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許可信徒遭患難的原因》(太10:26-31)
(太10:26-31)「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上宣揚出來。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這段經文是主耶穌對門徒們的教訓,告訴他們要勇於見證自己的信仰,不要膽怯隱藏。即使遭遇患難也不要害怕,因為連小小的麻雀都在上帝的保守當中,如果不是上帝的許可,麻雀都不會失去生命,何況我們這些兒女,更是在祂無微不至的保守當中。那麼,有一些弟兄姊妹會問「既然上帝保守我們,為什麼我們這些上帝兒女還會遭遇患難呢?」這就是上帝的美意了。下面我們就試著來分析一下《上帝許可信徒遭患難的原因》。
一、為了使信徒省察迴轉(但9:1-11)
(但9:1-11)「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阿,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主阿,你是公義的,我們是臉上蒙羞的。因我們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並以色列眾人,或在近處,或在遠處,被你趕到各國的人,都得罪了你,正如今日一樣。主阿,我們和我們的君王,首領,列祖因得罪了你,就都臉上蒙羞。主我們的神是憐憫饒恕人的,我們卻違背了他,也沒有聽從耶和華我們神的話,沒有遵行他借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陳明的律法。眾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聽從你的話。因此,在你僕人摩西律法上所寫的咒詛和誓言都傾在我們身上,因我們得罪了神。」
這是神的僕人但以理在上帝面前,為自己的民族同胞和列祖曾經所犯的罪,做省察認罪的禱告。他說因他們列祖所犯的罪,使得他們被擄外邦,將近七十年了。上帝曾經借著耶利米預言,他們將被擄外邦七十年。這七十年將是以色列人痛苦的七十年。不僅僅是身體方面,受壓迫,奴役。還有精神方面的轄制和摧殘。
人就是這樣,不遇見環境患難的時候,不懂的省察自己。常常掩耳盜鈴會自欺欺人,也會自我逃避,自我感覺良好。但是一旦有環境患難臨到,就會省察了。不僅為自己省察,也會為國家民族省察。就拿這次「yiqing」來說,有些以往高高在上自詡發達的國家,這次卻是損失慘重。可能會讓人有種幸災樂禍的快感。但是,回過頭來我們要想一想,我們就比人家好嗎?真的是我們自己的能力使災害減輕的嗎?那麼這次變異又說明什麼呢?誰敢說不是上帝對我們狂妄自大的管教呢?以後還會有什麼情況,誰能保證呢?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不僅僅是「盡人力」,還要「仰望神」。也就是「歸回」。心靈的歸回。承認我們自己的無知渺小,仰望神的憐憫眷顧。
二、為了使信徒認罪悔改(拿3:1-10)
(拿3:1-10)「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從約拿書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真的是不願意刑罰毀滅的神。而是願意人人都悔改的上帝。尼尼微城雖然罪惡滔天,但是上帝沒有立刻毀滅他們,而是給了他們悔改的機會。上帝派約拿去尼尼微宣告,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約拿的悖逆都在上帝的計劃之中,包括因此耽擱的時間,都是上帝給尼尼微人醒悟,認罪的機會。就像今天,上帝雖然讓一些人在災害當中離世,但是卻還存留大多數人的性命,就是給我們悔改的機會。因此當約拿在尼尼微大城,本該走三天的路程,只宣告了一天,就從上到下全國都認罪悔改了。這是約拿做工的果效嗎?當然不是。而是上帝的慈愛和赦免。有人在患難當中,只會埋怨,苦毒。就像以色列人在曠野當中的經歷。可最後有什麼益處呢?只不過把自己作死的更快而已。而那些在患難當中認罪悔改的人,卻得到額外的恩典——得救的機會。因此,弟兄姊妹,當你遇到環境挫折的時候,是認罪悔改還是報怨苦毒呢?聰明人都會選對不對?
三、為了使信徒更加敬畏(箴28:14傳7:13-14)
(箴28:14)「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心存剛硬的,必陷在禍患裡。」雖然不是所有的患難都是從罪來的,都是被神管教的結果。但是心存剛硬卻一定會遭遇禍患,卻是不變的道理。因為自己剛硬是導致禍患的「第一因」。反過來說,「常存敬畏」的人,就不會任意妄為,就減少許多「作死」的機率。這是正常的思維邏輯。
(傳7:13-14)「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聖經告訴我們,神允許順境與逆境臨到每一個人,他將兩者糅合在我們的生命中,使我們難以預測將來,或倚賴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比方在順境中,我們常自誇成就;在逆境時,則會責怪神,而不感謝他從逆境中帶給我們的好處。當我們的生活平安穩妥,感到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時,需要警醒不要自鳴得意,否則神可能藉逆境來驅使你迴轉歸向他。當人生似乎茫然不定,又無法控制時,也不要灰心絕望,因神掌握一切,他能使人在逆境中獲益良多。就像聖經說的「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四、為了使信徒警醒禱告(詩6:1-10)
(詩6:1-10)「(大衛的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調用第八。)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耶和華阿,求你可憐我。因為我軟弱。耶和華阿,求你醫治我。因為我的骨頭髮戰。我心也大大地驚惶。耶和華阿,你要到幾時才救我呢?耶和華阿,求你轉回,搭救我。因你的慈愛拯救我。因為在死地無人記念你,在陰間有誰稱謝你。我因唉哼而睏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溼透。我因憂愁眼睛乾癟。又因我一切的敵人眼睛昏花。你們一切作孽的人,離開我吧。因為耶和華聽了我哀哭的聲音。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耶和華必收納我的禱告。我的一切仇敵都必羞愧,大大驚惶。他們必要退後,忽然羞愧。」
大衛之所以被上帝稱為「合祂心意的王」,就是因為大衛凡事都遵行神的旨意。凡事都禱告尋求神的帶領。大衛更是最善於在患難當中禱告,省察認罪,並且真心悔改的人。我們看大衛許多詩篇作品都是省察,認罪的禱告。這一點恰恰就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缺乏的。我們常常是沒事不禱告,有事六神無主忘了禱告。想禱告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禱告了。
我們來看大衛這篇非常有代表代表性的禱告文,第一句「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這句禱告說明什麼?說明大衛承認自己有罪,該受懲罰。他不推託,不狡辯。只是懇求,上帝不要在盛怒之下懲罰自己,請上帝先消消氣。然後接下來全是懇求。就是求憐憫,求醫治。不像我們今天,常常是驕傲自義,就算禱告也為自己狡個理,辯個駁。其實這是最無知的。就像(約一1:8)「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你有什麼好狡辯的呢?像世人說的「解釋就是掩飾」。上帝是察看人心的,有什麼能夠在上帝的眼目之下隱藏呢?還不如乾乾脆脆認罪悔改的態度去禱告。就像尼尼微王所說的「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即使上帝不轉意,也是我們咎由自取啊!是不是?有什麼好狡辯的呢?要知道,上帝最不喜歡的就是「法利賽人自義的禱告」了。因此當我們在患難面前的時候,不是先想著自己冤枉,而是更加謙卑在上帝面前來禱告求憐憫。上帝很多時候就是看我們不禱告,因此借著環境患難催逼我們向祂禱告。就像聖經說的「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當然,「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
我們即不能不求,也不能妄求。要先省察,認罪。然後悔改禱告。這樣我們就不徒受挫折,不白受患難。也是從環境患難當中得著了益處。現在,我們知道上帝許可基督徒遭遇患難的原因了嗎?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五、為了使信徒持守盼望(彼後3:11-13)
(彼後3:11-13)「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我們常常只是從聖經當中看到,末後的日子如何如何。卻從沒有一個實際的概念。直到我們親身經歷了聖經所說的主來之前的一些預兆,在末後的時候,有「饑荒,有瘟疫,有戰爭」等等。若是在幾年之前,有人跟我們說將有一場泛濫全球的瘟疫即將發生,我們會相信嗎?我們會覺得他是異端,在妖言惑眾。可是,此時此刻我們還覺得這是謠傳嗎?
上帝之所以讓我們經歷這些,就是提醒我們這些在安逸享樂當中的人,不要貪愛世界過甚,就樂不思蜀了。不要忘了,我們永恆的家在天上。早晚有一日我們要回去的。現在地上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肉體短暫的供應而已。而肉體的短暫卻是為了將來永恆的預備。所以上帝就是借著這些患難讓我們不再思念肉體的事,而是天上的事。阿們?這也是上帝許可我們經歷患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明白了嗎?
感謝一直關心關注佳音工作坊的同工弟兄姊妹,上帝賜福
精彩回顧: