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聲中,29位18-25歲的烏克蘭美女,穿著精美禮服,逐一從樓梯上款款而下。
樓下是四位西裝革履的中國男士,年齡33-51歲不等,他們將從29位女孩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幾位,隨後數天密集約會,若情投意合,將步入婚姻殿堂。
烏克蘭素有向歐美國家輸入「郵購新娘」的說法。近年來,有錢的中國人也擠入了「到烏克蘭選美女為妻」的行列。鳳凰網觀察和記錄了這次「選妻」全程。
「如果你想找一個只有你一半歲數的漂亮老婆,需要一個為你做家務和生孩子的家庭主婦,那就來烏克蘭吧。」
在一個關於烏克蘭旅遊的英文論壇裡,這句話被頻頻引用。歐美人士提到它時往往語帶譏諷。
但在很多中國男人看來,這描述美好得宛如天堂。
「我要教中國男人怎麼做好情人」
烏克蘭有三寶:大白豬、琥珀和美女。各國遊客紛紛表示,前二者從未聽說過,但「烏克蘭美女」是如雷貫耳。
河北男人梅愛偲,高考只有320分,17年前到烏克蘭留學,如今35歲的他,有21歲烏克蘭金髮嬌妻和三歲混血女兒。他的故事在網上火了好幾年,因為太多人來問他「怎麼做到的」,他乾脆搞起了跨國婚戀俱樂部,號稱要幫有錢的中國男人找烏克蘭美女做老婆。這生意做了一年多,接待了約一百位中國男客戶,梅愛偲說已有四十多人成功交往,其中兩人已訂婚。
「烏克蘭有400萬適婚女孩,50%想嫁給外國人,」梅愛偲告訴客戶,烏克蘭本來就是民族融合的國家,「當地人對嫁給外國人看得挺開」。加上近年經濟不穩,通過外嫁為自己和家人獲取更好的生活條件,成為許多當地漂亮女生的選項。
跨國相親俱樂部位於烏克蘭東北部的哈爾科夫市。該市是僅次於首都基輔的第二大城市,面積約為北京的三分之一,人口卻只有145萬。通行語言是俄語。
來自中國大城市的人,到哈爾科夫的第一印象是:物價非常低廉。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一晚房價只需六百多人民幣。環境超好的餐廳,人均消費不到一百。打車都是十幾塊人民幣搞定。在國內同樣的生活品質,在這裡花的錢少很多。2016年政府數據顯示,這裡的人均月入為247美元。
這是個漂亮的城市。街上有不少精緻的商店和餐廳,有時會堵車。
梅愛偲的俱樂部每月搞一次活動,客戶付出6.9萬到30萬不等,到哈爾科夫參加跨國約會。
2017年11月,四位男客戶抵達後見到的第一個人是老李。一年半前,老李還是被前任女友傷透了心的一隻單身狗。「還記得那個跳樓自殺的程式設計師蘇享茂嗎?我的故事跟他差不多。」客戶們尊稱老李為「大師兄」,因為他是最早給梅愛偲付30萬的客戶之一,如今幫梅愛偲接待客戶。
35歲的老李,現在有個20歲的烏克蘭女友,有孕在身,正準備結婚。他展示手機上女友的照片,典型金髮長腿的烏克蘭姑娘。照顧孕婦花去老李大半精力,老惦記著她愛吃的酸奶和巧克力。他說孕期的女友特別情緒化,有時夜裡會哭。
「大師兄」是梅愛偲經常對外宣揚的「成功案例」之一。
29位女孩盛裝出場讓4位中國客戶挑選每月的活動持續六天五晚。最隆重的活動是在第一天,梅愛偲組織大型豪華晚宴,近30位烏克蘭姑娘,穿著晚禮服逐一從二樓緩緩走下,供男客戶挑選。
11月24日晚宴當天,從上午九點起,年輕漂亮的烏克蘭女孩陸陸續續進入梅愛偲的公司。
公司設立在哈爾科夫市中心,只有一個房間,面積不大,大概也就是普通人家客廳的兩倍。門口的標誌是深棕底色、亮黃字體的「ULove Club」,室內有紅色沙發,三張辦公桌,和長方形會議桌。木質書柜上擺滿了烏克蘭美女的照片,有的是十幾個美女在綠地上站成一排,有的是姑娘在酒桌旁嫵媚微笑。
這一天在辦公室的角落裡,用屏風隔出一個化妝間。兩位化妝師正忙著逐個給女孩上妝。
在一個中國女性看來,29個女性供4個男性挑選,這樣的事情多少是有冒犯性的。但讓我意外的是,來參加活動的烏克蘭女孩都顯得非常興奮。她們絕大多數是大學生,以並不純熟的英語,熱情地敘述她們多麼喜愛這樣的活動。
19歲的克裡斯蒂娜說,她以前從未見過中國人,對中國也沒什麼了解,加入這個俱樂部才兩周,就想來認識些新的男生。
18歲的麗薩說自己在大學裡學中文,還沒有跟中國男性約會過。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參加俱樂部晚宴了,她喜歡中國文化,覺得在哈爾科夫有這樣的活動非常棒。
英語最好的是21歲的維拉達。這位天才少女15歲上大學,19歲拿了雙學位畢業,已當了兩年記者。她說最早是朋友推薦她參加這個俱樂部,這已是她第二次參加俱樂部晚宴了。她覺得晚宴很棒,食物美味,有專業化妝師和攝影師,還有機會認識新的男性。她對中國了解不多,只知道那是個「很美很大,比我們更發達的國家」。上次參加晚宴後,有個三十多歲的中國男人與她約會,她感覺中國男人「非常慷慨,送了一大捧花……我們一起去餐廳吃了飯。不過很可惜,他最後選了另一個姑娘」。
她還說:在烏克蘭,嫁給外國人並不奇怪;父母都很支持她參加俱樂部活動。「他們希望我快樂就好。」
還有好幾個女生跟她一樣,之前也與這個俱樂部的中國男人約會過。她們對中國男人的普遍印象是「比烏克蘭男生有更好的工作,生活標準更高,經常旅行」;她們也不覺得三十多歲的男人「太老」。
幾乎每個女生都說,父母知道她們參加這個俱樂部,並且很開心她們有新的擇偶機會。
在這些女孩看來,這首先是個好玩的大派對,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得漂漂亮亮,由專業化妝師和攝影師打理,事後還可以將自己美美的照片上傳社交軟體。其次,她們把這看作是「認識新鮮男性的機會」。傳統上,烏克蘭女孩19-23歲就步入婚姻,當地人覺得,如果大學畢業還不結婚,「以後結婚就很難了」。
從上午九點開始輪流化妝,晚宴要下午四點才開始。如此漫長的時間,女孩們並不覺得無聊。「喝點咖啡,聊聊天,時間就過去了嘛,」她們好脾氣地說。這個城市的人們習慣了慢節奏的生活,很少見他們顯得著急。
我很好奇這些女孩都是怎麼找來的。在梅愛偲公司就職的Kate告訴我,她每天沒事就在Instagram上溜達,專找長得好看的姑娘,給她們發私信,邀請她們成為俱樂部會員。有些姑娘也會介紹朋友過來。
沒有人提到女孩必須漂亮,他們只說「要合眼緣」女孩們從早上九點就開始精心準備,而男客戶們住在哈爾科夫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下午三點才懶洋洋聚集在酒店大堂。在這裡,梅愛偲會親自給他們上關於約會烏克蘭女孩的第一課。
11月底來烏克蘭的這四位客戶,除一位51歲外,其餘三位都是八零後,從事行業為地產、餐飲、外貿等。有的客戶看上去條件並不差,相貌端正,身高一米七八。
好幾個都是離異。「像我這種有女兒的,國內不好找,」一位客戶抱怨。
「國內女孩太物質,成天要這要那。外形條件稍好一點,就待價而沽。相親時就那麼幾條問題:你有幾套房,有多少身家。」
他們向我描述,國內有一定經濟能力的男人,在約會時會遇到多少坑。但當我問到細節,他們就變得謹慎。很多人受了情傷,憤而跑到烏克蘭來找個金髮洋妞以揚眉吐氣。「很多客戶都對中國女孩心灰意冷,」梅愛偲說。
幾位客戶都認為自己「思維比較西化」。問喜歡什麼樣的女孩,他們的回答顯得模糊,有人希望女孩英語較好,方便交流;但這並不是必要條件。
「就算不會英語也沒關係。我可以學俄語,她也可以學中文,」一位客戶表示,並不擔心文化差異。然後他笑了:「我要給她樹立正確的三觀。」
沒有人提到女孩必須要「漂亮」,但人人都愛用的形容詞是:「合眼緣」。
西方婚戀中常見的「靈魂伴侶」並沒有出現在他們的擇偶標準中。
約會烏克蘭女孩的注意事項在客戶們看來,梅愛偲是典型的屌絲逆襲:當年學渣,如今娶金髮洋妞,生混血女兒,住3000平方米帶院子的豪宅,開寶馬,過的是「躺著掙錢」的日子。
梅愛偲說,他在烏克蘭17年,談了十幾個烏克蘭女友,他最愛向客戶炫耀歷任女友的故事。
28歲那年,已經離過一次婚的梅愛偲,遇到還在上中學、只有17歲的達莎。當時達莎還有男友,但梅愛偲順利上位。他倆交往的結果是:達莎高中還沒畢業就懷孕了。兩人結婚,達莎為他生下混血女兒阿麗莎。休了三年產假後,達莎也不想再去上大學了。
「她覺得她的童年夢想我都幫她實現了。住別墅,開寶馬,週遊世界。」
梅愛偲認為自己也學會了怎麼做一個紳士,比如給老婆開車門:「如果我不給老婆開車門、開房門,她就會一直在那站著,」他說這習慣在回國時很受女士青睞。
作為「教父」,梅愛偲大講烏克蘭女孩的各種好處,自然是以中國女孩作參照。
在梅的描述中,烏克蘭女孩比國內女孩更單純,社會不那麼「物質化」。女孩們看重的不是男人有多少套房子多少身家,而是有沒有品味,是否懂得疼人。
梅還說,在烏克蘭,父母很少對女兒的感情生活過多幹涉,只要對女兒好就行。「這邊也沒有彩禮一說,」他以自己為例,「我結婚時給老丈人買了瓶兩百塊的酒,給丈母娘買了幾十塊的花,就搞定了。」
「烏克蘭這邊也沒有彩禮一說,」他以自己為例,「我結婚時給老丈人買了瓶兩百塊的酒,給丈母娘買了幾十塊的花,就搞定了。」
「在國內農村結婚也要花20多萬呢,」客戶們感嘆。他們說,國內女孩有時本人還好,但她們的父母總是要求多多。
梅愛偲說,向烏克蘭女孩推銷中國男人時,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男人不一定是好情人,但通常是好丈夫。」另一方面,他也教中國男人如何做一個「好情人」:要發揮中國男人體貼幽默的優勢;要記得幫女孩穿大衣,挪椅子,開車門。
「我們在前期會跟客戶說清楚,我們只是教他們怎麼做一個紳士,怎麼幽默,怎麼展現自己的優勢。我們這裡成功率是挺高的;但他們也得清楚,這畢竟是人家(姑娘)自己決定的事情。我們這賣的是服務,不是賣人的。」
很多客戶常犯的毛病是:搞反了順序。「很多中國男人不懂得怎麼循序漸進跟女孩聊天,上來就問,你是不是想嫁人,你是不是喜歡中國,你是不是喜歡中國文化,你是不是想嫁給中國人。如果女孩都說是,他才覺得後續可以交往。而真正的成功案例恰恰相反,是女孩喜歡這個男人,然後才會想去你的國家,去你生活的地方,學你的語言。」
這位「教父」給出各方面的詳細建議:
關於約會方式——除了去餐廳吃飯,冬天去溜冰也不錯,可以趁機拉拉手。
關於聊天——要表現得善談,多聊美食和旅行。想不到什麼可聊的時候,翻手機相冊給她看。甚至可以暗示隨身翻譯幫忙找話題。
關於肢體接觸——總原則是「少量多次」。「有些人剛來會鬧笑話。好萊塢電影看多了,以為人家姑娘都很開放,上來就牽手,這可不行。這裡的姑娘,如果第一次約會能接吻,就已經是百分之一的難得了。」
關於送禮物——「第一次約會不要送太貴重的禮物,送價值人民幣兩百元左右的鮮花就可以。這邊的男孩都是送三五朵,我們要送就得送一捧,跟當地人拉開距離。」
梅愛偲說,這邊成年男性的月薪通常只有兩三百美元,女孩很難找到經濟穩定的對象;中國男人的優勢會很突出。
「第一次約會不要送太貴重的禮物,送價值人民幣兩百元左右的鮮花就可以。這邊的男孩都是送三五朵,我們要送就得送一捧,跟當地人拉開距離。」
後面幾次約會還可以再送些小禮物,由客戶自主決定。「這邊的女孩都挺活潑,不像國內女孩送了東西也不搭不理。你送完花,把臉側過去,女孩大多會主動過來親你一下。」
他建議客戶別挑花了眼:「鎖定兩三個女生來約會,重點發展一個;別見幾個都差不多,最後沒啥印象深的。」
客戶的問題五花八門:
可以跟女孩合影嗎?——「完全可以,她們都很喜歡拍照,還特別有鏡頭感。」
不會跳舞怎麼辦?——「摟著溜達就行。」
怎麼跟女孩溝通?——「我們讓所有女孩都下載了微信。」
女孩還都是大學生?——「不用擔心,如果以後嫁到中國,這邊的大學可以隨時改函授。」
如果女孩太物質怎麼辦?國內三億的砸死一億的,你有錢,比你有錢的多得是。一位客戶插嘴:「回去要嚴控她的圈子範圍!」
最後,梅愛偲告誡客戶們要掌握好時間。「這邊的女孩,如果交往了一年還不求婚,就很難再交往下去了。」 (待續)
文圖來源:鳳凰觀察與記錄 編輯:萍萍
歡迎諮詢來稿:3243616293@qq.com
覺得不錯,請點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