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西博天文臺,正式名稱是"國家天文學和電離層中心"("NAIC"),是一座位於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一個名為阿雷西博的地方的射電望遠鏡。高498米於1960年到1963年11月間建成。其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FS)與康奈爾大學管理。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 經多次改造後1974年直徑達350米。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2020年12月1日,繼今年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阿雷西博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墜落並砸向瞭望遠鏡反射盤表面,造成球面破損出一個直徑達到30米大洞的嚴重損毀,由於維修費用過於高昂,所以先期計劃進行拆除。
其在1963年建成後,一直到中國天眼建成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主要進行雷達天文學,電波天文學,大氣科學等領域的探索研究。由於其規模宏大,建築周期長,外形效果特殊,所以其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諸如《黃金眼》《超時空接觸》等等
在長達57年的時間裡,這個西方的天眼可謂是戰功赫赫,讓我們來細數一下他的成就。
在建成的第2年,1964年4月7日。阿雷西伯就測出了水星的自轉周期為58.8天。
同年藉助它發現了第1顆脈衝星中子星雙星系統。
1974年,阿雷西伯改造,由最初的305米口徑變為目前的350米口徑。而為了慶祝改造完成,在1974年它向距離地球達到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這是大名鼎鼎的阿雷西博信息。這是一次與。預先假設的地外文明的信息接觸。
用二進位表示的1-10十個數字
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
核苷酸的化學式
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人的外形
太陽系成員的簡單信息
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
1982年發現了第1顆豪秒脈衝星!
1989年首次用雷達對小行星進行了成像處理。
1992年發現圍繞脈衝星行星系統,系人類首次發現系外行星,意義重大。
2016年發現第1個重複的快速射電暴。(同年9月中國天眼建成。)
2020年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一夜之間坍塌,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經工程師評估,望遠鏡的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儀器平臺墜落到下面的碟形反射盤上,反射盤被砸破,支撐鋼纜也斷裂。
自2017年來,阿雷西博望遠鏡接連「受傷」。颶風曾損害它的接收盤面。今年8月,望遠鏡的一條輔助鋼纜發生故障,使得望遠鏡反射盤受損。11月,主鋼纜斷裂,對望遠鏡反射盤造成進一步的破壞。事實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已打算在11月關閉已到退役年限的阿雷西博望遠鏡,沒想到,拆除計劃還沒開始,它已坍塌。關閉的消息宣布後,曾有3.5萬人參與了網絡籤名活動,請求拯救天文臺。但是其高達每年1,200萬美元的維護費用,和有關部門認為其對環境造成了破壞,所以對其減少撥款到最後的停止撥款,直至造成了阿雷西博的最後損毀。
回顧這位戰功赫赫的曾經,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在1963年建成後,經兩次重大改造,擴大球體直徑。達到350米。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損毀並計劃拆除,這位在天文學上創造過無數輝煌的望遠鏡,終將被人類所銘記。
此後世界只剩一隻眼睛——中國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