,就是娛樂一下有必要這麼大動幹戈嗎?惹的都不愉快。」
的確是這樣,在小區也好,在公園也好,鄰居們茶餘飯後打個撲克,是非常休閒的好事。打撲克就是單純的娛樂,沒有什麼目的性,又不是比賽,但有些人過於認真、過於較真,出錯牌是常事,特別是老年人,有時出牌動作也慢,這都很正常。
打撲克不就是玩嗎?真的沒必要為此傷腦筋、傷感情,特別是發生動手的事更不應該,組織比賽時可認真些。可不是比賽,純屬是幾個人湊局,就沒必要那麼較真了,如此這樣就失去意義了,還是要回歸這項活動的本性,輕鬆起來,愉悅起來,讓大家都高興起來。可別在雞眼,更不能動手了,這多傷和氣、傷感情?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和更多人。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師友們可關注、可轉發,可在下面留言、探討、討論與點評。謝謝!
註: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